培训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培训行业自上世纪植根于中国大地后,便伴随着中国经济一路成长,进入21世纪后,其发展更是有如雨后春笋。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吸引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一时间趋之若鹜,出现了各种水平与规模参差不齐的培训公司,似乎无形中催生出一种培训管理的企业时尚。这样的局面成就了一大批知名的培训公司和讲师,在纷繁的培训市场上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同时也为行业拢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变得鱼龙混杂、是非难辨。
培训行业的现状
那么,究竟目前行业内的现状是什么?它的未来走向又如何呢?笔者就自己的理解得出以下看法:
1、 行业客户开始趋于理性
2、 中介型培训公司面临淘汰
3、 小而精的培训机构受到欢迎
4、 自主研发型团队初显优势
5、 定制服务和教练服务逐渐占领市场
6、 讲师趋向特色化
7、 高校培训方式凸显理论化
具体来说,培训业的高利润和低成本导致行业内的机构过于泛滥,甚至于自身没有任何讲师的机构,也可以凭借大量的客户资源和外聘讲师,单凭两三个人的资本便成立公司运作起来。除去被大型公司占据的讲师和固定客户,剩余的资源使得中小培训公司的争夺更为激烈和残酷。此外,中小机构课程的模式化、单一化充斥着市场,使受训企业无法分辨其有效性和权威性;同时,某些通过不断包装的所谓大师级的人物更是利用几乎所有的现代化渠道来宣传自己那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而又不切实际的课程,严重扰乱了培训行业的权威性和秩序。其实更确切的应该称呼其为“演讲大师”而非“培训大师”,他们留给大家的仅仅是课堂上的笑声和振奋,走出课堂却仍旧是两手空空,反而给整个行业和市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相对于日渐理性的客户,单纯理念宣讲的培训已逐渐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就不免落上滥竽充数的嫌疑。
互联网时代的培训新动向
另外,诸如互联网等现代化的工具使得社会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性正在逐步缩小,加上对单一模式化课程的疑虑和排斥,需求企业在寻找培训供应商的时候更容易也更愿意直接面对讲师,而彼此之间的利益驱动也使得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直接对话的模式。这样看来,中介型培训公司逐步被淘汰出市场也就不难以理解。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型的培训公司将从此淡出舞台。所谓中小型,指的是讲师和客户等资源较少,市场影响力也较弱的机构。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受到资本和实力的限制,中小型培训公司不太可能在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上与大型公司相媲美,更不可能在美誉度方面与之抗衡,所以只能依靠目标客户和产品的差异化来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中小公司一般集中的讲师不会很多,所以比较有利的方面就是趋同于某一两个特定行业,在此领域做细做精,来博得这一特定目标客户的信任,以此寻求发展。一旦在少数几个领域做到成熟,便容易在业内形成口碑传播,加之于大型培训公司相比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取得坚实的生存基础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小而精的培训机构比较适合走专业化的道路,寻求自身特色,这才是真正的出路。
在培训业发展较为繁荣的城市,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专门以课程研发为主业的公司,这些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创新课程和实用课程的重视,这就越来越凸现研发团队的重要。由于培训市场的产品犹如机构一样泛滥,加之部分产品的趋同性和空洞性,市场对于课程的需求和挑剔性也越来越高。人们比较渴望独具匠心的新颖思路,比较热衷切合实际的方法技巧,而不再是夸夸而谈的大而空的陈年理论。所以,市场对讲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向研发职能转变,如果一家公司拥有强大的讲师队伍,并且同时具备优秀的研发能力,那么占领市场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从西方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实力的研发机构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并且成为一种趋势。相信在中国,研发机构也会成为一种市场要求,不久也会出现大量的研发性专业机构。
提到培训,人们一般都会联想起公开课和内训,其差别在于内训是针对于一家公司进行的与其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训练,而公开课则相对比较通用和标准,参加人员也会比较广泛。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经从理论需求型转变成了方法需求型,对于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要求比较高,同时希望可以对自身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所以近年来企业内训的需求逐渐增加。教练服务,作为一种介乎于培训和咨询之间的产品,也逐步凸现其实用和彻底的实用性。相对内训而言,它不仅能够拥有内训的职能即结合企业的实际确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而且还负责全程辅导企业进行实践和操作;相对于咨询而言,它不仅解决了巨额的成本负担,同时教会了企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咨询项目失败的原因其实在与确定和实施解决方案的同时没优结合企业内部的人员和情况,造成了实践上的脱节和阻塞,很多企业在轰轰烈烈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的情况下,咨询组撤出后仍旧出现无力支撑的感觉。其实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了企业内部的参与和自己动手的能力训练,而这些,正是教练服务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了内训和教练服务上,未来的空间可谓巨大。
无论是公开课、内训还是教练服务,都不得不提到讲师。作为培训行业的产品,讲师应和课程一并作为产品的一部份,不可割裂。好的讲师可以将提炼课程的精华,达到触及灵魂的效果。过去几年当中,明星培训讲师统治着培训届,培训时尚化、娱乐化似乎成为了一种主流,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某某大师的精彩演讲和旁征博引,还有被种种案例充斥的火爆现场和群情激昂,却在事后蓦然发现一无所获。越来越多的培训现场更多的被用来当作一中宣传的工具和促销的途径,教育的实质性早已到荡然无存。如今,随着人们对培训产品发生了观念的转变,对讲师的要求也由原先明星般的追捧转变为踏实的追求,愿意为企业提供切实的训前调研及训后辅导、踏踏实实做培训的“平民”培训师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高校成为培训新贵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作为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高校,也加入到了培训行业的队伍中来,越来越多高校依托学校师资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比如交大和浙大,都不同程度举办了各类培训中心来吸引学员,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对于学员来说,学校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是其他培训公司所不能代替的,加上一些可以提供学历证明的办学方式,更加提高了对学员的吸引程度。同时学校的讲坛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社交平台,其商业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超过了学术价值。对于学校而言,其讲师资源巨大,同时在外部学术引进与合作办学等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所以轻松办学,既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还能轻松创收,真可谓一举两得。但应该看到的是,无论是总裁班和研训班,都无一例外的偏重于理论的宣扬,大学教授往往在企业的实际管理方面缺少经验,因而导致课程缺乏企业运营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由此能联想到的是,当越来越多的高校与专业的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将会形成培训业内一道靓丽的风景。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