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你将走向何方?
――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之发展浅论
宝洁公司所有的产品、推广策略等推出市场前,必先经过市场调研、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这套做法在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进入中国时也继续延用。但,那时候的中国并没有成熟的市场调研公司;无奈之下,宝洁公司把其市场调研技术引入中国,培育了一批市场调研人员和市场调研公司以为其所用。所以,中国的市场调研行业能够得到发展,宝洁公司的培育功不可没。
十几年,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最多只能称成长期;事实上,国内的市场调研公司中,外资公司如AC尼尔森、盖洛普、益普索等把其国外的成熟技术引入中国之际,与其它行业一样,同样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而不断做着本土化的调整;而本土公司,则在寻求生存的同时努力摸索一条更健康的发展道路。
在从事该行业十几年的过程中,本人同样遇到许多困惑:
一者,人力资源问题― 从事该行业的近乎超人。以项目经理为例,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为了很好地管控项目,必须对实地运作、统计分析等均有所了解;各种主题与领域的调研思路千差万别,作为一个研究人员,他必须同时具备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知识;最重要的,他必须具备非常强的沟通能力与领悟能力,才能在项目前、中、后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或应付随时出现的状况。人力资源的难题,应如何解决?
二者,公司规模受限制― 该行业的个性化非常强,一年完成几十个项目后,最终总结发现,具有相似性的项目没有几个。按照这样的方式,市场研究公司如何做到规模化发展?
三者,(企业)使用成本高― 因其个性化与高素质人才的配备,令其使用成本较高,对于企业来说,市场调研是个奢侈品。在此情况下,市场调研如何成为企业的必备工具?
……
以上种种,都令行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
然而,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想到了手机业在国内的发展。大家应该还记得九十年代初期时的手机市场:一个手机连号码三、四万,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而掉线、信号差等技术问题令使用者头痛不已,只是,我们别无选择。技术的不成熟造成其难以形成规模化,由此导致使用成本居高不下。在无线网络技术极大发展的今天,中国人每5人拥有一台以上手机,连学生都使用得起。
那么,市场调研行业是否也应有所调整了?
如果借鉴消费型企业的模式,市场调研也许可以按以下的思路发展―即通过“标准化”实现“四化”:
目前,某些研究公司已经实现了某些方面的标准化,例如AC尼尔森的零研、媒体监测;新生代的CMMS,这些都是为了实现行业标准化并逐步实现规模化的做法― 推出数据化产品。但是,由于这种数据化产品是基于整体市场而推出,所以,其普及化程度仍有所限制―毕竟,调研服务与消费型产品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用生产、销售杯子那样的模式来发展市场调研,受到限制是必然的。
另外有些公司也在试图走另一种标准化发展道路,其做法是走专一化路线― 专门做医药、汽车、家电、媒体……希望通过专一化方式实现标准化。但事实上,即使是同一行业,因为其调研要求不同,研究思路与方法也将大相径庭,如“品牌策略研究”和“消费行为研究”。所以,这样的做法也难以实现标准化,因此,以上所提到的行业问题始终无法根本解决。
或者我们可以再看一个例子来寻找启发:印刷业。当我们把一本杂志交给一个印刷厂印刷的时候,最终我们只关心拿回来的杂志是否我们想要的效果。但事实上,当印刷厂把任务接回去以后,其中有几道工序是委托下游公司完成的,例如出胶片、压纹、过胶、烫金等。就拿出胶片为例,别看只是个小工序,但却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另外设备投资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因此,出胶片的工序由单独的公司完成。
市场调研行业,通过所服务的行业的单一化来实现标准化并不可行,但若通过技术的标准化例如广告评估、价格测试等来实现是否未尝不可?
目前,圆鸿康已经迈出了这一步,通过技术的标准化达到技术的成熟化以实现市场的规模化和使用成本的合理化。
我不敢肯定这种方向一定正确,但起码,我觉得值得也需要去尝试。如前所述,国内的市场调研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作为企业--调研工具的使用者,如果也能象当初的宝洁公司那样对我们多给些耐心与意见,相信将更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最终获得双赢―如今天的手机市场。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