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义理•考据•辞章的现代学术方法论意义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作者:马斗全

海外有学者云,大陆学术论文绝大部分没有价值。没有价值之论文,那么写它作什么呢?曰:评职称、捞名利。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许多所谓“学术论文”,毫无学术可言;而一些不能评职称的文章,却在为学术作着切实的贡献。

《博览群书》所刊张国功先生《同人群体?历史温情?常识理性》一文,谈到谢泳、高增德、智效民等山右学人时说,“这些学者尽管多栖身于社科院与作协系统,但都不大喜欢作高头讲章,不撰写四平八稳的所谓‘学术论文’,而钟情于更为随意洒脱的学术随笔”,“这几位默默耕耘者的沉潜与努力,格外值得学界学习与敬重”。张先生所言甚当。笔者对这几人及山西学界情况更为了解,其实,山西专力写“学术论文”并且篇数字数较多者,也还是有的,只是不为人知罢了。不大写学术论文者而能获得学界敬重,写了很多“学术论文”的人却不被学界承认,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由是使人想到论文问题。

本来,最能反映学术成果和显示学术水平的是论文,而现今的论文怎么了呢?我们先来看看以下一些“学术论文”。

有位历史研究者,在《学术界》发表长篇论文《中国史研究在历史观上的三大误区》。“中国史研究”、“历史观”、“三大误区”,题目怪能唬人的,俨然大学者声口。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中国历史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以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普遍规律来套中国历史,而应认真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二、农民的暴动和起义并非都是正义的、进步的,不能因为是农民起义就不加分析地予以肯定和赞扬;三、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人民群众,不应过分宣扬帝王之类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我的天哪!所谈三个“观点”,不但全为学界早已谈得不待谈的看法,而且已为读书人所共知的常识,作者费了许多笔墨写这样的“论文”,给谁读呢?

以上那样袭旧说大讲常识性问题,是如今最多见的一种“论文”。以下再举一例不承旧说而道人所未道者,《晋阳学刊》所刊论古代四大美人之文。关于四大美人,尤其是王昭君,古来论者极多,只诗人词家竞出新意之吟咏,便已至极致,后之论者很难再有新见。而此文却能巧妙出新:四大美人没有正面的历史功绩。岂不知人们所说的是四大美人,而不是四大伟人。再则,以招致他批评最多的王昭君来说,自从这位有胆有识的女子自请和番后,“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语),不是历史功绩,难道是历史罪过?最离谱的是骂昭君远嫁匈奴,不过是施“美人计”,“以姿色换虚荣”,“与妓女只是五十步百步之别”。“美人计”、“虚荣”、“妓女”?!读后真令人倒吸一口冷气,半天回不过神来。汉与匈奴和亲,系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汉家皇帝以王昭君郑重嫁之,事关邦交和安边大计,此公何竟将其视如艳情小说中常见的“美人计”,还有什么“换虚荣”,甚至将昭君比作“妓女”,实在出人意料。亏作者想得出来!这是搞研究吗?为了写论文,为了哗众取宠,竟然炮制出这样的“论文”来,可不悲乎?“新意”已至如此出,谁能不为当今学界一叹。本人读罢该文,曾题绝句一首于其后,顺便抄于此:“但将秽语骂昭君,为要篇中出意新。地下明妃应一笑,笑他无耻是文人。”

安徽某高校一位老教师,去年在几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诗词审美艺术标准之文,大谈“复古”与“革新”。令人甚感吃惊的是,这位据说还是桐城人的中文系教师,竟然不知道文学史上的“复古”是怎么回事,而将“复古”当作“倒退”的同义词,以为是与“革新”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所以文中极力批判“复古”,大力歌颂“革新”,虽言辞慷慨而却空洞无力。读此文使人即刻想起了当年“批林批孔”时千篇一律的大批判文章。按理说,即使是中文系学生,也该知道文学之“复古”是指承继、恢复已失却的古代传统,以廓清流俗与时弊,使创作归于正道,知道“复古本身就是一种革新”(钱钟书语),还应知道古人所谓“继风雅”、“汉魏风骨”、“正始之音”、“古文运动”等指什么。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论文。2004年第2期《中华诗词》刊出一位老先生的反批评文,是回应中年学者刘梦芙之文的。此文东拉西扯,引经据典,写得很长,可惜教人不知所云。本人学识浅陋,文章总写不好,但阅读能力自信还是有一些的,怎么耐着性子再读一遍后,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作者究竟在讲什么,唯一能感到的是,其所说话语多有破绽和自相矛盾处。我因此问过几个诗友,他们也都说不知道该文讲了些什么。一人说,恐怕作者也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这真是一篇奇文,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读,算是开开眼界。

以上所举,谈“三大误区”文,复述常识性观点之论文;骂王昭君施“美人计”文,为写论文而写之论文;批判“复古”文,不解事者之论文;《中华诗词》所刊反批评文,不会写论文者的无观点之论文。以上只是随手略举几例,这等“论文”之多,用“铺天盖地”一词形容,应不过分。所以海外有学者云,大陆学术论文绝大部分没有价值。没有价值之论文,那么写它作什么呢?曰:评职称、捞名利。因为各处评职称时,这样的论文均能算作“成果”,而具有见解的学术随笔,因不是“论文”且多发表在非“学术刊物”上,自然不能用来评职称。(其实许多可以评职称的“论文”,倒正可用以证明作者水平之差。)于是也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许多所谓“学术论文”,毫无学术可言。而一些不能评职称的文章,却在为学术作着切实的贡献。

为了学术,为了学界,为了不浪费纸张和读者的时间,也为了不把自己的浮躁与无知展示给世人,那些不当写之文,还是不写为好。还有我们的刊物,应顾及自身质量与声誉,切勿刊登那些不当刊用之文字。

来源:文汇报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