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市场经济的本质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作者:龙飞

一、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实现”
什么是市场经济?有些人侈谈市场经济,却根本不了什么是市场经济,所讲的形形色色一套一套的理论,要么是皮相之论,要么是鹦鹉之说。
我国经济学界多年来最大的理论谬误在以下三点:
1、只论增长,不管“实现”,形成所谓“GDP崇拜”。 2、只求效率,不讲公平,错误理解小平同志的话“发展是硬道理”。
3、以为市场经济等同于自由竞争的经济。

什么叫市场经济?关键就是“市场”二字。市场的本义,乃是商品交易场所,即通过交换,产品转变为商品的地方。可见,市场的本质与核心就是商品的实现。 如果说以往的计划经济(实质是统制经济)的特征是产品经济,不太关注“实现”问题,生产什么,分配什么;那么市场经济的特征则以“实现”为核心目的,需要什么,生产什么。 可是,市场经济的概念却被某些经济学家定义为“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这是对市场经济的最大误解。原因是: 为了达到商品的实现,即产品转变为商品的目的,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可以利用市场配置资源,也可以运用计划配置资源。这就是小平同志讲的“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今日主要发达国家早已不再单纯运用市场配置资源了,而是运用了大量调控手段,包括:
1、金融手段。如调利率、发国债、发布消息影响股市等。 2、社会福利。现代发达国家(如德、法、英、美、日等)社会制度中都建立了一个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3、各发达国家都有一定比例的国有企业。 4、其他多种主要以制度和法律形式出现(几乎多如牛毛,无孔不入)的调控手段。 5、综合来看,以欧洲各国经济为参考,国有部门约雇用30%的劳动力(其中2/3以上在行政单位,1/4以上在国有企业),并提供1/4至1/3的附加值。公共开支可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50%。

如果按资源配置(调控)方式定义,那么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应称之为“计划经济”才对。人家都变成“计划经济”了,我们有些经济学家却想着要回到”真正的“市场经济时代:一切经济资源都实行私有化,自由竞争,自动均衡,产权明晰,低耗高效。但如果“真正的”市场经济那么美妙,为什么发达国家不用呢?如果承认发达国家的经济组织方式是高效的,那么就应当认识到,它是既有市场配置又有计划配置的混合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一种混合经济。当然,按照习惯,我们仍然称混合经济为“市场经济”。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如果计划好,那就应多搞些计划,如果市场好,则应多利用市场配置。如果两者各有利弊,那么就两者都使用,并寻找一个最佳的组合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面使用“社会主义”四个字限制,本身就意味着必须对经济进行较多的控制,以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率。而有些经济学家居然以为,控制越多,效率越低,因此需要政府由“管理型”转为“服务型”,对市场采取放任政策。这种想法,要么是种无知,要么是上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推销员的大当。 前苏联和东欧就上了当,“休克疗法”带来的是经济彻底崩溃。需知,所谓“休克疗法”,其目的就是要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当今世界,可以说,凡是越接近“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国家,就越贫穷、越落后,普通百姓生活越悲惨。

二、区别公开宣传与政策研究
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乃是商品能否实现。但GDP指标却不管这些,即使产品烂在仓库里,GDP照样把它算在自己身上。对一些经济学家来说,所谓发展,就是GDP的增长。至于说GDP增长过快有什么坏处,他们是不知道的,即使知道认为不需要“过虑”。象前面几篇文章中曾谈到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法国大革命都是因为“繁荣”过度造成,好些经济学家并非不知道,但却总能视而不见。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状况,产品严重积压、商品销售极其困难,他们也并不是不知道,但也可以视而不见,永远以一副洋洋得意的姿态大谈特谈我国经济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看,又是一个GDP高速增长年!”必须指出,公开宣传与政策研究,乃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应严格加以区别。公开宣传为稳定人心与社会,宜从积极、光明处着眼。宣传部门有义务为决策层、为党和国家、为现行政策,塑造一种良好的政治形象。这关乎国家大政方针。但直接面对决策层的政策研究,必须科学、客观地面对现实,必须有远见、有对最坏情况的预察和切实准备,不宜一味粉饰太平,否则将导致决策方面对形势估计失误,将导致错误而有害的政策,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这一点,自1958年以来,在“文革”中,包括改革开放后,已经有多次沉重教训。作为专业经济学家,只知一味迎合大众心理,只知卖力地把从统计局得到的GDP数据涂上炫目的色彩,向大众传播,以至误导决策层,是极不负责任行为,至少也是种幼稚的行为。

三、两极分化将导致经济危机

当前我国经济真实情况是遭遇到了严重危机(是否用衰退、收缩、萧条更恰当一些,并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而且危机正在不断深化和蔓延。其根本表现就是产品积压越来越严重,商品实现越来越难(其代名词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根本原因,是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市场呈相对萎缩态势。尤其在一系列政策失误的引导下,使这种相对萎缩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导致这一系列政策失误的重要原因则是只要效率,不要公平的思想。凯恩斯指出:收入越高者消费倾向越低。以此推之,如果社会贫富两极尖锐分化,将导致社会消费需求的急剧萎缩,乃是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而从基尼系数(一种衡量贫富分程度的经济指标)来看,我国的基尼系数有向最不平等国家看齐的势趋。从就业问题即可看出此点。要知道,市场经济中,真正的经济增长必然反映在就业率快速上升即劳力市场的活跃上。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就业绝对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失业情况,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占人口比例及上升速度,都可称作全世界之最(可上吉尼斯记录)。某些地区社会形势甚至潜在地很紧张。这表明国家已陷入深刻的经济危机。更为严重的是,失业率的大幅上升,将给国家稳定造成严重冲击。纵观秦汉以下两千年来,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衰,改朝换代,结论是:除了外族入侵,基本上发生天下大乱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无业可就,成为流民,从而揭竿而起。从东汉黄巾、唐末黄巢、北宋宋江直到李自成、太平天国,无不如此。以至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革命的基本成份也是靠无业失业的农民。今后,只要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如果在今后十年当中问题甚至越来越大的话,那么,中国一定会走向动乱。法国大革命和伊朗伊斯兰革命也为此提供了样板。 因此,从长远看,公平与效率是绝不矛盾的。发展是硬道理,绝不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只有公平才能获得真正的效率。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 必须树立一个根本观点,即经济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明白,有时即使牺牲一些发展速度,但只要社会分配趋向公平,就业率得以增加,市场消费趋于活跃,那也是划得来的,表明国家仍在发展。这样,即使我国每年经济增长速度只5%,但如果能保证大家都有饭吃保持一百年稳定,那么也必将成为世界第一流强国。相反,即使我国每年增长率超过10%,而失业率继续大幅上升,那么终有一天将会走向动乱,一切发展都将付之东流。这一切绝不是虚幻的想象,而是在南美地区已呈现的事实,印尼也是如此。

四、必须约束两极分化
即使按那引起每天高喊GDP“增长,增长,再增长”的人的意愿,以GDP增长为中心目标,事实上没有相应的公平也绝对做不到,既然如此,社会公平就应视为实现GDP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放任自流的社会中,两极分化会以一种惯性不断扩大,直至滑入社会两极尖锐对立的深渊。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深刻之论。国家不是一种纯服务机构,而是一个强力机构。国家的目的,当然是为一定的群体根本利益服务,在我国则是指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实现这一利益,必须运用强力手段。今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发达,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这些国家实现了相对公平,基尼系数被约束在一定程度。约束方法,就是在国民意志的支配下,以暴力机关为后盾,以法律为形式,以税收、福利等为手段,对国家经济进行无孔不入的调控。例如,网坛巨星格拉芙的父亲就因逃税而被投入监狱。这表明发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是相当严厉而有力的。而在某些教科书的引导下,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越发达国家,贫富分化越尖锐。这根本不符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事实。事实是,以基尼系数来说,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较低,在0.4以下,说明社会较为公平;而不发达国家(如南美、非洲众多国家)普遍很高,说明社会很不公平。其中世界最不平等国家巴西的基尼系数为0.61。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早已超越发达国家,有向最不平等国家靠拢趋势。如果说以前我们还能批评美国的社会不公,那么今天,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一资格。这一点似乎成为经济学界讳莫如深的一个话题。现在,美国仍在别有用心地批评我们的人权、自由,但是如果有一天美国突然批评起我们的“平等”问题来,那可想象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尴尬的事。那我们还叫什么“社会主义”!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那么中国决不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是饥号遍地,多数人民生活普遍处于贫因状态(在温饱线上挣扎),干戈四起,到处血雨腥风的穷国、弱国、乱国。平心静气地说,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是必要的),私有制经济地位得到认可(这也是必要的),基尼系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的确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是,如果政府对公平问题视而不见,放任甚至纵容(例如对国有企业大规模地实行一卖了之的政策)两极分化,那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最后结论是,从战略上说,国家和政府必须保持权威(而不是变为软弱无力的“服务型政府”),不断强化宏观调控,约束两极分化。当前应特别注意增加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当然从战术(政策)上来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管理要到位而不越位等等。 成败与否,操之在政。中华能否复兴,中国能否崛起,可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否成功。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