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莫里斯?阿莱主要学术贡献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阿莱提出了许多市场经济模型,重新系统地阐述了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最大效用理论。阿莱认为,从瓦尔拉斯到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均假定一个所有物品都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市场,而且市场价格对所有市场参加者都是共同的、给定的,然后通过惟一的一轮交易做一次性移动,经济从不均衡状态过渡到均衡状态。这些假定都是不现实的,他称之为“单市场经济模型”。针对这些缺陷,他提出“多市场经济模型”,它假定导向均衡的交换以不同的价格连续发生,并且在任何给定时点上,不同经营者作用的价格不必是同一的,在“可分配剩余”的驱动下,每一次交易都趋近均衡。

  阿莱的“多市场模型”较之于“单市场经济模型”更接近现实,更一般化,不仅涵蕴了存在竞争和不存在竞争的所有可能的市场形态,也能像描述西方国家经济那样描述东方国家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而且其描述是动态的。由于阿莱把私人分散的、自由寻求和实现剩余看做是实现最大效率状态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政策主张上极力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

  阿莱悖论

  经济学,尤其是作基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按马歇尔的定义,应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但在经典的理论中,却无法说明如下的现象:为什么人们会不辞辛苦,跑到一家僻远的小杂铺店里,在一件价码很小的货物上为省几块钱而锱铢必争,但对距离同样远的一家超市提供的金额相同的几元钱的打折却无动于衷?为什么人们在买保险时,会买价格较贵的小额保险,而不太愿买价格较便宜的大额保单?为什么在股市上,投资者会对短线的利好消息反应过度,从而导致股价的过度敏感?

  这一系列现象都涉及人们的基本行为,尤其是面临风险时人们决策的基本行为。传统的经济学基于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的理论,认为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是追求期望效用极大化的。这常被用来解释人们在股市上对不同股票或不同投资机会的选择。

  但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阿莱就通过一系列可控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悖论”,对期望效用理论构成了挑战。举个例子,若有两个投资机会A与B:A会稳赢3000元;机会B会以80%概率获4000元,20%概率得零。大多数人会选A。但再考虑投资机会C与D,C会以20%的概率获4000元,80%的概率得零,而D会以25%的概率得3000元,75%的概率得零,这时,上述在A与B中偏好A的大多数人又会选C。但是,其实,机会D只是0.25×A,而机会C也只是0.25×B,显然,人们在A、B之间的选择与在C、D之间的选择了发生了不一致。这就叫阿莱悖论。
由于阿莱提出这一悖论以及与该悖论相关的对人类选择行为的一系列研究,而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经济学家们,包括阿莱本人,并没有对这个悖论给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直到1979年卡尼曼和特韦尔斯基才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前景理论”一文试图给予解释,并因此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警示于世界金融市场

  阿莱把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说成是“发疯”,他认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已成为赌场,在这个赌场中,世界外汇市场每天成交2万亿美元,但真正与生产相关的不到3%,另外的97%则与投机活动有关。而造就这种“虚拟性”金融资产的无限膨胀,是金融市场的畸形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出现和它的市场作用引致的。其中金融期货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1848年,由82位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世界金融期货的出现则比商品期货晚了100多年。1972年5月,美国国际货币市场首先推出了外汇期货,此后,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相继问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金融市场上每天只有1000多亿美元的交易量,到今天则猛增了10多倍,自然是金融期货的魔力使然。金融期货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本来是旨在通过套期保值而减少外汇及金融风险,但由于它们与现货市场的密切关系及其特殊的游戏规则,结果成为投机者利用风险,操纵市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的杠杆和工具。这种游戏规则使那些不是把它们作为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手段,而是用于套取暴利的投机者能够轻易垄断市场,能够通过保证金杠杆巨额持仓,从而左右大市升落,使市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市场监管的复杂性和难度无限增大。此外,包括远期交易、掉期交易和衍生工具交易在内的期货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无从体现的,其交易并不影响机构本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却在银行账户上不断进行价值重估,创造虚拟资本,从而形成一种金融泡沫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当然这种游戏规则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它确立了投机者的合法性,到头来投机者们代表着市场,代表着国际资金,市场管理者理所当然要给予他们以天然的“自由度”。

  1993年年底,阿莱在“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批评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欧洲共同体关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例如,他尖锐地批评在世界银行、欧洲共同体研究中使用的所谓“乡村/城市――北方/南方模型”(RUNS)的经济模型。阿莱指出了世界银行方法论的基本错误。他指出,RUNS模型和基于这个模型的研究,在科学上是不合格的。他在结论中说:“世界银行关于世界经济收获很大的预测,是为给政治政策施加影响。伪科学的面具,只能愚弄幼稚无知的人。根据这样的结论做出代表世界千百万人民意见的决策,岂不是可笑。世界银行的报告,使人迷惑不解,它只为头脑简单的教条主义和无控制的自由贸易思想所欢迎”。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容易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泡沫,使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成员国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的专业能力受到考验。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盲目开放资本账户。由于国内资本的相对短缺和金融管制、利率水平较高,一些外资尤其是一些投机性短期资本蜂拥而至。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利率低,银行、企业便大量借入外资,甚至是短期资本,然后投入房地产、股票市场,引起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暴涨,形成虚假繁荣。虚假繁荣的结果是严重误导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也严重误导了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为危机埋下祸根。因而,IMF的改革势在必行。

  鉴于IMF改革势在必行,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财经官员、金融专家纷纷发表自己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看法或抛出自己的改革方案。其中阿莱的方案包括7个要点:完全放弃浮动汇率制,代之以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实行可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制;禁止货币竞相贬值的做法;在国际上完全放弃以美元为货币、汇兑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记账单位;将WTO和IMF合并为一个组织,成立地区性组织;禁止各大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外汇、股票和衍生产品方面从事投机活动;通过适当的指数化在国际上逐步实行共同的记账单位。

  著作点击

  莫里斯?阿莱一生著述颇多,除获得1988年第20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代表作《市场规律研究》和《经济与利息》(1947)外,还有:

  《微观经济学研究》(1943);

  《欧洲一体化:通向富裕之路》(1959);

  《资本税与货币改革》(1977);

  《预期效用假设与阿莱悖论:关于不确定性条件下合理决策的讲座及阿莱的答辩》(1979,与哈根合著);

  《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65);

  《增长与通货膨胀》(1969);

  《一般经济均衡理论与最大效益:当前的困境与新的展望》(1971);

  《健忘与兴趣》(1972)和《市场经济的货币条件》(1987)等。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