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产业裂变:行业VS个人信息
随着慧聪、Google和百度三强鼎立局面的形成,搜索引擎产业的裂变格局正在形成。而慧聪构筑的行业门槛,在短期内似乎尚无其它搜索引擎厂商能够跨越。
2003年.Com发生的一切,给人以“前度刘郎今又来”的错觉。新浪、搜狐和网易不仅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盈利,而且开始在Nasdaq市场上呼风唤雨不亦乐乎。盛大网络等网络新贵,也再现了2000年左右.Com经济的疯狂一幕。
与2000年相比,今天的.Com业务盈利没收显得似乎触手可及。在方兴未艾的短信和网络游戏之后,.Com经济中的搜索引擎又开始发威了。Google、慧聪、百度,甚至软件帝国――微软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期望已久但今天才有利可图的产业。
资本市场的触觉一向非常灵敏,搜索引擎形势之好在2003年年底达到巅峰。11月21日,雅虎出资1.2亿美元收购香港3721,并与北京3721形成事实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而慧聪国际登陆香港创业板的消息也是甚嚣尘上。
与2年前无人搭理的“穷酸”相比,搜索引擎产业发生了微妙的裂变,从而每个毛孔中都焕发出诱人的商业味。很显然,Google的关键字广告,慧聪和百度的竞价排名和固价排名收费业务,由于面向企业用户而商业魅力无穷。
但搜索引擎的竞争力已并非单纯的搜索技术那么简单,背后强大的行业资源以及适合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搜索引擎提供商发展路径。随着6月20日,慧聪宣布正式进军行业搜索引擎网站排名服务,搜索引擎产业的裂变已经非常明显――行业与个人信息之争泾渭分明。
沉默的搜索经济
今天的搜索引擎产业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2002年全球搜索引擎产业的盘子已经达到20亿美元,Google更是在英国品牌经济公司Interbrand的调查中被评为2002年的“年度品牌”,超过了苹果、可口可乐,以及IBM等,预计市值250亿美元。
但2年之前,搜索引擎却远未受到今天的礼遇。事实的关键就在于,尽管搜索技术发展相当迅速,但是却一直定位于个人互联网信息浏览的辅助工具,搜索引擎提供商赖以生存的发展的盈利模式无非搜索技术提供业务而已。就目前而言,这个市场依然都相当的有限。
很显然,如此搜索引擎业务的前途相当地不被人看好。凭借搜索引擎技术起家的雅虎,在看到搜索引擎钱景不明的时候,转型门户网站,并悄悄地将位于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的搜索引擎撤了下来,直到2003年8月才恢复。同样的一幕在国内的搜狐身上也重演了一遍。
与电子邮件、短消息、网络游戏相比,今天被人看好的搜索经济一度沉默,搜索引擎提供者也在沉默中经受煎熬。
转机来自于广告商发现了基于搜索的广告解决了传统广告的有效到达率难题,举例而言,就是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某个产品品牌的名字,除了会得到有关这个品牌的网络链接外,与这个品牌密切相关的其它广告都会出现在页面上,并且不易遭人抵制情绪。广告商喜欢这个机制,因为广告只会送达他们选定的消费者群,网络广告的点击率高达3%以上,而且他们只需要在网络族点选广告时付费,而不用花冤枉钱。
而与此同时,收费竞价排名服务的出现也使搜索引擎成为了摇钱树。搜索引擎观察顾问公司创始人Danny Sullivan说:“搜索引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广告媒介。”
尽管无论是关键字广告,还是竞价排名和固价排名收费业务,其落脚点都在商业客户身上。很显然,基于行业与企业客户的深刻认识,才是搜索引擎改变沉默态度的深层次原因。
行业搜索的魅力
随着搜索引擎产业眼球从个人信息转向行业和企业客户,“搜索力经济”开始凸现。
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统计显示,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2003年达到了5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的2.3亿一年增长了117%。而今后三年内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将每年增长60%至70%之间,2004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可达8.4亿元,2006年更可达23亿元。CNNIC的调查显示,搜索引擎对互联网的使用仅次于email,仅居次席。
全球搜索引擎营造的产业,在3-5年后更是有可能达到70亿美元。
2003年6月慧聪正式进军行业搜索引擎网站排名服务,并在推出搜索引擎服务的同时将企业定位为“中国第一行业门户”。尽管后知后觉,但是慧聪“厚积而薄发”的趋势相当明显,早在1999年,慧聪就认识到搜索引擎对于企业宣传的重要性,开始着手了搜索引擎技术的研发。
由于有了10多年商务信息服务的经验,并且拥有了2000多人的专业信息采集与研究队伍,慧聪的行业搜索引擎能够构建在其行业商务信息数据库之上。其行业搜索的信息库囊括了国内76种行业的行业资讯,信息量甚至达到了千万级。IT、汽车、家电、医药、化工、石油、印刷、造纸、交通、广电、安防、教育等在内的主要行业尽在慧聪引擎掌握之中。
随着搜索产业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关注,搜索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远非搜索技术所能囊括。实际上,与行业资源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了慧聪鏖战搜索引擎市场的不二法宝。据了解,目前的搜索引擎普遍存的一个弊端上,只有网上而没有网下的数据。对于慧聪这种有着商业信息资源沉淀的搜索引擎厂商而言,就采取了“网+刊”的综合服务模式。
慧聪CEO郭凡生不无自得的说:“在行业搜索上,慧聪的运营模式和方法已经实现了对Google的超越,不仅它的精确搜索和行业细分在Google上是没有的,而且它‘网加刊’的服务模式也是Google所不具备的。”
正是这种独特模式,使得慧聪行业搜索引擎在6月份之前一个月的试销售中,其在22个行业的签约客户数就达到了1236家。
搜索引擎的马太效应
在以行业搜索引擎为人所接受之后,慧聪衍生的搜索引擎其它服务也势如破竹。新浪、3721、中华网、263以及搜狐、网易和TOM纷纷采纳慧聪的第三代中文智能搜索引擎,从而取代百度成为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
中国一共有2000多万企业,目前只有15万家进入搜索引擎范畴。而随着现金开始流过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厂商对搜索资源的争夺战早已如火如荼。国外的Google、雅虎、微软等诸巨头环伺,而国内的慧聪、百度等激战正酣。不过,对于搜索经济而言,“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同样发挥着效用。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搜索市场目前处于一个一哄而上的阶段,但两年之内就会尘埃落定。实际上,对于参战的各方而言,也是未雨绸缪。2002年9月25日,慧聪与中国网等联合全国三十多家政府新闻网站发起的国内第一家以搜索引擎应用为基础的联盟组织,以抵御Google的进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国搜索联盟已经从最初的32家迅速扩展到500多家。
而对于慧聪这种行业搜索引擎而言,毕竟10多年的行业积累并非浪得虚名。慧聪商务网、慧聪广告媒体研究中心、慧聪广告等相关资源都在不断为其搜索引擎提供“真弹实药”,从而构建慧聪难以为其它搜索引擎厂商所逾越的门槛。
在行业与个人信息不可得兼的搜索引擎产业里面,慧聪舍个人信息而取行业,那么它会成为“马太效应”中笑到最后的搜索引擎提供商吗?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