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2007年复合肥市场更需谨慎预防供需失衡的发生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从化肥行业总的供需平衡情况看,目前正加速向供过于求的方向转变。到2007年后我国NpK复混肥生产能力也会出现严重过剩的局面。因此行业供需失衡状态的发生是未来复合肥市场最大的发展隐患。

  2006年12月7-8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中国磷复肥产销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登场。此届展销会由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共同主办。同时也得到了IFA(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和Keytrade AG(瑞士金键国际贸易公司)等海外机构的支持。

  自2000年第一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召开以来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在主办方的全力打造下它已经成为引领中国磷复肥行业发展的展示平台以及政府引导行业宣传政策导向的行业品牌会议。

  在过去的七年当中我国的磷复肥行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企业的质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可以从参展企业的数量、参展规模以及不断刷新的参会人数上明白无误的看出来。但光鲜耀眼。热热闹闹的繁荣场景依然不能掩饰问题的存在。今天的中国磷复肥生产,流通企业仍然良莠不齐中国的化肥市场仍然缺乏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这一点也可以从展厅外为数众多的地摊企业的存在和许多公然冒充知名企业品牌和牌号的违规企业大胆招摇过市的现象中显露出来。

  因此,对于中国的磷复肥行业来说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当我们试图分析或预测中国的化肥市场时,这些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否则你得出的结论就至少是不全面的。在我国,目前仍然有许多化肥企业特别是复混肥企业游离于主流渠道之外。在国家的整体市场平衡当中。对该部分企业的存在明显估计不足。国外的机构对此更是一头雾水。想真正搞清中国磷复肥的量价与市场存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化肥行业和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加大和落实,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拐点。粮食产量增长9%达到约4.69亿吨, 2005年继续增长3.1%达到4.84亿吨。与之相对应中国的化肥行业也在2004年达到景气高点。化肥生产、消费都创历史新高。整个化肥行业。2005年,销售收入达2308.4亿元,同比增长32.34%,利润额为176.6亿元同比增长63.28%;销售利润率为7.7%,同比增长23.6%。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4.79%,达115.8亿元;产成品资金占用131亿元,同比增长37.24%。其中复混肥行业,2005年,销售收入达6799亿元同比增长44.13%。占整个化肥行业销售收入的29.5%;利润额为39.4亿元,同比增长62.22%。销售利润率为5.8%,低于化肥行业整体水平1.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4%。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2.94%。达36.8亿元;产成品资金占用43.8亿元。同比增长31.12%。在价格持续走高的拉动下。2006年上半年中国化肥生产仍然增长较快。1-6月份,中国累计生产化肥2592.6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增长14.6%。由于进入7月以后。国内化肥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且出口速度继续放慢,预计下半年中国化肥产量增幅将有所下降。

  2006年1-8月,中国累计生产氮肥1896.2万吨同比增长12.6%;累计生产磷肥599.3万吨,同比增长7.8%;累计生产钾肥97.1万吨,同比增长17.8%。累计生产尿素1071万吨,同比增长11 8%。高浓度磷复肥方面I-6月,三元复混肥产量同比增长35.5%,达到1036万吨(实物量。下同);DAP产量为273.9万吨,同比增长16.9%;MAP产量为326万吨,同比增长27.6%;TSP产量为41.9万吨同比增长7.4%,硝酸磷肥产量为375万吨,同比增长36.9%。从经济运行指标看复混肥行业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432.8亿元,同比增长27.10%,占整个化肥行业销售收入的32.4%;利润额为19.9亿元,同比增加5.73%:销售利润率为4.6%,低于化肥行业整体水平2.O个百分点,同比减少16.81%,表明景气度明显下降。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5.25%达58.9亿元;产成品资金占用55.9亿元.同比增36.06%。

  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作为原料加工为主的复混肥行业成本正在不断上升而盈利水平不断下降,而且已经连续三年低于化肥行业平均的利润水平。因此,在目前全球范围能源及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转化型行业的化肥工业。其生产成本还将不断上升。而复混肥行业作为加工企业。其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

  目前,市场环境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使得明年的化肥市场更加扑朔迷离。岁末将至,2007年市场又将转向何方,下面做一简要分析:1、11月份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明显上涨。其中玉米价格在东北和内蒙古东部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00-200元/吨小麦价格在华中和华北市场也有50-70元/吨的涨幅。在各大城市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也同步快速上涨。这使得农民购买力显著增强。而目前尿素价位已经触底回升。因此农民提前备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中国尿素出口继续看好。11月中旬,中东、俄国和美国尿素出口价格(FOB)均有上调,涨幅在3-10美元/吨左右。其中俄国尤日内散装颗粒尿素价格(FOB)已经达到225美元/吨。中国尿素出口的价格优势有所增强。

  3、尿素淡储顺利开展淡储资金准备情况好于往年中标的流通企业在市场上的采购活动较为频繁,有利于国内市场走强。

  4、11月以来尿素价格明显回升,同时。市场上纷纷传言天然气价格和铁路运费将要上调对经销商压力很大。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经销商进货积极性大为增强。购销活动活跃反过来推动了尿素价格进一步走高。

  5、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企业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申请液化天然气涨价的方案后国家发改委的官员虽然否认将于近期涨价。但氮肥企业普遍反映悲观,认为天然气价格仍有可能在07年提高;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处副处长王晶在"第二届中国天然气国际峰会"上就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成本压力下,企业未来上调出厂价的压力继续增大。

  6、进入冬季,取暖将加大煤炭需求。而频发的事故将招致国家继续加强对煤炭市场调控而抑制煤炭供给从而使煤炭价格保持坚挺。另外,山西省可能在o7年开征的三项基金,也将显著增加山西重点煤矿成本。因此这些煤矿为转嫁而提价也将推高国内其他地区的煤炭价格。煤炭价格的上升无疑将加大煤头氮肥企业的成本压力。

  7、钾肥进口面临新一轮的涨价压力。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Bereznikil号矿井发生严重渗水事件。该公司董事长VIadislav Baumgertner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事件给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很大,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挽回经济损失。公司已初步决定上调钾肥价格明年国际钾肥价格可能上涨。"这次事件对该公司的氯化钾产能带来了很大影响,公司已将明年的氯化钾计划产量由620万吨调减到500万吨。

  业内人土一致认为乌拉尔钾肥公司明年将减少150万吨产能。从而打破明年国际钾肥市场的供求平衡。许多供应商表示。如果近期不提价,明年第一季度也将提价。2006年国际钾肥存量约650万吨,2007年由于部分厂家扩产,存量将达到700万吨,但乌拉尔钾肥公司此次事件的发生,将使市场存量下降到530万吨。相当于2004年的水平,将导致市场供应趋紧。从而推动国际钾肥价格急剧上涨。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明年国内外氮肥企业的生产成本将继续推高。合成氨和尿素价格有进一步上升潜力从国内外供需形势来看未来磷矿石价格难改上升趋势。我们认为磷矿石集中度预期逐步提升是国内磷矿石价格得以维持的基础。而从全球角度看。我们预期未来全球磷矿石供应也依然偏紧。总体来看,成本推动、需求拉动,稀缺溢价等因素将使未来磷矿石价格继续看涨。钾肥价格则由于乌拉尔钾肥的渗水事件很可能产生新一轮的上升。因此明年基于生产成本考虑,复合肥企业生产成本将继续推升,因此价格也会随之提高。就宏观因素而言,明年国家推行化肥生产、流通市场化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将进一步推升复合肥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农业政策的落实、国家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农产品价格的回升都将刺激农民在化肥上增加投入。从而刺激化肥需求的增长。因此对明年的复合肥市场我们谨慎看多。但整个行业运行以及所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许多变数。从化肥行业总的供需平衡情况看目前正加速向供过于求的方向转变。

  截至2004年底我国有磷酸一铵装置能力为678万t/a 2005年将新增产能170万t/a。到2006年将达到848万t/a。磷酸二铵的产能为641万t/a 2005年将新增产能320万t/a。到2006年预计将达到961万t/a。近年新建扩建的NPK复混肥项目较多近两年将有近1000万吨新建在建项目,如果全部如期建成投产,到2007年后我国NPK复混肥生产能力也会出现严重过剩的局面。因此行业供需失衡状态的发生是未来复合肥市场景大的发展隐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