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的经济形势、经济政策走向。去年以来我们的走势,首先简单的概括一下,主要有7个特点:
 
  一个是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从2007年开始,我们经济增长保持了连续4年10%以上。2006年是10.7%,同时农业市场形势也非常好,就是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稳定。2004年农业特大丰收以来,2005年、2006年又是连续的大丰收,所以农业形势保持了很好的态势。大家知道2004年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特大丰收,当年增产760亿斤,在这个基础上2005年、2006年都是稳定增产100到200亿斤,所以我们经济能够这么稳定,农业的粮食生产是功不可没。
 
  第二个特点是物价基本平稳。2006年物价消费指数1.5%,今年是1、2月有所上涨,分别为2.2%、2.7%,这个上涨幅度并不代表今年全年都会涨这么高,因为第二个月有季节性的波动,特别是春节购买、热销都导致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浮,包括反季节的蔬菜等等。总的来看物价是相当平稳的,生产资料价格情况大概也是这样。
 
  第三个特点我们的投资增速也是高位趋势。2004年都出现过投资过热的倾向,特别是当年的第一季度,所以从2004年、2003年国家采取了比较有利的,当然是针对局部地区和局部行业紧缩的措施,同时也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引导政策,最近两年来投资高速的劲头慢慢减缓。2005年回落到27.2%,2006年回落到24.5%。但是2005年、2006年的一季度也都分别出现过投资增速过快的情况,特别是2006年的1季度,投资增速在30%左右,这也是一个信号。就是我们投资增速如果在20%左右,对经济是比较舒服的,如果到了30%左右,就会引起各个方面的担心,有一些迹象表明出现经济过热的“苗头”,这个苗头都是由局部或者是有代表性的指标它的一种趋向,苗头不是演化成大范围的。所以不要认为我这里说是过热的苗头就说经济过热了,不要这样判断。就是如果出现了这些苗头就是必须采取调控措施,防范发展成大面积的。今年1到2月份来看投资增速继续平稳回落,但是比去年10月份增速有所回升,因为去年10月份投资增速回落太猛,这样大起大落也是不好的,当然大家知道去年年初有关部委到各地去清理违规上马的项目,这个意义比较大,所以说导致了10月份投资回落比较猛,就是我们不希望投资上的太猛、落的太猛,保持一个平稳就可以了。因为中国需要投资的平稳,没有这个经济拉不动,因为我们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时期,必须要有投资的规模,简单的说打压投资、房地产都是不对的,但是不能大起大落,如果能保持平稳的态势,在百分之20以上、百分之25以下都是比较正常的。但是10月份过猛的基础上回升的,因此也不能说1、2月份投资比较快。那么这个是指全年的,分月来看都是变化的。那么从投资结构优化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发展,2003年以来出现了局部过热的行业,钢材、水泥、电解铝这三个行业投资明显改变,许多企业严格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包括小水泥、电解铝一些行业。那么这些行业需要淘汰落后工业设备、节能降耗如果达不到就要淘汰,这点没有什么可说的。那么这些在2003年、2004年过热的行业,投资绝对明显下降。但是有一些行业是需要国家扶持的,包括涉农产业,还有工业城市化相关的基础原材料、交通、能源、卫生、教育、科技这些领域投资增速在提高。应该说这也是正常的,符合正常发展的需要,因为这些领域前些年发展投资过快。
 
  第四点是消费需求稳中有升。最近这些年讨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就是投资一直在上升,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2006年的消费占GDP消费率已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点。那就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就是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是不是没有改善?因为GDP的下降会引起经济失调,经济老靠投资拉动就会出现崩溃。如果没有转化为最终的消费,这个经济必然会发生问题、会断裂。现在也有人担心中国的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的劲头太猛了,也会出现像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的那种警告。我想我们对这个问题是要关注,但是也不必看的过于严重,因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消费需求与投资相比是相对缓慢的。因为消费是个人的行为,政府不能强制你去买,这种情况下投资和消费就是要调控艺术,就是调控艺术要很到家,这些年我们在扩大消费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都有成效,你指望它再有什么大力度的措施出台,我想也未必在短期内、明年、后年这个消费一下子涨到20%,这个根本做不到。因为这个是最简单、这个是家庭决策、个人决策,这个不是政府决策。而投资是政府决策拉动的,比如说98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发行国债累积1万亿了,每一块钱可以带动6块钱的配套投资和银行投资,一下子就拉起来了,这样的投资不是个人行为是政府的行为。因此消费不是那么简单,扩大消费需求我们还有更大的力度、更绝的招拿出来能在短期内见效,我认为是没有,既然没有,所以我们的投资要保持平稳,消费尽可能保持平稳的上升。这个比例关系确实现在失调,但是我们看消费自身发展的脉络,90年代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96年消费实际增幅达到了9%左右,2006年12%以上,就是我们逐步在涨,这点应该给予肯定。这一点要让我们的决策部门或者说我们的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我们的消费前景应该是有信心,不要因为那么多的政策出台,怎么老百姓的消费上不来,这个确实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农村的消费没有开发的很令人满意,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大家觉得他收入水平低,对消费拉动贡献太小。
 
  因为经济学的理论是富人的消费是低谷,那么消费的穷人消费倾向高,因为他的钱很少,大部分来消费,没有多少钱存着。但是我们所说的消费需求都是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就是买得起的东西,穷人买的就是吃穿用,怎么拉动这个社会,不可能拉动消费热点和升级的东西。那么能够拉动消费热点和升级趋势的,就是住房汽车,这个不是穷人,是中高收入以上的。所以我们要非常讲究艺术,这个和我们房地产有关,你说让穷人买房子,不可能。所以政府要想办法,政府用什么政策稳定房地产,必定要有一部分市场需求满足的,满足中过收入以上的。还有一部分,这部分是穷人、低收入的,给他们设计合理的住房保障制度,这个不能由市场决定价格你再怎么压低价格穷人依就是买不起。我们面临的消费,我个人觉得是很讲究艺术的一门调控领域。我们所说的消费增长,都必须在一定的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可能把10万元和100万的耐用消费品让全体老百姓都作为消费热点,这个是做不到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我们用什么样的分门别类的消费政策引导。还有我们现在讲消费的经济增长贡献,我们的养老、医疗、看病、上学,这些社会保障方面的体系健全了,如果健全以后老百姓的支出预期会改善,如果健全了我们有很多的钱可以花,不像现在存了,这是一个理论。这个理论细分起来没有什么值得商榷的结果,比如说东亚、包括中国、日韩,他都有一个节俭的传统他就是要省钱,欧美国家就是寅吃卯粮,这个是很大消费习惯的区别。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指望我们的社保体系完善了,老百姓大把大把的花钱,也不是那么回事,你跟西欧国家比还是没有人家高。我们可支配收入这些钱,用于消费的钱越来越少,用于储蓄的越来越多。这里除了社保体系不健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消费结构的升级,买房子、买车都要存钱,这个也是为了未来的消费。你让他当年就买那就是消费信贷,但是我们中国的消费传统不愿意借钱去花,所以说这个消费的扩大确实是有很多的学问在里面。我个人认为能够做到当前的情况,稳中有升,把这个势头保持住就很好。
 
  第五个特点就是城镇就业增加。原定的900万,实际执行了将近1200万。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的增长10.4%,农村增长7.4%。这两个增幅的差距应该说比2004年有所扩大,2004年一个是7.4%、一个6.8%,这个差距很小,而且这两年的趋势都在拉大,因为连续几年的粮价价格在下降,因为他们粮食的渠道不再像以前那么畅通,但是比1994年以来城乡居民增幅的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一个7.4%、一个6.8%。这个是缩小,那么2006年一个10.4%,一个是7.4%,这个又在扩大,反正总的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在逐步的提高,但是相对而言农民收入增幅在下降。
 
  第六个特点就是我们在速度快的前提下,我们的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06年的财政收入增加了7694亿元,超出了2000多亿,这个说明了什么问题?是收税收的太狠还是预算做的多了,这个用于什么,是用于人代会还是什么,这个值得研究,撇开这个不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高,财政增收很快,这应该是好事。但是国家的国库里面收到了这么多钱是很好的,这个钱来源于利润增加、企业效益明显的好转,应该是稳步提高。这个工业利润是规模以上的增幅是31%如果算是各类的中小企业,利润增幅不是这么高,但是现在统计不统计那么高,我们现在给大家报的都是规模以上的,就是国有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企业,这两个加一块他们利润增幅是31%。如果把其他都算上的话,大约增幅是20%左右。这样的话我们就看到我们的速度很快、我们的效率也很好,我觉得这个很不容易做到。因为中国的集体经济以来,长期以来高速低效益,当然还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就说经济效益,我在很多场合我要讲,我上学的时候20年前,那个时候就老听人家计划经济,工业报喜、商业报忧、库存积压、市场稀少。但是我们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就是速度比较高、效益比较好、物价水平比较低、市场供应比较丰富,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这就是我们现在经济循环的一个基本面貌。
 
  第七个特点就是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深化。我们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得益于我们经济改革开放,不然的话我们就很难理解,我们现在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局面,首先是改革。改革给我们创造了经济稳定增长、自我维持的微观机制。有了很多有活力、有经济力的民营经济、外资经济、股份制经济。开放带来了机会的扩大,所以我们才有今天这样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在2006年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深化,2005年中国的整个贸易总量占世界的第三位,我们经济总量达到了第四位,这个非常了不起。进出口总额2005年超过了1万亿,2006年达到了1.6万亿,实际利用外资695亿美元,这个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因为国际上非常看好中国,这就是我们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作为研究人员来说,我们更多提出来不要沾沾自喜,这里面隐藏着很多的问题。
 
  那么下面向大家简单报告一下,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六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就是投资总规模偏大,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有所发展。投资总规模偏大跟前些年投资过热有关的,还有近些年新上的投资项目太多。一方面国家在往下控制投资增速,一方面新开工的项目是在加速增加。因此就导致了在建总规模,他们完工在建,新上的存量和增量加一块儿总规模还是偏大,这个原因就是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主要是原材料行业。2003年国家有三个定位为产能过剩,但是2004、2005年、2006年国家通报了11个产能过剩的企业,包括汽车等等。根据我们的研究2006年有70%的工业行业它的景气指数开始回落。20%的持平、10%的上升,这个不是速度。景气指数包括速度、效益就是一个整合,所谓工业增长的情况是经济增长一个同步的指标,和经济发展同步变化,那么就看出来投资规模偏大导致了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在扩散,以致于工业企业行业里面的面也在扩大。如果我们再保持这么大的投资规模,再盲目的加快投资增长的速度,那么就有可能陷入新一轮的通货紧缩和经济低迷,因为这些东西没有人用,开工不足必然会导致还不上银行借款,这是我们比较担忧的一面。投资总规模偏大,这个是什么原因?现在各地,包括我们房地产业界的同志们有这样一种议论,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市场化了,很多都是民营经济,也不是你国家投资,没有必要国家来干预、来调控。我说这个问题我们要冷静的分析,像美国这样自由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由国家宏观调控,只不过他的宏观调控是利率,所以说宏观调控本身是不可或缺的,那么美国也关注房地产价格和股市价格,关注资产价格。除了消费品、零售物价以外,他们也要关注资产价格,就是房价的价格,这样一旦他们认为这几个价格指数偏高,每年就会自动调整利率,这个跟总统没有关系,这个非常独立。这个在我们国家体制完全不同。我们没有达到那样发达的市场经济状态,我们在借鉴调整银行利率的办法但是往往不奏效。前些年的开发区乱建,靠调整利率、紧缩信贷根本没有用,因为地方的银行行长,他在当地跟市长、书记吃顿饭根本就没办法紧缩。最后中央下命令谁再开发就把官帽子摘掉,此外我们结构变动非常的厉害,那么投资这个利率这个问题尤其严重,过去我们地方政府一些部门干预投资是很明显的,包括办个国有企业动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还有银行发放安定贷款、过春节贷款、还有下岗职工等等。一段时间以来政府主要用这些手段,但是现在很多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政府不能用这种手段干预了,那么我们看看政府用什么样的方式干预了?强行拆迁、违规拆迁等,过我们建设部的领导对这个不太清楚,我们作为研究人员,我们比较了一下,现在用传统的办法干预住房经济和投资不那么明显,因此他有点委屈,你中央宏观调控我没有改变,所以现在他推进市场化、改善市场面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公益类的口号做一些事情,但是往往变成了商业性的开发,这里面问题很多很多。
 
  国家检测部门发现新开发的土地60%以上是违规的,国家环保局的官员说新开工的项目60%以上没有经过环评。有人说了那国家统计局报的是环评率是98%,他们说这98%是不到一半申请企业的环评,这个还是他们觉得可以通过的,而通不过的他们压根就不报,所以投资总规模偏大值得警惕,这个是未来中国投资能不能稳步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做不好最后大家都倒霉,你发展到国家不得不采取更强硬的紧缩措施以后,所有的领域都会受到冲击。(来源: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