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多晶硅掀起投资热潮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来源:中国智囊风云榜www.topo100.com
多晶硅是硅产品产业链中的重要中间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是当代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光电转换等半导体器件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
  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5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70年代初的盲目发展致使企业停产,产能急速萎缩;一是90年代中期后在需求的拉动下,行业高速发展。
  第一阶段,我国多晶硅产业于60年代中期实现工业化生产,70年代初一度盲目发展,生产厂家发展到20余家,但由于传统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小、技术难度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生产成本高,绝大部分企业亏损而相继停产和转产,多晶硅材料生产能力严重萎缩。
  第二阶段,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受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驱动,多晶硅市场迅速增长,同时多晶硅供需不平衡问题也日益显现。多晶硅市场价格日益走高,企业利润极其丰厚,吸引了众多新老企业扩产投资,行业一片繁荣景象。
  图 1993~200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变动轨迹
       
  资料来源:《世界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应用》第26卷、其他网站;中恒远策收集整理
  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我国多晶硅产业从企业规模盲目扩张到生产能力急速萎缩,再到老牌企业扩产投资、新企业纷纷向多晶硅行业注入资金。这一切都说明我国多晶硅产业是还未成熟,发展还不稳定,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行业数据的统计。通过翻阅年鉴、搜集资料及网站查阅,我们得到1993~2006年我国多晶硅产业的供给状况。
  在生产成本高、利润低的制约下,曾一度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扩产的多晶硅产量开始急剧萎缩。从1993年的79吨快速降至1998年的40吨;1999~2004年由于多晶硅企业产能不足,产量基本维持在几十吨的产出水平上;在下游的旺盛需求和要求下,多晶硅生产企业开始扩产,2005年的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180吨;2005年12月,随着洛阳中硅300吨/年产业化项目的投产,2006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达到480吨,为历年来产量最高的一年。
  目前,促使国内多晶硅扩产、新建、投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原因主要是下游产业高速发展、产品价格走高、企业利润丰厚所刺激的。目前,太阳能电池的高速发展,导致多晶硅原材料的供应紧张,大多数太阳能电池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转,达产率仅有30%~40%,多晶硅供给量不足成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从价格来看,2002年,1公斤多晶硅的价格是23美元左右,2005年这一价格是66美元,而到2006年底,多晶硅的价格超过了200美元,而且常常还是有价无市,2007年更是一路加速上涨至400美元/公斤,多晶硅价格高的让人咂舌。而国内掌握相对核心技术的企业的利润无不丰厚。总之,在利润的驱使下,众多企业进入多晶硅行业是必然趋势。
  (撰稿人:姚芳,本文属原创稿件,由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供EC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