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滚珠轴承企业可进一步开发巴西市场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近年来,我国滚珠轴承对巴西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0~2006年我国滚珠轴承对巴西的出口数量从2047万套逐年增加到8023万套,增长了2.92倍;出口金额从962万美元增长到2447.7万美元,增长了1.54倍。数量变化趋势不同的是,2004年我国滚珠轴承对巴西的出口金额曾出现2536.9的峰值。2007年前五个月,我国滚珠轴承对巴西的出口继续走稳,达到3445.13万套、1045.6万美元。

   

  资料来源:00~05:中国海关统计年鉴;06~07.5:国研网;中恒远策收集整理
  注释:本文统计为海关编号84821000的产品的出口情况;出口均价=出口金额/出口数量
  很显然,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增长幅度的差距是来自我国滚珠轴承对巴出口均价的下降,2000年曾为0.47美元/套,2006和2007年则降至0.3美元/套左右的水平上,降幅超过35%。出口均价下降一方面主要因为我国滚珠轴承产品出口结构向中低端集中;一方面主要因为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给了企业更多降价的空间;另外还有汇率、关税等的调整也是影响我国滚珠轴承对巴西出口均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轴承对巴西出口规模的扩大,其在我国轴承出口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2000年,我国滚珠轴承对巴西出口的数量仅占出口总数量的1.45%、金额仅占1.91%,到2006年,滚珠轴承对巴西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到总量的3.15%和2.68%。2007年前5个月,我国滚珠轴承对巴西出口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以及均价比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资料来源:00~05:中国海关统计年鉴;06~07.5:国研网;中恒远策收集整理
  注释:本文统计为海关编号84821000的产品的出口情况;出口数量(金额、均价)比=对巴出口量(金额、均价)/滚珠轴承出口总量(金额、均价)
  无论从规模变化的趋势还是从均价水平的变化情况看,我国滚珠轴承在巴西市场都是具备进一步开发潜力的,三大因素将为此提供有利保障。
  第一,巴西是拉美拥有最完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根据IMF的统计,2003年巴西经济进入新的稳定增长周期,2005年达到7956.7亿美元,2006年则突破9600亿美元。2007年3月28日,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公布,按照新的国家帐户体系计算,2006年巴西GDP达到23228.18亿雷亚尔,比2005年增长3.7%。
  包括IMF、巴西央行及巴西国内其他权威机构都对巴西2007年经济作出了3.8%以上增长的预测;巴西联邦规划部(Planning Ministry)还预计巴西2008年至2010年间年度经济增长率将为5%。良好的宏观环境为巴西滚珠轴承市场潜力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第一重保障。
  第二,巴西境内拥有本土的轴承生产企业NILOS,以及国际轴承巨头SKF在巴西建有工厂。2006年,仅SKF轴承巴西集团的轴承产量达到1900万套(其中包括700万套高质量的轮轴轴承),比2005年高出30%。生产的80%的轴承用于巴西汽车和卡车工业,20%用于出口,运往美国和拉丁美洲的汽车制造商。
  尽管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巴西轴承市场存在强大的竞争对手,但他们的存在使得巴西的轴承市场发展不断健全,更有利于巴西轴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SKF轴承巴西集团主要生产汽车轴承等部件,对于其他工业轴承的生产还处于计划期。这样,留给我国滚珠轴承企业可可开发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尤其是SKF轴承巴西集团的高端产品比重不断增加,中低端的市场留给进口产品的空间有扩大趋势,而这部分市场正好是我国企业的优势所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轴承行业将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开发巴西市场的第二重保障。
  第三,巴西国内各产业在经济发的大环境下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造船等机械行业以及电子、通讯行业,这些都是滚珠轴承的主要应用领域。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好成为巴西滚珠轴承需求的主要拉动力量。其中,巴西的汽车工业发展最为迅速,产销量连创新高。2007年上半年,巴西汽车产量继续增长6.3%达到138万辆;销量则一举达到108万辆,比2006年的86.12万辆增长25.7%。
  毫无疑问,未来对于巴西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将推动巴西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尤其是汽车、机械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滚珠轴承市场提供更大的需求空间,在其国内轴承市场存在空白的前提下,进口产品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而因,不断发展的下游产业将成为我国滚珠轴承企业在巴西市场进一步开发的第三重保障。
  虽然巴西滚珠轴承市场具备继续开发的价值,但对其需面临的利率波动、政府腐败、贸易摩擦、收汇困难等风险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以便遭遇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撰稿人:单超,本文属原创稿件,由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供EC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