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统计大有可为
网络经济的大潮席卷着世界,冲击着各行各业旧有的行为模式,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网络经济下的企业,与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相比较,它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与风险,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外部环境,这个环境复杂多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充足的市场信息和发展信息。企业统计部门能提供比其他渠道范围更大、层次更深、质量更高、内容更加全面和系统性更强的信息源。由此可见,市场越是完善发达,经济越是发展,统计就越是重要。同时,市场不会自动作用于企业,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对企业的作用与刺激。而这种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便是企业的统计工作。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大的利益,那么,企业的统计就应该为实现最大的利益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统计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转移,企业需要什么,就统计什么,何时需求就何时想方设法去统计。因此,加强企业各方面统计工作及其管理职能的转变,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满足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是统计改革的必然出路。
一、 目前企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认为,宏观上统计工作具有信息职能、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企业统计是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统计工作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基础,是监督企业经济运行是否正常的"晴雨表"和"报警器"。企业统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部分,由于它具有描述、判断、控制、管理和预测等特点,具有信息、咨询、监督等功能,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组织、构造上看,更是大有存在的必要。
然而,由于人们习惯了传统经济体制下运作程序的企业统计,造成了目前企业统计改革滞后的状态。企业统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有的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削弱了统计力量,统计机构被撤并,专职统计人员改成兼职,给基层统计工作造成损失,企业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档案等基础工作管理不善,统计数字质量下降,瞒报、虚报、漏报、迟报和拒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如果任其蔓延,必然影响到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也必然会给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失。在许多企业里,统计工作成了一种多余,企业统计还不习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变化,不知道在这种经济机制下到底该干什么,为谁干,怎样去干,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参与企业微观经济管理并成为其不可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目前的企业统计在其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手段上,还停在原先的水平上:信息的数量少,信息的质量低;习惯于简单的数字说明而缺少系统的深层分析;习惯于确定性分析而缺少对不确定性的分析;习惯于摸棱两可的笼统推断而缺少科学合理的定量预测;满足于做总结而缺少有参考价值、有远见的建议。具体来说,表现在:
1、企业统计的服务方向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目前企业统计的服务方向依然是以为上级服务为主,统计工作内容也没有摆脱以生产统计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模式。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实践,这种“吃企业饭,干上级活”的企业统计模式、统计内容和统计地位与企业进入市场后对统计的要求大相径庭。
2、企业占有的统计信息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不相适应。企业统计到底做什么?笼统地讲,应该包括“信息收集与整理――资料分析与作业――提出建议与方案――信息的反馈与调整”这样一个运作过程。作为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迅捷的反映和不断地调整,以保证企业内部的协调平衡。企业统计必须收集、整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包括企业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微观信息和宏观信息以及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和文化的信息。否则,企业统计的信息功能就成了一句空话。目前企业占有的统计信息仍以纵向为主,并且信息量小,精度不高,超前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缺乏从动态上评价、分析、监督、预测市场及企业运行过程,难以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如果按大市场、大循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衔接的要求来衡量,则悬殊更大。
3、企业统计方法、统计分析与市场经济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大多数企业统计仍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只搞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分析也只是单纯的数据说明,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分析,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难于通过统计来控制和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平衡,达到企业在变化着的环境中协调发展的目的。
4、企业统计基础建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信息工作快速、及时、准确,才能抓住村倔,在竞争中取胜。由于长期以来企业统计主要为国家宏观管理服务,企业对统计不重视,给统计的基础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地位低、队伍不稳、素质差、数据质量不高、硬件投入不足、软件开发不够等。使得企业统计与在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信息灵敏、工作高效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时俱进的要求。
5、统计指标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国家和行业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为满足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服务的。企业是微观管理,企业为确保经营决策的正确性,需要更全面、更具体、更准确的统计信息,而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不能做到因企制宜,仅限于满足上级要求。由于企业统计指标的不足不仅削弱了统计的信息功能,还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统计分析的质量和统计的咨询功能。目前的企业统计分析,视野太窄,内容空洞肤浅,这不能不说是统计指标偏离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必然结果。统计分析是企业统计工作内容的主要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统计咨询功能的发挥和监督功能的发挥,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必须是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只有这种协调的发展,才可能是稳定的和持久的。同时,交织着各种因素的市场,又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并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各种要求和限制。因此,企业就必须去了解和分析这个环境和背景,并提出使企业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环境和背景的建议来,企业统计的立足点是企业的微观经济管理,但企业统计的视野却不能仅仅限于企业,必须从这个小圈子里跳出来。要把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结合起来。要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微观分析――也就是说,从企业的角度去分析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从环境(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去分析企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的合理位置、发展方向以及这样的发展与整体的匹配和协调。
二、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统计职能的再造
1、 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手段,建立信息数据库
加强企业统计工作手段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增加综合统计机构的电子计算机,实现统计报表处理和统计分析研究、报告写作计算机化,而且要在企业主要生产机构、管理机构、营销机构、决策机构实现计算机管理和统计,实行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以便及时传递、处理、反馈信息。企业统计应把企业发展的有序性、关联性、整体性、均衡性作为其管理活动的主要目标,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从动态和静态的相互结合上、纵向与横向的相关联上、内外部的相互协调上、局部与整体的综合质量上来开展企业的统计活动:首先,企业掌握的统计信息要纵横双向兼顾,一方面立足企业全局,把统计活动与企业管理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按企业信息流转程序建立内部统计信息系统,形成内部网络;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经营需要,建立外部信息联系,形成横向网络,保证外部信息来源。其次,根据市场经济特点,开展市场调查和企业外部环境统计。使企业领导能掌握大量外部信息,知已知彼地参与市场竞争。
信息数据库是一个统合全企业资料的设施,它让使用者能够快速、简单地查询业务信息,并能够快速、简单地查询业务信息,并能进行各种策略分析,把这些信息进一步延伸为企业知识。由于早期企业的数据库的核心工作主要是提供作业和交易处理,例如传统的进、销、存或会计系统,但是由于这些各自独立,分别拥有不同的资料格式和定义,当企业想要知道不同部门或子公司的比较性资料时,往往会不知从何取得资料,即使有了也会因格式和定义不同而无法做进一步的分析。信息数据库的目的,是要提供企业一个单一来源的高品质信息发布机制,所汇集的信息资料必须完整、正确、且具有前瞻性,以满足未来的决策分析需求,减少搜寻资料的时间。企业从传统数据库中收集顾客关系管理步骤中所有有关内部运营和外部市场的资料,包括运营活动资产基本资料、交易资料、和客户接触的资料等等,经过清理、整合、并转换成一致的格式后,将资料输入一个逻辑模型中,成为信息数据库的主要部分,然后再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处理,获取有用的知识,以作为决策分析的依据。
2、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三个代表”的贯彻情况
在网络经济时代,现实社会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工业经济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ERP系统应运而生,它是一种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资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将企业的内部分为几个互相协作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
因此,建立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为企业自身服务的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并用这套指标来指导、考核企业经营状况。建立适合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围绕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考虑从反映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设置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设置反映生产、库存、劳动、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财务成本、原材料、能源、销售和科技投入等指标,而且应考虑设置反映产品需求构成、地方购买力情况、用户变动情况、市场占有情况、市场价格变动、企业信用程度、竞争对手向以及资源供应情况等方面的指标,增强其敏锐性。同时,这套指标还要和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紧密结合。经济责任制的制定和考核都要依据统计指标,统计数字的准确程度同经济责任制的执行效果有直接关系,统计人员最清楚各项经济指标的来龙去脉。
3、运用网络进行市场调查,建立高效、通畅灵敏的统计信息渠道,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改变企业统计的工作方式,加快统计速度,以利于更加高效地发挥企业统计的功能。市场环境下,企业盈利的多少,经营的成效,已不再仅仅取决于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利用水平,更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对企业外部各种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利用水平。因此,统计的范围要放大到所有企业所需的领域,走出企业,面对市场。要在企业所涉及的所有关系网中,建立高效、通畅灵敏的统计信息渠道,使之真正成为企业的信息中心。应向企业内外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去找数据找信息,并通过现代高科技高效率的通讯和信息处理设备,快速传递和整理统计信息,从而实现统计信息的高效能。企业统计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尽快建立起中心情报站,即以企业总部为中心设立情报中心处理站,在业务辐射区和待开发区设立情报分站,凭借现代高科技的电脑网络建立起以点带面的统计信息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系统全面地搜集整理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市场信息,从而使企业统计能够真正成为企业决策层的智囊。网络市场调查的优势在于网络信息传递迅速;网络调研的便捷和低成本耗费;网络调研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网络调研的客观性等等。运用互联网形成包括资源、资金、物资、市场等各类信息在内的统计信息网络,与社会信息业市场接轨,结合同行业及企业自身实际,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建立多方位的生产经营预测模型,对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因素做出预测,使企业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得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决策服务。
4、勤于分析,随时为领导反映企业经营情况
统计的生命在于分析问题。对于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难得的是一个“勤”字。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统计人员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并利用若干能发挥实效的服务载体。如日报、旬报、月报等报表,创办《统计信息》、《统计报告》、《统计调查》、《统计知识专栏》等特殊形式的简报,领导手册,进度图板,厂报,广播,电视,计算机局域网,统计专题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会等等,加以宣传。在此基础上,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如将企业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以及人员、工资、技改投资等指标与产值、产量、销售、盈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将本企业情况与同行业企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企业微观信息与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进行相关研究分析,等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