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修正区域经济版图 部分地区GDP仍低估
历经两年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公布后,各个省份是否该亮出自己的家底,不同的省份具有不同的心情。
本次普查调整后的数据显示,2004年的GDP总量,全国31个省(市、区)有19个上调,有12个下调。受此影响,全国31个省(市、区)GDP总量排名,经普查数据调整后,有5个省(市、区)位次前移,7省(市、区)位次后移。
广东、辽宁等原来排前8位的省(市、区)GDP总量位次未变。变化最大的是北京市,排名从第15位上升至第10位。
国家统计局的人士指出,导致一些省(市、区)GDP位次发生变化,主要是二、三产业增减不一。第三产业一般经过普查后都会有所增加,但是不少省份却在普查后发现第二产业数字下降。
广东、辽宁等原来排前8位的省(市、区)GDP总量位次未变。变化最大的是北京市,排名从第15位上升至第10位。
国家统计局的人士指出,导致一些省(市、区)GDP位次发生变化,主要是二、三产业增减不一。第三产业一般经过普查后都会有所增加,但是不少省份却在普查后发现第二产业数字下降。
这同时反映出发达地区省(市、区)之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GDP总量出现很大的分化趋势。反映地区经济活力的人均GDP,以及富裕程度的人均储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北京跃入前10 广东山东差距拉大
此番调整后,GDP总量增长最多的是广东省。2005年12月30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调整后广东2004年GDP约增多2825.16亿元,增幅为17.6%,调整后的2004年GDP总量达到18864.62亿元。其第一名位次未变,但是与第二名山东的数字拉开了更大的差距。
按照广东省统计局局长卜新民的解释,调整后广东省2004年GDP相比山东省的优势,将由550亿元拉大到3800亿元以上。
而调整后,广东不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了,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也超出山东许多,两省之间的差距短时间内不会消弭,一位业内人士说。
原来2004年GDP总量排名第三到第八的江苏、浙江、河南、河北、上海、辽宁等省市调整后的GDP总量都相应减少,但不影响其位次。
调整后,GDP总量增幅最大的是北京市,根据2005年12月21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修正后北京2004年GDP约增长1777亿元,增幅达到41%,调整后的2004年GDP总量达到6060亿元,超过湖北、福建、湖南、黑龙江、安徽等省,一跃从第15位,上升到第10位。
GDP位次上升幅度较高的还有陕西省,其经过调整后的2004年GDP为3175.6亿元,增长10.1%。陕西的位次由22位上升到19位,超过了云南、天津和吉林。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研究员黄振奇表示,2004年的全国GDP总量普查调整后比以前上调16.8%,随后国家发改委把2005年GDP增长预计从9.4%上调到9.8%,受其影响,各个省份的2004年普查后调整的GDP数字,也会影响到2005年。
统计口径变化导致增减不一
导致各个省份GDP总量增减不一的原因,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经过调整后的增加值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指出,工业增加值下降导致一些省份GDP总量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各个省份增长不一,引起总量增加不同。
据悉,本次普查中,全国有10多个省(市、区)工业(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这与12个省份经普查后GDP总量下降数字基本吻合。但是一些省份GDP总量增加,则主要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普查后的新增部分,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普查后的下降部分。
GDP总量上升幅度比较大的,几乎无一例外是普查后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大涨――广东、上海、北京、天津、陕西等都是如此。
而一些省份工业增加值普查后有所下调,导致其经济总量减少。以河南为例,2004年河南省GDP为8553亿元,比原先的初步核算数8815亿元减少262亿元,下降2.9%,其中减少333亿元,第三产业2677亿元,增加70亿元。
国家统计局的一位人士指出,不少省份普查后工业增加值数据比以前下降,原因主要是此前年报主要采用生产法,而普查则使用生产法和收入法加权,尤其侧重收入法,而收入法计算出来的工业增加值,一般比生产法少。
至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是个体和私营经济过去“遗漏”不少。
部分地区GDP仍可能被低估
上海、北京普查后的数据显示,2004年末,上海市第三产业单位数为32.9万个,占全部单位数的80%。与2001年的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相比,2004年末,第三产业单位数增长31.5%。其中,私营单位从9.9万个增加到22万个,翻了一番多,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
但是仍然有专家分析指出,一些私营经济可能仍然没有统计进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巴黎百富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等都认为,实际GDP可能比普查后的还要高。
国家统计局的人士透露,60人以下的商业企业,40人以下的餐饮企业,不具备资质的建筑企业,没有公司但进行运输行当的个人等等,本次普查都没有统计进去。
这使得一些业内人士估计,私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可能GDP仍然被低估。
本次普查也暴露了新的地区差距。
根据普查后的数据,2004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4900多美元,仅次于上海。2005年北京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广东省2004年新增的GDP就相当于贵州的两倍。2005年广东GDP总量和居民储蓄将双双超过2万亿。
有专家分析指出,发达地区越发达,富裕地区越富裕的“马太效应”应引起关注。整体GDP总量、名次下降的主要在中西部,比如湖北、广西、重庆、江西等。
而以大力发展国有大型企业为主的山东、湖北、江苏、河北、河南等省份,其工业增加值及GDP总量普查调整后下调,似乎应该对其发展战略进行某些思考。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