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招声势浩大批评 印度经济特区怎么了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仅仅推出8个月,印度吸引海内外投资的核心战略就陷入了危机。 先天不足 许多国家都曾建立经济特区,但批评人士称,经济特区吸引投资的手段,只是提供一时的激励政策,而非构建根本的竞争力,这可能会延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经济改革。 印度的理论是,经济特区政策将作为一种短期手段,用于解决阻碍该国商业环境发展的问题。通过提供高水平的基础设施,经济特区将刺激经济活动,吸引外国投资和科学技术。对于那些无力独自建设重要基础设施的中型企业而言,经济特区对它们特别有帮助。 印度政府慷慨地向经济特区授予税收优惠政策,使它们成为免税区,在贸易和关税角度视其为“外国领土”。经济特区享受5年的全额免税,5年的50%免税,而对于利润再投资,还将再度给予5年的税收优惠。 这一计划实施起来很是引人入胜(平均每天批准一个经济特区),但结果却有悖初衷。截至10月初,已经有267个经济特区计划获批或得到政府的原则批准。外界普遍认为,如此巨大的数字绝不是政策的成功,而是表明这一重大政策项目已出现严重问题。 印度的经济特区计划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对自由主义者而言,该计划一开始就有些令人失望。首先,他们认为,这是2004年5月就职的改革者“梦之队”在承认失败,承认宏观层面的商业环境改革并未列入议程。 其次,他们认为,经济特区政策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由于政府不敢让经济特区免予实施苛刻的劳工法,并把相关决策权留给了各邦政府,这就使得创造制造业就业机会的核心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迄今为止,在印度28个邦当中,只有6个邦寻求对解雇和使用合同工的严厉规定进行适度修改。 而且大量拟建的经济特区面积都很小:摩根士丹利估计,在267个经济特区中,有133个占地不足1平方公里。这些经济特区的平均面积仅为4.2平方公里。半数以上的经济特区针对IT业、基于IT的服务业和制药业,而非制造业。 摩根士丹利的舍唐?阿赫亚主张:“我们相信,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全球化世界中,小型经济特区的概念已经完全过时了。政府应当带头在少数几个关键的邦推动建立大型经济特区。” 税收流失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瑞占警告称,印度政府可能由此丧失急需的税收收入。他表示,免税政策只会鼓励企业将现有生产转移至新的地区。 瑞占说道:“当然,政府规定只有新投资享受免税好处。但是,谁去判断哪些投资是新的?难道是那些收入微薄的税务检查员?如果你建立不合理的经济激励,结果将是投资增量很小,而且税收收入明显降低。”印度财政部官员已经发出警告称,到2009-2010财年,相关税收损失将达到200亿美元。 印度财政部长帕拉尼亚潘?齐丹巴拉姆表示,他正严密关注经济特区的增加是否会导致税收流失,并表示会在必要时重新评估该项政策。 土地开发变味 印度央行要求各银行为发放给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提取坏账准备金,而对基础设施贷款则没有这项要求,这一决定将提高融资成本。印度央行似乎没有注意到,经济特区已经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地产游戏,经济特区多达65%的土地被用于核心活动,诸如建设住宅或写字楼、大型购物中心和医院等。但最严厉的批评来自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她警告称,应保护农民免受贪婪开发商的侵害。 索尼娅?甘地的干涉似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促使犹豫不决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介入进来,支持反对人士的呼吁。 失望与怀疑 对于支持设立经济特区的印度商业和工业部而言,这些激烈的反对声音令它失望,对一些投资者来说也是如此,因为他们曾指望《经济特区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后,政策稳定将得到保证。 印度目前正在采取补救措施。商业和工业部正在制定新的指导方针,以提高经济特区的最低规模门槛。新政策将详细规定最低投资规模,对经济特区发起人提出最低净值要求,并对经济特区内可从事的经济活动作出更严格的限制。但是,在政策明朗之前,大多数投资者仍将继续观望。 |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