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的引资环境良好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e/data/images/1star.gif)
来源:中国智囊风云榜www.topo100.com
一、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宏观环境
1、经济环境方面
近年来,乌分阶段、稳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积极吸引外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逐步实现能源和粮食自给,基本保持了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的稳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2006年乌经济稳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增长7.3%,GDP达到了170亿美元,2007年,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5%。其中,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1%,农业产值增长6.1%,有偿服务增长20.6%,建筑业增长15.7%。
总体上看,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环境比较稳定。
2、政治环境方面
乌兹别克斯坦实行总统制。自从1991年独立后,政治局势一直比较稳定,政治体制的过渡相对平稳,政治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
3、社会治安环境
乌社会治安状况较好。独立之初,也曾有过黑社会势力抬头,犯罪案件激增的时候,后经强力打压,现已大大好转。除了小偷小摸、入室盗窃案件以外,恶性杀人、抢劫案件极少。
二、国内企业适合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的环境分析
1、优势
1)自1992年中乌建交以来,两国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得到了稳步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两国在政治上相互信任,高层交往频繁,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合作,为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上,双方互访的经贸团组数量增多,工商界、实业界的相互了解不断增强。
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1992年中乌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为5200万美元,2005年已达到了6.8亿美元。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
2)中国的产品价格比较低,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受众面比较广。能够使更多的乌兹别克人人能够消费的起。
2、劣势
在经贸关系发展方面,中国与包括乌在内的中亚国家发展较顺利,但也面临贸易便利化的问题,存在着许多非关税壁垒。调查主要根据四个主要指标,即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商务流动和监管环境。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学者们发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在上述四个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壁垒。这些壁垒严重阻碍了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其中海关程序和标准一致化两个指标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出口的影响最为显著,是影响贸易规模扩大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交通不便阻碍了双边的经贸合作。中乌在地理上不接壤,需经吉尔吉斯斯坦或其他国家进行过境运输。中乌之间的经贸活动受这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很大。)
相近的产业结构对发展中(新疆)乌经贸合作有影响。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特别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在气候、自然条件和纬度上有较大的相同性,物产比较相似,所以产业结构在许多方面趋同。
3、机会
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丰富,而我国属于资源短缺的国家,在能源开发方面积极的吸引外资,为我国企业进入乌兹别克斯坦投资提供了支持。
4、威胁
乌兹别克斯坦对产品的认知缓慢,而我国企业进入坦后,由于时间较短,商品的知名度低,对我国企业来说,开拓坦的市场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公司和个体商户出售商品时偷漏税款或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影响中国商品和商人形象;对石油、钢材、车辆、机械设备等坦大宗进口商品,我国企业优势不明显,技术上也不存在优势。
(撰稿人:刘艳娟,本文属原创稿件,由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供EC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一、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宏观环境
1、经济环境方面
近年来,乌分阶段、稳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积极吸引外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逐步实现能源和粮食自给,基本保持了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的稳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2006年乌经济稳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增长7.3%,GDP达到了170亿美元,2007年,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5%。其中,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1%,农业产值增长6.1%,有偿服务增长20.6%,建筑业增长15.7%。
总体上看,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环境比较稳定。
2、政治环境方面
乌兹别克斯坦实行总统制。自从1991年独立后,政治局势一直比较稳定,政治体制的过渡相对平稳,政治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
3、社会治安环境
乌社会治安状况较好。独立之初,也曾有过黑社会势力抬头,犯罪案件激增的时候,后经强力打压,现已大大好转。除了小偷小摸、入室盗窃案件以外,恶性杀人、抢劫案件极少。
二、国内企业适合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的环境分析
1、优势
1)自1992年中乌建交以来,两国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得到了稳步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两国在政治上相互信任,高层交往频繁,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合作,为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上,双方互访的经贸团组数量增多,工商界、实业界的相互了解不断增强。
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1992年中乌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为5200万美元,2005年已达到了6.8亿美元。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
2)中国的产品价格比较低,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受众面比较广。能够使更多的乌兹别克人人能够消费的起。
2、劣势
在经贸关系发展方面,中国与包括乌在内的中亚国家发展较顺利,但也面临贸易便利化的问题,存在着许多非关税壁垒。调查主要根据四个主要指标,即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商务流动和监管环境。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学者们发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在上述四个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壁垒。这些壁垒严重阻碍了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其中海关程序和标准一致化两个指标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出口的影响最为显著,是影响贸易规模扩大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交通不便阻碍了双边的经贸合作。中乌在地理上不接壤,需经吉尔吉斯斯坦或其他国家进行过境运输。中乌之间的经贸活动受这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很大。)
相近的产业结构对发展中(新疆)乌经贸合作有影响。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特别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在气候、自然条件和纬度上有较大的相同性,物产比较相似,所以产业结构在许多方面趋同。
3、机会
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丰富,而我国属于资源短缺的国家,在能源开发方面积极的吸引外资,为我国企业进入乌兹别克斯坦投资提供了支持。
4、威胁
乌兹别克斯坦对产品的认知缓慢,而我国企业进入坦后,由于时间较短,商品的知名度低,对我国企业来说,开拓坦的市场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公司和个体商户出售商品时偷漏税款或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影响中国商品和商人形象;对石油、钢材、车辆、机械设备等坦大宗进口商品,我国企业优势不明显,技术上也不存在优势。
(撰稿人:刘艳娟,本文属原创稿件,由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供EC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上一篇:对阿根廷投资应注意劳动力风险
下一篇:乌兹别克斯坦医药行业投资潜力较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