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液体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及前景分析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在世界石油资源加速枯竭、国内粮食阶段性过剩、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十多年来,我国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发展迅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内粮食产销形势发生变化,生物质燃料企业发展面临着原料转型、技术进步、完善价格体系及深入研究等一系列问题。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生物质液体燃料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方面都具有技术成熟、使用方便、便于推广的综合优势,是今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受到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巴西、欧盟等日益重视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十多年来,利用成熟的乙醇生产技术和大规模的乙醇生产能力,以定点生产、定向流通、封闭运行的原则,分别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四家燃料乙醇生产厂,年产能达102万吨,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
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阳介绍说,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4个生产企业共生产销售燃料乙醇243万吨,2006年全国共销售乙醇汽油1300万吨,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3.3%,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
在积极推进燃料乙醇开发的同时,国家还努力倡导生物柴油的研发,目前全国有20多家企业正在进行生物柴油生产,生产能力约为30万吨。
为了能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内替代石油资源,在发展传统乙醇产业的同时,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支持纤维乙醇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国内第一条3000吨/年的纤维乙醇产业化中试线将于今年在天冠集团建成。
四个难题亟待破解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是原料的非粮替代急需提上议事日程。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供应是首要问题,小幅有限增长的粮食产量难以满足持续扩大规模的燃料乙醇生产需求。因此,如何更科学地利用国内巨大的饲料粮资源,实行饲料乙醇联产是当务之急。同时,对于其他的非粮替代措施,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推进实施。
二是产业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总的技术水平和物耗水平相对偏高,需要在节能减排方面引进或更新技术,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三是燃料乙醇价格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在燃料乙醇试点期间,其定价实行低于汽油出厂价的定价办法,降低了产品本身应有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燃料乙醇的价格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四是继续加大对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生物柴油、纤维乙醇的开发和产业化目前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但仅靠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自身的力量还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对产、学、研以及跨行业组织协调,共同攻关。同时,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其产业化进程,从根本上奠定生物质能源大规模替代的基础工作。
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一次化石能源的不断减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以可再生资源为主导的新型能源工业必将迅速发展,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替代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在成功推动九省试点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使用的基础上,计划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统一规划布局,依托现有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企业,鼓励其以先进成熟技术控股参股新建企业,促其形成3-5个区域性的专业化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集团,确保市场供应。
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阳说,初步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4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20年,生物质液体燃料将占全国液体燃料总量的20%,达到1500万吨到2300万吨,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张晓阳介绍说,在政府支持下,天冠集团正积极与欧盟合作开展高比例乙醇应用示范项目,力争通过几年的积累,为我国下一步发展高比例乙醇汽车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随着大量现代科技如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乙醇生产研究领域,纤维乙醇生产技术在未来将日益完善,产业化条件将日益成熟,新技术将突破粮食生产乙醇的传统概念。
以自然界资源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植物纤维做原料,乙醇产品将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仅全国每年农秸秆资源的一半转化为燃料乙醇,产量将超过全国汽油消费量的1.2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世界上很多能源需求国家,多年来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急需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一是加强在高产能源作物培育方面的合作。在这方面,我国已有培育甜高粱、脱毒甘薯、高淀粉玉米等农作物的经验和技术,今后应努力寻求高产能源作物相关技术的合作伙伴,以提高单位面积能源作物的产量,满足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
二是加强纤维乙醇产业化技术攻关合作。纤维乙醇的开发代表了生物质液体燃料今后的发展方向,国外不少研发机构和企业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纤维乙醇的产业化发展,我国今后应在这方面加强国际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在高纤维含量植物基因改造、高效低成本纤维素、半纤维素提取工艺方面展开合作,尽早实现纤维乙醇的产业化。
三是加强淀粉质直接生产乙醇(木薯甘薯等无蒸煮生产乙醇工艺)、乙醇膜法脱水、酵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在这些方面,不少国家如日本已经取得了较快进展,建议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共同努力降低乙醇生产的能耗。
四是加强生物能源产业衍生生物化工的技术合作。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乙醇制氢、乙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产生油脂、生物质合成液体燃料等,在更多领域拓展生物能源产业链条。
除了技术领域外,国际间还应进行更为广泛的合作,可以从资本、管理等各个生产要素在有条件的各个区域进行合作。(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生物质液体燃料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方面都具有技术成熟、使用方便、便于推广的综合优势,是今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受到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巴西、欧盟等日益重视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十多年来,利用成熟的乙醇生产技术和大规模的乙醇生产能力,以定点生产、定向流通、封闭运行的原则,分别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四家燃料乙醇生产厂,年产能达102万吨,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
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阳介绍说,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4个生产企业共生产销售燃料乙醇243万吨,2006年全国共销售乙醇汽油1300万吨,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3.3%,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
在积极推进燃料乙醇开发的同时,国家还努力倡导生物柴油的研发,目前全国有20多家企业正在进行生物柴油生产,生产能力约为30万吨。
为了能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内替代石油资源,在发展传统乙醇产业的同时,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支持纤维乙醇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国内第一条3000吨/年的纤维乙醇产业化中试线将于今年在天冠集团建成。
四个难题亟待破解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是原料的非粮替代急需提上议事日程。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供应是首要问题,小幅有限增长的粮食产量难以满足持续扩大规模的燃料乙醇生产需求。因此,如何更科学地利用国内巨大的饲料粮资源,实行饲料乙醇联产是当务之急。同时,对于其他的非粮替代措施,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推进实施。
二是产业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总的技术水平和物耗水平相对偏高,需要在节能减排方面引进或更新技术,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三是燃料乙醇价格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在燃料乙醇试点期间,其定价实行低于汽油出厂价的定价办法,降低了产品本身应有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燃料乙醇的价格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四是继续加大对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生物柴油、纤维乙醇的开发和产业化目前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但仅靠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自身的力量还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对产、学、研以及跨行业组织协调,共同攻关。同时,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其产业化进程,从根本上奠定生物质能源大规模替代的基础工作。
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一次化石能源的不断减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以可再生资源为主导的新型能源工业必将迅速发展,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替代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在成功推动九省试点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使用的基础上,计划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统一规划布局,依托现有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企业,鼓励其以先进成熟技术控股参股新建企业,促其形成3-5个区域性的专业化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集团,确保市场供应。
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阳说,初步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4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20年,生物质液体燃料将占全国液体燃料总量的20%,达到1500万吨到2300万吨,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张晓阳介绍说,在政府支持下,天冠集团正积极与欧盟合作开展高比例乙醇应用示范项目,力争通过几年的积累,为我国下一步发展高比例乙醇汽车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随着大量现代科技如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乙醇生产研究领域,纤维乙醇生产技术在未来将日益完善,产业化条件将日益成熟,新技术将突破粮食生产乙醇的传统概念。
以自然界资源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植物纤维做原料,乙醇产品将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仅全国每年农秸秆资源的一半转化为燃料乙醇,产量将超过全国汽油消费量的1.2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世界上很多能源需求国家,多年来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急需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一是加强在高产能源作物培育方面的合作。在这方面,我国已有培育甜高粱、脱毒甘薯、高淀粉玉米等农作物的经验和技术,今后应努力寻求高产能源作物相关技术的合作伙伴,以提高单位面积能源作物的产量,满足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
二是加强纤维乙醇产业化技术攻关合作。纤维乙醇的开发代表了生物质液体燃料今后的发展方向,国外不少研发机构和企业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纤维乙醇的产业化发展,我国今后应在这方面加强国际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在高纤维含量植物基因改造、高效低成本纤维素、半纤维素提取工艺方面展开合作,尽早实现纤维乙醇的产业化。
三是加强淀粉质直接生产乙醇(木薯甘薯等无蒸煮生产乙醇工艺)、乙醇膜法脱水、酵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在这些方面,不少国家如日本已经取得了较快进展,建议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共同努力降低乙醇生产的能耗。
四是加强生物能源产业衍生生物化工的技术合作。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乙醇制氢、乙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产生油脂、生物质合成液体燃料等,在更多领域拓展生物能源产业链条。
除了技术领域外,国际间还应进行更为广泛的合作,可以从资本、管理等各个生产要素在有条件的各个区域进行合作。(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上一篇:煤炭行业2007年四季度投资策略
下一篇:1-8月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分析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