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造型大师--王希钟
时间:2007-12-24 13:23:23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化装不同于化妆。前者是艺术,后者是生活。我国自从有电影以来,已经走过了近百年。但是前期的电影化装基本上是舞台化装的延伸,不论什么人物,不论男女,都是白鼻梁、黑眼圈、深眼窝;老年人则一律高颧骨、凹面颊,静脉血管被描得青筋暴露…化装笔触明显,模式化毕现。如今影视化装已今非昔比:惟妙惟肖的领袖形象、恰到好处的各行各业人物和千奇百怪的神话故事中的妖魔鬼怪…一个个栩栩如生地出现在银屏上,其中绝对不乏化装工作者的神来之笔。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电影美术设计师王希钟就是化装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之一。
明星梦没圆,赴苏学化装《西安事变》《周恩来》获金鸡奖最佳化装奖
王希钟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长岛县。从小逃荒到东北,在织布厂当学徒。1948年抱着当明星的梦想,以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一首十足的胶东腔的诗朗诵,考入东北电影制造厂(后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不久因革命形势发展需要,考虑到他出身好,人也聪明,就被录取参加该厂四期培训班和化装训练班学习。1950年调到北影厂,直到1991年离休。
解放初期,北影厂主要是以拍新闻纪录片为主,每年只拍少量的故事片。王希击中参与化装的有《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等。为了学习彩色电影的制作,1954年,老厂长汪洋率中国电影赴苏实习团学习,王希钟有幸随团到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学习了15个月。这为他一生艺术生涯的辉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56年我国开始生产彩色故事片。回国之后,王希钟便运用所学知识,开始尝试进行改革黑白片的化装方法。他根据自己的实践,在1959年10月号的《电影艺术》上,首次对假定性的化装模式和浓装艳抹提出自己的见解。1963年,在"全国电影化装专业会议"上王希钟又发表论文,提出了自己很有学术见地的观点,对电影化装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文革"期间,王希钟参与了八个样板戏电影中的4个半的化装造型工作: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杜鹊山》、《龙江颂》,那半个是为八一电影制造厂拍摄的《红灯记》中李奶奶化装造型。"文革"后期,他参加了电影《海霞》、《山花》和许多戏曲资料片的拍摄。也就是说,在大批"业务挂帅"的年代里,王希钟的业务不但没有荒废,而且在政治和业务上更加成熟了。
在化装工作中,王希钟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勤奋钻研。在实践中,他创造和改进了许多化装方法,如塑型化装法、绢纱整复法、肤蜡雕塑法等几十种,为我国化装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肖像化装造型贡献卓越
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电影电视事业空前发展,王希钟也迎来了自己化装艺术的高峰期,并于1991年获国家一级电影美术师职称,同时因对文化艺术事业的突出贡献而获国家特殊津贴。
"文革"之前,我国健在的中央领导人不容许在电影艺术片中出现。"文革"后,这条规定没有了。很多艺术家多少年来希望把为共和国建立做出卓越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再现在银屏上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了。王希钟又获得了一次极其珍贵的发展机遇。王希钟十分珍惜每一次机会,除了为影视的领袖人物进行肖像造型外,就是许多话剧组来请他帮忙,他都来者不拒,认真对待,从中积累了许多极为宝贵的经验。
198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西安事变》,邀请北影艺术家成荫率领摄影师高洪涛和化装师王希钟等人赴西影协助拍摄工作。《西安事变》是我国电影史上出现领袖人物最多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十几个正反历史任务同时再现银屏的影片。当时领导要求所有历史人物都要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形似,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神似。王希钟与西影化装师李恩德合作,经过共同努力,终于达到了形神兼备。《西安事变》于1982年获得电影金鸡奖最佳化装奖。王希钟成为中国首次获此殊荣的化装师。
1990年,王希钟听说丁荫楠要拍电影《周恩来》。王希钟怀着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主动争取参加该片的拍摄。正是这种感情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王希钟全身心地投入,反复研究、雕琢、试装,用“心”刻画角色的外部形象。譬如在史诗性影片《周恩来》中王铁成饰演老年生病的周恩来,起初心里没有把握缺乏信心,找不到老年周总理的艺术感觉。王希钟在给其化装定型时很重视眉毛的处理。他说:“不要看这么小的地方,但却是表现周总理形似的最有特点的地方。周总理的眉毛方向变化不一样,边缘很淡,中间有几根朝上,为了做到浓淡虚实变化适度,也就是恰倒好处,我反复与照片比较,多一根少一根都别扭,真是根根计较。”同时把王铁成上眼皮略向上整治一下,在眼睑周围适当地画条线,鼻孔和上下颚粘了几片胶,或画或粘上一些老年斑等,使这一形象臻于准确、完善。专家们看后评价说:“一副会说话的眉毛和深邃、炯炯有神的眼睛使影片中的周恩来已经看不见铁成的影子了。”王铁成自己也找到了感觉,用“心”把周总理演活了,演得情真意切、出神入化。王希钟于1992年两度荣获电影金鸡奖最佳化装奖。
从此王希钟一发而不可收,成了肖像化装"专业户"。他接着又为电视剧《遵义会议》、《周恩来在上海》、《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等完成人物造型,为成功拍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来也很奇,凡是王希钟正式参与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极少有不成功的。去年他还帮助他的学生崔洁完成电视剧《孙中山》中的孙中山的造型:现在他正帮助他另外的两个学生徐广瑞和于宝忠完成电影《邓小平》中的邓小平(卢奇扮演)的造型,而且下面还有两部戏在等着他。
慧眼识了一把自己扮演只育四个镜头的林彪
帽匠关心人头,鞋匠注意人脚,侩子手专盯人的脖子……。那么,化装师自然非常关注人的面孔,所以在电影开拍前,导演焦急地寻找演员时,由于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王希钟也不闲着。譬如,在《西安事变》马上就要开拍时,扮演主人公张学良的演员还没有找到,正在大家十分着急的时候,上海"儿艺"的演员金安歌来到西影。他是被选来演戴笠的。王希钟和导演一见到他,就感到他有可能化装成张学良,于是便请他来试一试。在化装室里,他们首先对照张学良的照片,用一小片假发贴在他前额的发尖上,使前额的发际轮廓改变;用肤蜡雕塑法,使鼻梁略呈拱形,用整形化装法使其眼型改变;用绘画法和粘贴法把眉毛修细、上挑。随着化装步骤逐渐完成,演员情绪也跟着变化,最后也激动起来。当化装完毕,演员自我感觉已宛如张学良了。他极其兴奋地说:"这才是真正的造型。"
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主持人黄薇是个挺低调、挺随和、挺温柔的人。她把节目主持、热线咨询电话、回复观众来信做的有滋有味。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台里同事们,谁都没有想到会有人邀请他去演邓颖超。早在三年以前,北影厂就筹拍《李知凡太太》。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化名李知凡。该片是邓颖超第一次在影视片中成为绝对的女主角。可是,开拍在即,就是找不到扮演邓颖超的合适人选,试了几位演员都不理想。就在全剧组的人被急得火烧火燎的时候,王希钟看准了《夕阳红》栏目:主持人黄薇。当他一说出黄薇的名字,大家全部觉得挺像,于是黄薇从《夕阳红》栏目走上银幕,接着就又在《日出东方》和《长征》中扮演邓颖超。
此外还有《西安事变》中的杨虎城将军的扮旗者郑州话剧团的演员辛静、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刘劲等。
王希钟慧眼识演员是有了名的,而且他还有幸"识"了一次自己。1991年北影厂拍摄《周恩来》。王希钟除了担当化装师外,还毛遂自荐扮演了林彪。在片中他身穿草绿色军装,手拿红宝书,一举一动很像林彪,再加上那酷似林彪的秃顶、脸型和眉毛,足可以假乱真,只是外形上比林彪健康。林彪外逃时瘦弱多病。
在《西游记》中新法模拟造型上千个著书立说谢众人
模拟化装造型是通过化装手段,模拟现实和神话、童话、科幻等中的飞禽走兽、害鸟毒虫、妖魔鬼怪等为演员进行造型。在《西游记》中,王希钟几乎调动了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和对养育他的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大胆地提出用硫化乳胶制作假脸,用真假脸结合的办法塑造了活泼可爱、集人、神、猴一体的齐天大圣的造型;此外还有猪八戒的肚子,龙王爷的龙头都是用硫化乳胶做的,效果令人满意。
其他上千个人仙鬼怪造型,如仪表堂堂的唐僧、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还有白骨精、牛魔王、九头虫等屏幕造型,个个出神入化、独具情态。特别是诸如八百罗汉、神兵天将、妖魔鬼怪、鱼虫虾蟹等,数量大又不能雷同,也使王希钟绞尽了脑汁,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今这些造型都被观众接受了,并且受到专家的好评。王希钟的劳动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今年初,王希钟出版了《影视化装技巧》一书。这本书是他总结了自己50年的化装经验,整理归纳出化装技法和化装造型两个不同概念,并给予了明确界定和系统论述,同时对化装的功用、化装师的修养、影视化装特性、化装造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采访结束时,王希钟说:"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都遇到了很多好人。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明星梦没圆,赴苏学化装《西安事变》《周恩来》获金鸡奖最佳化装奖
王希钟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长岛县。从小逃荒到东北,在织布厂当学徒。1948年抱着当明星的梦想,以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一首十足的胶东腔的诗朗诵,考入东北电影制造厂(后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不久因革命形势发展需要,考虑到他出身好,人也聪明,就被录取参加该厂四期培训班和化装训练班学习。1950年调到北影厂,直到1991年离休。
解放初期,北影厂主要是以拍新闻纪录片为主,每年只拍少量的故事片。王希击中参与化装的有《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等。为了学习彩色电影的制作,1954年,老厂长汪洋率中国电影赴苏实习团学习,王希钟有幸随团到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学习了15个月。这为他一生艺术生涯的辉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56年我国开始生产彩色故事片。回国之后,王希钟便运用所学知识,开始尝试进行改革黑白片的化装方法。他根据自己的实践,在1959年10月号的《电影艺术》上,首次对假定性的化装模式和浓装艳抹提出自己的见解。1963年,在"全国电影化装专业会议"上王希钟又发表论文,提出了自己很有学术见地的观点,对电影化装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文革"期间,王希钟参与了八个样板戏电影中的4个半的化装造型工作: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杜鹊山》、《龙江颂》,那半个是为八一电影制造厂拍摄的《红灯记》中李奶奶化装造型。"文革"后期,他参加了电影《海霞》、《山花》和许多戏曲资料片的拍摄。也就是说,在大批"业务挂帅"的年代里,王希钟的业务不但没有荒废,而且在政治和业务上更加成熟了。
在化装工作中,王希钟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勤奋钻研。在实践中,他创造和改进了许多化装方法,如塑型化装法、绢纱整复法、肤蜡雕塑法等几十种,为我国化装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肖像化装造型贡献卓越
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电影电视事业空前发展,王希钟也迎来了自己化装艺术的高峰期,并于1991年获国家一级电影美术师职称,同时因对文化艺术事业的突出贡献而获国家特殊津贴。
"文革"之前,我国健在的中央领导人不容许在电影艺术片中出现。"文革"后,这条规定没有了。很多艺术家多少年来希望把为共和国建立做出卓越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再现在银屏上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了。王希钟又获得了一次极其珍贵的发展机遇。王希钟十分珍惜每一次机会,除了为影视的领袖人物进行肖像造型外,就是许多话剧组来请他帮忙,他都来者不拒,认真对待,从中积累了许多极为宝贵的经验。
198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西安事变》,邀请北影艺术家成荫率领摄影师高洪涛和化装师王希钟等人赴西影协助拍摄工作。《西安事变》是我国电影史上出现领袖人物最多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十几个正反历史任务同时再现银屏的影片。当时领导要求所有历史人物都要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形似,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神似。王希钟与西影化装师李恩德合作,经过共同努力,终于达到了形神兼备。《西安事变》于1982年获得电影金鸡奖最佳化装奖。王希钟成为中国首次获此殊荣的化装师。
1990年,王希钟听说丁荫楠要拍电影《周恩来》。王希钟怀着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主动争取参加该片的拍摄。正是这种感情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王希钟全身心地投入,反复研究、雕琢、试装,用“心”刻画角色的外部形象。譬如在史诗性影片《周恩来》中王铁成饰演老年生病的周恩来,起初心里没有把握缺乏信心,找不到老年周总理的艺术感觉。王希钟在给其化装定型时很重视眉毛的处理。他说:“不要看这么小的地方,但却是表现周总理形似的最有特点的地方。周总理的眉毛方向变化不一样,边缘很淡,中间有几根朝上,为了做到浓淡虚实变化适度,也就是恰倒好处,我反复与照片比较,多一根少一根都别扭,真是根根计较。”同时把王铁成上眼皮略向上整治一下,在眼睑周围适当地画条线,鼻孔和上下颚粘了几片胶,或画或粘上一些老年斑等,使这一形象臻于准确、完善。专家们看后评价说:“一副会说话的眉毛和深邃、炯炯有神的眼睛使影片中的周恩来已经看不见铁成的影子了。”王铁成自己也找到了感觉,用“心”把周总理演活了,演得情真意切、出神入化。王希钟于1992年两度荣获电影金鸡奖最佳化装奖。
从此王希钟一发而不可收,成了肖像化装"专业户"。他接着又为电视剧《遵义会议》、《周恩来在上海》、《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等完成人物造型,为成功拍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来也很奇,凡是王希钟正式参与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极少有不成功的。去年他还帮助他的学生崔洁完成电视剧《孙中山》中的孙中山的造型:现在他正帮助他另外的两个学生徐广瑞和于宝忠完成电影《邓小平》中的邓小平(卢奇扮演)的造型,而且下面还有两部戏在等着他。
慧眼识了一把自己扮演只育四个镜头的林彪
帽匠关心人头,鞋匠注意人脚,侩子手专盯人的脖子……。那么,化装师自然非常关注人的面孔,所以在电影开拍前,导演焦急地寻找演员时,由于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王希钟也不闲着。譬如,在《西安事变》马上就要开拍时,扮演主人公张学良的演员还没有找到,正在大家十分着急的时候,上海"儿艺"的演员金安歌来到西影。他是被选来演戴笠的。王希钟和导演一见到他,就感到他有可能化装成张学良,于是便请他来试一试。在化装室里,他们首先对照张学良的照片,用一小片假发贴在他前额的发尖上,使前额的发际轮廓改变;用肤蜡雕塑法,使鼻梁略呈拱形,用整形化装法使其眼型改变;用绘画法和粘贴法把眉毛修细、上挑。随着化装步骤逐渐完成,演员情绪也跟着变化,最后也激动起来。当化装完毕,演员自我感觉已宛如张学良了。他极其兴奋地说:"这才是真正的造型。"
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主持人黄薇是个挺低调、挺随和、挺温柔的人。她把节目主持、热线咨询电话、回复观众来信做的有滋有味。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台里同事们,谁都没有想到会有人邀请他去演邓颖超。早在三年以前,北影厂就筹拍《李知凡太太》。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化名李知凡。该片是邓颖超第一次在影视片中成为绝对的女主角。可是,开拍在即,就是找不到扮演邓颖超的合适人选,试了几位演员都不理想。就在全剧组的人被急得火烧火燎的时候,王希钟看准了《夕阳红》栏目:主持人黄薇。当他一说出黄薇的名字,大家全部觉得挺像,于是黄薇从《夕阳红》栏目走上银幕,接着就又在《日出东方》和《长征》中扮演邓颖超。
此外还有《西安事变》中的杨虎城将军的扮旗者郑州话剧团的演员辛静、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刘劲等。
王希钟慧眼识演员是有了名的,而且他还有幸"识"了一次自己。1991年北影厂拍摄《周恩来》。王希钟除了担当化装师外,还毛遂自荐扮演了林彪。在片中他身穿草绿色军装,手拿红宝书,一举一动很像林彪,再加上那酷似林彪的秃顶、脸型和眉毛,足可以假乱真,只是外形上比林彪健康。林彪外逃时瘦弱多病。
在《西游记》中新法模拟造型上千个著书立说谢众人
模拟化装造型是通过化装手段,模拟现实和神话、童话、科幻等中的飞禽走兽、害鸟毒虫、妖魔鬼怪等为演员进行造型。在《西游记》中,王希钟几乎调动了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和对养育他的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大胆地提出用硫化乳胶制作假脸,用真假脸结合的办法塑造了活泼可爱、集人、神、猴一体的齐天大圣的造型;此外还有猪八戒的肚子,龙王爷的龙头都是用硫化乳胶做的,效果令人满意。
其他上千个人仙鬼怪造型,如仪表堂堂的唐僧、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还有白骨精、牛魔王、九头虫等屏幕造型,个个出神入化、独具情态。特别是诸如八百罗汉、神兵天将、妖魔鬼怪、鱼虫虾蟹等,数量大又不能雷同,也使王希钟绞尽了脑汁,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今这些造型都被观众接受了,并且受到专家的好评。王希钟的劳动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今年初,王希钟出版了《影视化装技巧》一书。这本书是他总结了自己50年的化装经验,整理归纳出化装技法和化装造型两个不同概念,并给予了明确界定和系统论述,同时对化装的功用、化装师的修养、影视化装特性、化装造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采访结束时,王希钟说:"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都遇到了很多好人。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上一篇:佛教艺术品冷光技术
下一篇:高分子封端剂及制法获专利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