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中国成品油进出口反差让人忧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1至7月,中国成品油进口达2174万吨,同比降低1.0%;成品油出口898万吨,同比增长26.2%。中国成品油在进口下降的同时出口增长,让人心有所忧。

  一忧石油巨头承诺甚不可靠。几天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石化将“尽全力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的需求”。作为国家投资的油气公司,有着垄断地位,无偿使用国家资源,也理当兑现这样的承诺。可石油巨头明知中国本来就缺油,越来越依赖石油进口;明知成品油进出口增减显反差,不但可能造成国内“油荒”,而且必然对国内油价产生直接的传导作用,引起油价上涨,却为了自身利益而大量出口成品油,这表明,石油巨头难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担当。

  二忧政府战略资源管制乏力。也是几天前,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所有成品油经营企业不得囤积惜售。但公众清楚,成品油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与成品油囤积惜售在本质上和效应上却并无二致,都会导致市场供求失衡,推动油价上涨。既然管制价格,就当管制出口。该管而没有管住,表明政府缺少有效手段。这就不能不让公众担心,这样继续下去,曾一度在一些地区发生的“油荒”,会不会重演?压力之下,政府又会不会被迫妥协,让油价疯狂上涨,由此导致下游产业成本猛升,带动整个市场物价的上涨?

  三忧能源安全缺少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立在必要的战略储备基础之上。而眼下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才刚起步,远够不上抵御风险。有官员此前称,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主要由几大国有垄断石油企业承担。可石油巨头们出口重于进口,不惜以大量出口来保证自身利益,我们还能倚重吗?在供需基本平衡的背景下,大量出口无异于减少储备。公众有理由担心:几大石油巨头距离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主体的角色定位差得太远,造成成品油进口减少出口增多,会不会引起全国性的大规模突然缺油断油?如果发生突然事变而致石油供应中断,几大石油巨头又凭什么来保证供应?

  四忧现有油品定价机制乱市。成品油进口下降出口增加,从根本上说,是成品油价格的政府调控方式所决定的。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总想通过价格调控以减少高油价对相关行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以换取社会稳定;但作为国有企业投资人,在石油巨头的压力下,又不得不考虑妥协,将油价提上去。行政力干预的定价机制,必然打乱整个石化产业链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造成成品油价格低于原油的不合理现象,助长成品油出口,引发和加剧国内“油荒”、“气荒”。国家多年来时断时续地实施成品油出口退税机制,虽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成品油出口,但却不能根本化解定价机制的弊端。

  成品油进出口同比呈现反差,提醒我们,僵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不但使政府陷入两难境地,造成石油行业内部冰火两重天,也影响着民生,威胁着国家能源安全。要根本破解僵化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就必须通过改革,建立遵循市场规律的成品油价格新机制。然而,石油行业的垄断性,又让这个改革陷入了困境:如果完全让市场来决定价格,谁能保证垄断不成为石油巨头侵占公共利益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

来源:中国审计报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