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专家理财 战绩如何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十年前开始征战股市的小股民,个个对自己的身手自信满满,但如果计算一下投入资产的年回报率,又有多少人能获得年平均8%以上的收益呢?至少在我的周围,这样的人顶多不超过5个。
  当“自主投资”效果惨淡的时候,专家理财市场因此孕育而生。从过去传统的券商委托理财,信托,到后来的公募基金,普通百姓的投资渠道在短短几年之间被迅速拓宽。那么这些被冠以“专家理财”头衔的金融机构,是否交出了合格的作业呢?
  让我们对过去几年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在林林总总的专家理财队伍中,基金显然是最为规范的行业新军,其整体表现也令人欣慰。银行推出的一些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券商委托理财产品,因为其到期业绩并不公开,因而难以评述。作为私募性质存在的信托等产品,因为其私募的性质,业绩也不曾不向公众披露,因此其整体的投资水准同样难以评说,没有公开资料可寻。而目前所谓的“理财顾问”市场,在中国则几乎处于完全空白状态,可以说,目前国内大多以“理财顾问”为招牌的公司,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欺诈或不规范运作。
  
  逆势而上的基金
  
  之所以说基金“千锤百炼”,是因为惟独中国的基金行业起步于股市泡沫破灭后的艰难时期。但也就在漫漫熊市的几年之中,基金在市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尽管我们也能时常在新闻媒介中,看到各种关于基金的负面报道,但总体上说,基金行业绝对称得上是国内金融市场中最“干净”的土壤。
  在过去3年多的历史中,基金的表现究竟如何呢?从各种数据来看,从2001年到2005年末的熊市期间,基金通过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确实为投资者提供了附加价值。由美国权威基金评级机构晨星出具的报告中显示,从2001年到2005年的四年间,中国开放式基金指数一直都领先于以中国债券总指数为代表的中国债市、以晨星中国股市指数(它覆盖了中国股市总值的97%)为代表的中国股市、以及由二者综合而成的股债混合市场。(参考图一)
  换言之,生不逢时的中国基金业在股市哀鸿遍野、投资人怨声载道的重重压力之下,仍然为基金投资者提供了优于整体市场的投资收益。这一点相当值得肯定。
  如果按照不同的基金类型和不同的时间段来看,从2003年6月到2005年12月的两年半中,所有17个股票型基金都毫无例外地战胜了股票市场,比例为百分之百。3个债券型基金和7个混合型基金也都全部战胜了其相应的市场指数。这一完美比例令全球同行瞠目结舌。唯一美中不足的缺憾是,所有债券型基金和诸多混合型基金都不幸错失了2005年的债市上涨浪潮,导致它们在2004年6月到2005年6月的这一时间段内败走麦城。
  在离开熊市的“魔爪”之后,基金终于有机会向公众展示“赚钱效应”的迷人魅力。今年上半年,开放式基金总体表现相当抢眼,偏股型基金不仅普遍跑赢大盘,表现最好的,甚至在半年之内获得了将近80%的收益率。根据有关统计,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约为57%,混合型平均回报率53%,保本型平均回报率约20%。相对于个人炒股有赚有赔,综合收益不高的现状,“投靠”基金可能更为经济。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基金的相对表现远胜过基础指数以外,这几年来,股票基金的价格波动也低于整个股市。我们知道,基金价格的波动越小,说明投资风险越低,而基金所提供的附加值――高收益与低风险,正是基金“质感”的生动写照。尽管和美国相比,基金价格的波动还是相当高,但其中的原因多半和中国股市本身携带的问题相关。从整体上说,基金在投资的专业性上已经有所建树。
  
  业绩分化逐渐显现
  
  从过去几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同类基金之间的业绩已经具有了比较明显的分化。对投资者来说,这同时反映了选择基金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同类基金业绩差异的大小,通常体现了基金群体的分化程度,反映了基金选择的重要性。当基金业绩差异显著时,基金选择的正确与否就至关重要。反之,则说明基金经理在选股策略以及运作上没有多大差别,因而投资者也就没有必要费心选择基金。
  如果按照基金类别来看的话,毫无疑问,债券型基金的业绩几乎没有什么差异性,而且差异还在日趋缩小。这和国际市场上的规律和趋势大致相同。相比之下,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差异变化要明显大于债券型基金,同时业绩差异也有日渐扩大的趋势。可以说中国的股票基金已经开始出现分化,优劣差距越来越大。差异变化最大而且最频繁的当数混合型基金。由于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合约控制股票和债券的持仓比例,因此不同基金所显现出来的业绩特征就可能千差万别。
  换言之,对投资者来说,在投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时,选择哪个基金非常重要,而投资债券型基金时,则没必要大费周章选择基金。
  另一方面,如果说有什么影响基金长期表现的负面因素的话,基金经理的跳槽可能是不得不提的问题。和国外相比,中国基金经理的跳槽比率明显偏高。曾经公布一相关统计,2005年中,离任的基金经理高达87人,占基金经理总数的40%以上。其中9人的任职期限短于半年,35人(次)的任职期限不到一年。更有甚者,26只货币基金中就有13只更换了基金经理,其中两只基金还曾两度更新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这种“走马灯”式更替就形成了中国基金业中的一道独特景观。平均来看,中国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期限只有一年,不足美国基金经理平均任期的20%。
  高频率的跳槽,导致基金运作缺乏持续性,无法令投资者放心的对此进行长期投资。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又在于投资者关注短期基金排名有关。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求,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施加巨大压力,而且通常以短期基金排名作为考核标准。而国外较为成熟的,以三年或者五年业绩作为考核标准的做法,却被基金公司遗弃了。不过,短期投资的风气之盛,恐怕短时期内还无法改善。
  
  券商理财随市沉浮
  
  券商理财,在上一个牛市期间曾红极一时,在之后的熊市期间,又爆发无数问题,令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些惨痛历史,几乎是人人皆知。如今,在这个牛市开始的时候,券商理财又重新露面了,而且还改了个名字,叫做“券商集合理财计划”。
  随着今年上半年市场的转暖,券商理财也逐渐红火起来。据记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大部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上半年跑赢了各自业绩比较基准,获得了良好的投资收益。尤其是以股票投资为主的理财产品,其中的绩优者获得了超过60%的收益率。
  记者从券商网站查询得知,以股票投资为主的东方证券东方红1号,截至6月23日,该产品上半年投资回报率超过60%,高于股票型基金57%的平均水平。该产品自成立以来回报率一直稳居同类产品第一名,投资收益率最高曾达到80%。同样,股票投资上限为90%的光大阳光理财也取得了超过40%的回报。招商“基金宝”今年上半年以来扣除管理人提取的业绩报酬之后,收益率达到了20%。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基金这二者之间,在投资标的、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其实存在许多差异。相对而言,集合理财同基金相比可投资范围更加宽泛,比如集合理财可以投资基金产品,但是基金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除了专门投资基金的“招商基金宝”外,中信证券避险共赢也先后几次认购股票型投资基金。而光大证券的阳光2号,也设计为基金中的基金,券商在投资基金上不仅有优惠的费率,而且比普通投资者更有选择基金的眼光,这无疑是券商集合理财的亮点。
 但另一方面,基金比起券商理财,所受到的监管更加严格,其投资和风险控制的程序也更为严苛,这对投资者来说可能也意味着更大的保障。同时基金的信息披露规则,也能帮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基金的运作。
  
  良莠不齐的私募产品
  
  除了基金和券商两只专业理财大军外,还有一群不能忽视的力量――私募基金,其中包括了信托,还有非金融机构发起的私募基金。这两种“专业理财”通常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较为富裕的投资者。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最近两年由私募基金公司发起的项目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账户管理,就是客户把自己的帐号交给私募基金管理人打理,但是账户仍然在自己名下,投资者可随时察看投资组合。如果初始资金跌破一定百分比,比如10%,客户可以自动终止约定。如果盈利达到一定比率以上,双方就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成。
  第二种方式风险更低一些。通常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拿出一部分自有资金,和募集到的资金放在一个账户下管理。假设基金募集的规模是2000万,私募基金出资1000万,那么私募基金实际参与证券投资的资金就是3000万元,双方设定相应的止损线,如果跌破止损线,基金管理人必须强行平仓或者停止操作,亏损部分由私募基金出资的那1000万现行赔付。如果盈利,则双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享收益。
  近两年,一些信托公司就和非金融机构的私募基金公司合作发起信托项目,由私募基金出一部分的私有资金,和信托募集的资金放在一起,由第三方托管。收益分成,损失由私募基金承担。在相应法律缺乏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只能依靠这样的方式取得投资者信任。据记者了解,在这种投资者保护机制之下,这类信托项目的投资者基本上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但因为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比较低,最终能获得的年收益率大概在4%左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信托公司和非金融机构的私募基金公司之间的分化相当大,层次良莠不齐,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公司的时候,存在巨大风险,因而我们并不建议普通投资者参与其中。
  
  理财顾问不规范
  
  上文提到的都是金融产品提供商,主要负责向投资者提供产品,属于专家理财中的一类。另一类则是理财顾问,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国内的理财顾问基本上分为两大阵营,其一是金融机构的推销员、客户经理或者客户服务人员业;其二则是所谓的理财顾问公司的职员。
  由于国内的理财顾问市场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匮乏再加上管理不规范,很多金融机构的所谓“顾问”其实肩负的职责就是推销金融产品。他们的工资收入主要是按照推销产品的多少提成。所以可想而知,要从这些顾问处获得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财咨询服务,基本上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由于他们在服务过程中往往夹带着销售意图,所提供的建议也往往是不客观的。
  另一类顾问公司在国内也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行业的规范管理,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等配套措施还比较落后,有些顾问公司钻了管理疏漏的空子,打着顾问的幌子,向投资者兜售不规范的金融产品,坑蒙拐骗,欺骗投资者。投资者一旦被骗,往往很难追讨损失。
  
  投连险:2005年以来升势较猛
  
  同其他的专家理财服务相比较,投资连接险的收益情况总体上并不乐观。,但是,最近一年半来,购买了投资连结保险的人们终于迎来了喜笑眉开的日子。这些“被套”数年的保户们发现,经历了数年的低迷,2005年以来自己的账户终于打了个翻身仗,单位价格普遍回升。
  以账户资金量比较大的平安投连险产品为例,从2005年初到该年底,虽然由于资产配置范围不同,该投连险四个投资账户各个账户的表现有较大差异,但是,四个账户卖出价(指将投资单位转为现金时每一投资单位的价格,也就是卖出投资单位变现时每一投资单位的价格)最终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其中,相比2004年12月30日的单位卖出价,平安发展投资账户、保证收益投资账户、基金投资账户、平安价值增长账户在2005年12月29日的单位卖出价分别上涨了5.5%、2.6%、3.5%和4.71%。
  记者仔细比较了2005年内市场运行时间较长的6只投连险产品的16个账户,其中有15个账户的单位价格在此期间逐步回升,上涨幅度在0.32%至8.08%之间,且有5个账户的涨幅超过了5%。相对2004年近60%投连险账户产生亏损的局面而言,2005年投连险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综合来看,2005年投连险之所以打了个“全面翻身仗”,主要还是借助了鸡年火红的国债市场。上证国债指数从2004年12月31日收盘时的95.61点,到2005年10月20日创出109.73高点,三个季度共上涨了14.12点,上涨幅度接近15%。之后虽有小幅盘整,但依然显示出强势行情。保险公司投资团队的成员们,也借力交出一份较为好看的年终答卷。
   2005年,涨幅超过5%的5个投连险账户中,除了“泰康放心理财进取型账户”以投资基金为主之外,其余四个账户类型均以投资债券市场为主。
  如涨幅列第二位的“信诚投连险债券账户”,收益率达到了6.64%;金盛投资于债券和基金市场为主的“稳健账户”收益率也超过了6%。泰康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工具的“五年定期保证收益账户”,2005年的收益率超过了5%。
  又如2005年平安四个账户中增长率最高的“平安价值增长账户”,其投资方向为“大额银行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券、债券回购、证券投资基金等”,在2005年债市比较好的情况下,这个债券投资比例较高的账户就分享到了大市的好结果,最后成绩位上升5.5%。
  这种收益不断上涨的情况在2006年得到了延续。如截至2006年6月30日,平安投连险的基金投资账户、发展投资账户今年前五月的涨幅分别为35.4%和22.4%;太平智胜投连险动力增长和平衡稳健账户前五月增长率分别达到31.6%和11.3%;金盛投连险卓越账户和稳健账户前五月增长率则分别为29.98%和14.8%;泰康投连险型账户增长21.1%……这些业绩都创下了近年来投连险增长率的新高,更是2000年以后第一次投连险的普涨高峰。比起2005年5%以下的普涨行情,这次投连险的飙升更让人为之振奋!
  我们再仔细看看增长幅度特别快的所有账户,发现今年大涨的账户类型均为投资开放式基金比例较高的账户,主要原因是今年股市行情好,基金收益也高,这些参与股票市场比例较高的投连险账户收益也就“水涨船高”了。
  比如,同是投连险产品,但即便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也会有不同的账户类型,每个账户的投资组合比例是不同的。在股票市场行情好、股票基金走强的情况下,参与股市和证券投资基金比例越高的账户,在此时就更容易上涨。如,金盛保险公司的投连险账户有卓越、稳健和安心三个子类型,“卓越”账户对基金的投资不低于30%,最高可达100%;“平衡”账户对基金的投资则不允许高于60%,对债券、存款的投资不得低于20%;“安心”账户则只投资短期国债、回购、存款等货币市场工具。今年上半年,市场参与率最高的“卓越”账户上涨了29.98%,“平衡”账户同期只涨了14.8%,“安心”账户则基本没有变动,只涨了0.09%。同样地,平安保险公司投连险产品中此轮涨得最好的是“基金投资账户”,这个账户至少有 60% 以上的资产投资于基金市场,今年前6月涨幅达到35.4%;平安投连险“保证收益账户”仅仅局限于银行存款和现金拆借等,股市参与率为零,今年收益率只有1.47%。而今年表现较好的瑞泰投连险也有这个趋势。
  从这两年,甚至最近五六年中国投连险的收益状况来看,其实我们很明显地看到,投连险的主要投资标的――债券、基金(间接股票投资)两大市场行情较好,投连险的收益情况就会好;反之,就会让投资者失望。这其实也充分说明了投连险与证券市场的联动性。投连连结,就是连结了这两大证券市场。
  再仔细看看,这种息息相关的“专家理财”模式,在弱市中真有不错的风险过滤器的作用。如2004年虽然超过一半的投连险账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11个下跌投资账户中有8个账户投资单位净值的跌幅都在5%以下,跌幅小于基金指数,更小于沪深股市指数的跌幅。而且这几年内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的波动情况,但上下幅度一般都比证券市场行情变化幅度要小。但另一方面,能否在牛市中跑赢大盘,倒是未必了,因为它不可能完全参与市场的单一投资品种,而股市和债市往往不可能同时“双涨”。
  也许,这就是投连险这类“证券市场产品组合投资”形式产品的最大特点吧,风险比单一投资品种小,但是收益率不一定能超越同期的单一品种投资。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