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中资“埃及制造”

中资“埃及制造”

11月8日,在埃及塞得港自由区,中资企业尼罗河纺织公司雇用的穆斯林女工正在工作。在廉价劳工、无限制出口和投资鼓励的优势吸引下,不少中国企业正视埃及为理想的设厂地点。当前,在埃及设有营运部门的中资已有950家,总投资额接近3,000万美元(约2.3亿港元),而他们的产品标签上,也由“中国制造”变成了“埃及制造”。

尼罗河纺织公司不但设有商店,还设立了工业村,雇用了600名员工,当中20%是中国人,其余都是当地人。塞得港自由区地理条件优越,可以看到苏伊士运河北边入口,具备有利的出口条件,加上原料成本便宜,有助企业轻易进入外国市场。

尼罗河纺织公司在埃及制造的产品,主要被运往美国等海外市场。厂内可以看到,戴头巾的埃及工人,与穿上白衣的中国技工一同工作,厂内张贴着中文与阿拉伯文的指引,两地工人更互相教对方的语言帮助沟通。


在塞得港自由区,60%进口基本产品可获免税,虽然每月另发花红,但当地工资低得足以跟中国劳工竞争。一般固定薪金的工人,月薪约有700至800埃镑(约992至1,134港元)。据悉,中国直接投资非洲的金额,已从2003年的4.91亿美元(约38亿港元),增加至2008年的78亿美元(约605亿港元)。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政府将采取八项新举措推进中非合作,其中包括向非洲国家提供一百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