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丽定调:天津冲刺北方经济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玉海 北京报道
天津开始向北方经济中心的目标发起冲锋。
在5月22日开幕的中共天津市委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是天津全面提升地位、扩大影响,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的关键时期。
此前,国家层面曾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而在此定位中,北方经济中心无疑是最具实际意义,也是天津最梦寐以求的。
在张高丽看来,天津要实现中央的这一定位就意味着,到2016年,天津全市生产总值要超过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而2011年天津的GDP是1.12万亿元,人均GDP1.3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455亿元。
战略机会窗口期
在曾参加过这届天津市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的南开大学滨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看来,张高丽在本次天津党代会上所做报告的主题本身即是一次巨大的转变。
“以前天津党代会报告基本上都是围绕天津自身展开,更多的是关注强身;此次天津党代会报告开始突出天津在环渤海、在北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天津在践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位置。”周立群如是说。
解放前,天津曾是北方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虽然仍是直辖市,但事实上已无法扮演北方经济中心的角色。因此,当中央在2005年将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时,天津重拾雄心。
经过过去五年年均16.5%的高速增长,天津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发生深刻转变,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显现:航空航天能源等一系列高端产业使天津站在区域经济产业引领的位置上;通过大批内陆无水港的建立,天津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带动能力日渐增强;天津在自身改革发展中搭建的金融等诸多要素平台的功能开始放大、服务周边的作用开始凸显。
“天津已经显现出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周立群说,但天津当前的这一区域经济中心地位也相当脆弱。
与珠三角、长三角单一龙头带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不同,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极多点、竞争发展”的格局,以大连为门户的东北和以青岛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均来势汹汹。
“如果天津在接下来5年不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极有可能在环渤海地区失去地位。”周立群说,这就是张高丽在报告中得出“今后五年是为实现天津定位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判断的原因。
当天津将区域经济中心作为自己的目标时,其接下来的发展已经不能靠过去那种简单的“打”、“拼”,发展路径将出现重大调整。
滨海新区战略重布
在张高丽为天津定下的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的大棋局中,滨海新区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
2011年,滨海新区以6207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天津全市经济总量的55%,且其过去5年的发展速度也远远高于天津经济平均增速。
“滨海新区正处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更好发挥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张高丽说,滨海新区要努力成为全国最具潜力、最有活力、最为开放的现代化新区之一。
张高丽指出,滨海新区下一个5年要全面加快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等功能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伙伴城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金融服务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收入分配、户籍制度等改革,进一步完善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完善港口“大通关”体系,健全“无水港”网络,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推动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事实上,推动滨海新区过去5年超常规发展的是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投资拉动。中共天津市委前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吴敬华预计,接下来的5年,滨海新区的固定投资不会放缓,并且滨海新区此前的项目投入将开始进入收益期。“滨海新区很多项目还在启动期,后续配套项目将会继续跟进投资。”
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联动协调发展,是张高丽推动天津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的另一重大战略举措。
“过去5年产业、要素向滨海新区集中,在滨海新区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周立群指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周边涉农区县的落差变大,带来城市发展失衡、中心城区空心化、周边区县贫化的问题。
对此,张高丽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规划引导,制定综合政策措施,放大滨海新区各类功能优势,探索建立产业联动、基础设施联建的机制;要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高标准建设城市主中心和两个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促进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着力提高投资强度、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区;要坚持城郊区县“三区”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