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中俄力争开采权 蒙古用世界最大矿藏与大国周旋

中俄力争开采权 蒙古用世界最大矿藏与大国周旋

中国经营报
  梁宵

  7月11日,蒙古国内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塔本陶勒盖的争夺战未能如预期一样尘埃落定,中国神华(30.40,0.00,0.00%)集团(601088.SH,01088.HK)对此近8年的守望仍旧没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前,蒙古国政府曾向议会提交草案:“由神华集团和日本三井物业组成的联合体将获得塔本陶勒盖煤矿(以下简称“TT煤矿”)西区40%的股权,而一个由俄罗斯企业和蒙古当地企业组成的财团,将获得该项目36%的股权,美国博地能源公司将获得另外的24%股权。”然而至今,议会仍没有通过该草案。

  “中俄企业已经进入最后的竞标行列,这是蒙古对外政策的体现,首先要平衡邻国的利益,然后再平衡其他国家。”蒙古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苏赫巴特尔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种政治上的态度似乎为中蒙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加乐观的预期。但尽管有政治为媒,被各路投资者称之为“中亚科威特”的蒙古,还远非一片投资的圣土:政策的多变性仍然使这一资源宝藏的开采面临诸多风险。

  多方制衡

  距离中国约300公里的TT煤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矿区煤炭储藏面积达400平方公里;原煤出焦率60%以上,是世界紧缺的优质煤种。目前初步探明的焦煤储量约为64亿吨,价值高达3000多亿美元。

  根据2010年年底蒙古国议会通过的决议,TT矿业公司50%股份为国有控股、30%在香港上市、10%无偿分配给国民、10%发售给本国企业。而在国有控股50%的份额中,最多49%的股权将授让给外国最终共同开发的中标方。

  各路投资者闻风而至,中国神华集团和日本商社三井物产组成的财团、美国矿业巨头博地能源、巴西淡水河谷、瑞士斯特拉塔、欧洲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以及由俄罗斯国企俄罗斯铁路集团、韩国浦项钢铁、韩国电力和其他企业组成的财团竞标者参与开发权竞标。

  日前,有消息称,最后的竞标者已经从6家筛选至3家,“中俄企业是其中两家。还有一方是‘第三国’”。苏赫巴特尔表示。

  “第三国”是美国博地能源公司。苏赫巴特尔透露,蒙古政府在建的一个科技工业园,旨在对TT煤矿和大铜矿奥尤陶勒盖出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企业是优先选择的合作对象。“他们的技术更先进,也更绿色。”

  近期中蒙政府层面的互动积极而频繁,在蒙古领导人6月访华期间,两国在经贸领域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以优惠条件为蒙古提供金额5亿美元贷款和1000万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协议。而中蒙双方在经贸往来方面签署的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总金额达到10亿美元。苏赫巴特尔透露,这些投资和合作集中在大矿区开采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中国是离蒙古国最近的市场,也是最大的投资来源地,不考虑中方的利益,无法解决项目的发展问题。”苏赫巴特尔表示。

  作为内陆国家,蒙古国煤炭外销的最大瓶颈是运输问题,而其输出通道要么向南通过中国,或者借道俄罗斯铁路,这是目前最主要、也是最为便利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俄对蒙古的作用不分伯仲。外媒评论,将中俄企业都纳入竞标者行列表明,蒙古意识到自己承担不起得罪任何一方的代价。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邻居,但我们知道如何与中俄两个邻居打交道。重要的是建立友好睦邻关系,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俗话说,宁可与妻子吵架3次,也不与邻居吵架1次。”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对邻国关系的外交阐述形象地说明了蒙古与邻国的外交策略。

  但是,蒙古国对邻国同时充满警惕之心,神华与日本财团联合入围正是蒙古国的良苦用心,用分析人士的话说就是“引入第三国制衡机制”。这种多支点外交也成为蒙古的重要外交策略,掌握资源禀赋的蒙古并不想受制于人,而是想借助资源力量寻求更多的谈判筹码。引入中俄之外的第三国既能制衡中俄,又能为蒙古赢得更加广阔的外交空间。

  依照原定计划,TT煤矿的归属问题最晚本来将在7月11日之前对外公布。苏赫巴特尔此前解释说,2011年是本届议会的最后一年,议会中组成联合政府的蒙古两大政党在此前竞选时已经向选民们承诺,会解决TT煤矿开发权的问题。

  截至目前,TT煤矿的归属问题并没有进一步的公开消息可循。而在7月11日之后,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乐观的现实或将出现变数。

  摇摆的资源外交

  “蒙古的执政党和反对党对于中国企业在蒙古投资矿产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前者相对支持,而后者就没有那么友好了。”中国矿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李光伟指出。

  不仅对中国,此前也有外媒指出,蒙古的资源投资政策会由于政党的更迭而被推翻,许多企业获得的采矿权瞬时无效,前期投入都没办法收回。

  实际上,即便是同一届政府,在资源问题上也多次改弦易辙。

  作为投资者眼中的“中亚科威特”,资源对于蒙古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国拥有庞大的矿产资源,金、铜、煤、氟石、银、铀以及钨等矿藏都达到了世界级的储量,单就TT煤矿而言,3000亿美元的价值远远超过蒙古60亿美元的GDP。“引入中俄的投资者,通过矿区开采来带动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

  正是基于上述思路,蒙古甚至开放比煤炭更加稀缺的战略资源铀矿,这被李光伟认为是“更加重要的一个举措”,而与此对应,蒙古也就此与中方探讨了通过中国进入海洋的可能性。可见,资源开放已经成为蒙古一个有利的谈判筹码。

  但是,现实却远复杂于一纸谈判。早在2003年,为获得TT煤矿的开采权,神华就与蒙古国政府进行沟通;此后,日本和俄罗斯的能源企业巨头相继与蒙古政府接触,以各种基建项目的应允来换取TT煤矿的开采权。彼时蒙古方面也是兴趣浓厚,但这些尝试的结果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方面是在平衡各方利益,不愿意引入单一投资方;另一方面资源问题一直是蒙古国内政治争论的焦点。”外媒分析指出。

  2005年,在任政府决定向开采铜和金的企业所得利润征收68%的惩罚性暴力税的措施;2009年8月,新一届政府即取消了这一规定,这也刺激了投资者的蜂拥而至。而在TT煤矿的问题上同样也经历了多次反复,从此前的坚持国有,到之后放开竞标,允许中国神华、美国博地能源在内的世界矿业巨擘参与,之后却又宣布取消49%的股权拍卖,仍然倾向于该煤矿完全由国家控制;而在又一次放开之后,到7月11日原定确定最后人选的日子却又迟迟不见动静。这与近几年蒙古的各类资源政策表现如出一辙。

  政治风险难抑投资冲动

  如今,主权财富基金、私募股权公司和全球富豪正纷纷来到蒙古寻找投资机会,资源追逐正日渐狂热。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可谓近水楼台,据苏赫巴特尔介绍,目前,中国有3000余家大中企业投资蒙古国矿业,包括中国中铁(3.95,0.01,0.25%)、中国冶金、中铝、中投等多家国字头的企业都已经在蒙古设立矿业投资公司。

  但投资蒙古风险不容小觑。青岛外债管理办公室的《蒙古国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曾明确指出,在蒙古投资的最大风险就是投资环境问题,投资环境风险指数很高,其中政府风险指数达到了最高风险级别9级。而民众情绪也是不可低估的风险。

  这使得政治思维常常会凌驾于商业逻辑之上,商业上的常识成为政治上的禁区。比如修建连接奥尤陶勒盖和TT煤矿两个矿区至中国的铁路线能够更加高效便利地实现蒙古煤炭的对外输送,对商业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却由于政治上俄罗斯及部分蒙古民众的反对而不能成行。

  而且,蒙古国政策上朝令夕改的弊病也可能让外国投资者损失惨重。就连蒙古国的官员对这一情况也毫不讳言,蒙古国投资管理局负责人图日巴图表示蒙古国的政策变化很快。“投资者认为蒙古的政局稳定,但实际上是投资环境混乱。”

  但是这样的隐忧并没有阻挡投资者的脚步。一位国际投资者的观点很具代表性,“你必须接受政府对一些战略问题进行的控制,因为这里是矿物勘探的最后一块处女地。而且,蒙古也无力去承担欺骗大型公司的代价。”

  围绕蒙古,一场资源博弈正在上演。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