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穆巴拉克时代 埃及未来之路多荆棘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吴海珊 当地时间6月28日至29日,埃及爆发了自2月11日前总统穆巴拉克辞职以后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根据阿拉伯电视台援引埃及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此次冲突已经造成了1000多人受伤,包括示威者、警察和安全部队。
这次大规模骚乱实际上反应了埃及国内改革之路的困难重重,而世界最大的“石油动脉”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境内,顾骚乱也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
根源:民众的不满情绪
埃及此次大规模冲突爆发后,各大媒体对抗议活动的缘由各有说辞。有人说是起源于一伙民众闯入开罗的剧院,干扰正在为一些在年初推翻穆巴拉克过程中丧生的遇难者举行的哀悼仪式;也有人称是失去权力的前政府势力蓄意制造混乱的结果;还有人称是安全部门拘留了一位“革命死难者”的母亲,引起人们的不满造成的。
不过,拨开这些表面的迷雾,“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埃及民众对于目前生活状况的不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室副主任徐伟忠表示。
今年年初,埃及民众正是因为不满贫穷、政府腐败、失业率等问题,要求前总统胡尼斯?穆巴拉克下台。但是穆巴拉克下台之后,并没有出现当初民众所设想的生活得到比较快改善。
推翻穆巴拉克之后,埃及国内面临很多改革,包括改革旧有政治体系,建立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改革法律体系;以及改变埃及经济状况等很多问题。
但是这种触及深层次地改革在政局仍不稳定的埃及谈何容易?
“可是埃及的民众等不及了”,徐伟忠称,“把这种失落感归罪于现在的军政权。”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此次抗议中,游行者明确提出了“反对坦塔维”的口号,坦塔维是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现在埃及政权的实际掌控者。而阿拉伯电视台报道称抗议者打出了“打倒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的标语。
“从埃及的国内外局势来看,想马上稳定下来不太容易。”徐伟忠称。
有媒体称,“阿拉伯之春”的浪漫气息过去了,要面对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局势:未来之路多荆棘
有专家称,埃及“二次革命”不可避免。
徐伟忠将所谓的“二次革命”理解为对埃及国内各种旧有政治体制和经济问题的改革。他表示:“不仅在埃及,而且其他赶走领导人的国家也会有二次革命,而且相对于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更加困难。”
目前,虽然埃及民众的不满情绪高涨,但是对于未来埃及的发展方向并没有形成共识。同时,目前掌握埃及政权的是看守政府,想让看守政府推行改革,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埃及的民众只能寄希望于9月的议会选举和之后的总统选举,选出新的政府来实施这些改革。
因此徐伟忠认为,目前埃及实施“二次革命”的条件还不具备。
不仅如此,正如所有的改革都要面对各种既得利益的阻碍,埃及也不例外,和旧有体制有关联的人会自觉不自觉的阻碍改革。
不过专家称,埃及并不太可能会出现大的动荡。
埃及的军方一直比较强势,被称为“埃及政权稳定之锚”。“鉴于军方的能力,加上西方国家的支持,埃及不会出现大的动荡。”此专家称。
美欧等西方国家,是断然不会让埃及产生大的动荡。如果埃及爆发大规模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到其所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从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都是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国际油价的影响将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对于美国来说,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就相当于卡住了欧盟的脖子,就能够“挟运河以令欧洲”。
因此,“从欧美来讲,石油是根本利益所在,是不可能放任不管的”分析人士称。
此次冲突发生后,埃及股市应声下跌2%,同时,出于政治动荡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剧烈冲击,埃及股市也是2011年上半年全球跌幅最大的股市,累计跌幅达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