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周刊》封面文章:中国海外投资转向
新浪财经讯 最新一期的美国《巴伦周刊》杂志于2010年11月6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标题为“中国海外投资转向”。文章认为,中国在美元持续走软之际,开始逐步放弃投资美国债,并在全球投资实物资产。
中国今年在海外投资铁矿、石油和铜矿类实物资产的规模首次超过美国国债。中国今年上半年在实物资产上的投资达310亿美元,而在美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上的投资为230亿美元。专家预计,中国全年在实物资产上的投资规模可达550亿美元。即使投资实物与美国债等类金融资产的比例相当,这也意味着中国以往的投资行为发生了重大转折。中国多年来几乎未在海外投资过实物,而是每年以最高可达1000亿美元的规模在投资美国债。
外界解释中国大量投资实物资产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其需要满足国内快速扩张的工业生产。如此解释虽充分,但更重要的是应看到中国减少投资美国债和大幅增加实物资产投资,是它调整汇率策略的一部份。美国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低估,低估的程度可能多达40%。
在美元走软情形下,大幅投资美国债或任何美元资产是无意义的。其年利率收益会轻易地被美元价值下跌而抵消。当然,中国官方同样很担心美国债务信用可靠程度。当美元价值继续下行时,每个精明的投资者只会投入到可保值,或能升值的资产上。
塞拉利昂铁矿,南非各种矿藏,澳大利亚煤和天然气,巴西和委内瑞拉石油,甚至加拿大木材工业,都在随着中国需求的增加而变得格外兴旺。外界上周也提高了对中国核电厂对铀需求的估计。
美联储以购入高达6000亿美国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只能促使中国转向实物资产。专家们认为,此举让美元变得更无吸引力。他们认为中国投资多元化是确定了新政策,利用机会把投资大宗商品作为战略性投资。
中国放弃美国债,转向实物资产肯定有促进美元利率上行的压力,让美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比中国重新回到此前大量购买美国债政策造成的影响更困难。然而,任何近期的"中国影响('Chinaeffect')"都会被美联储购买国债所消除。对中国而言,它必须在精明投资和确信美国经济仍足以吸收中国出口的健康程度之间保持平衡。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内需,对出口依赖程度降低,这种考虑的重要性随之减少。
中国近年投资海外实物资产的速度很快。在今年至今的全球最大一些交易中,中海油以22亿美元收购了切萨匹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Energy)拥有在美的页岩气资源,以31亿美元购入了阿根廷布利达斯能源公司(Bridas Energy)麾下企业的50%股权;国家电网公司(StateGrid Corp.of China)在智利数家铜矿投资达10亿美元;而中石化拿出46亿美元买下了康菲石油(CONOCOPHILIPS)9%的股权,并在另一笔71亿美元的交易中购入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Repsol)在巴西子公司的40%股权。
若一时无法买下这些资产时,中国会转向与其有关的大宗商品。中国的中化化肥公司(Sinofert)经权衡,在最终放弃加拿大potah公司的竞标后,于上周宣布以22亿美元从Canpotex公司购入关键性的化肥成份,而该公司麾下的3家企业中包括Potash。
中国在宣布卖出156亿美元美国债和其他政府机构债券后,同期购入了加拿大境内的矿产和莫桑比克的煤田。中国商务部高官称,中国的海外投资,只是在返回世界经济舞台而已。随着大宗交易越来越多,人们会习以为常。
不只是当前的投资实物资产让中国更引人注目。哥伦比亚大学Vale Center for SustainableInvestment中心研究员Ken Davies指出,当2008年全球投资下跌15%时,中国对外投资确在翻倍。当去年全球投资下跌43%时,中国增长了1%。若中国竞购力拓集团(RioTinto)额外股份的交易未失败,中国去年对外投资可能增长36%。另据信息处理机构Dealogic的资料显示,中国去年收购在美的资产总量超过了美国在华收购的总量。因此有专家称,中国今年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的,全球非债券投资规模应能达550亿美元。
美金融业人士认为,中国今年购买美国债的规模,将从去年的1000亿美元跌至550亿美元。过多美元金融资产让中国不适,量化宽松政策只会让中国更不想碰美元。
中国的实物资产投资主要以国企为主,这意味着隐含有政府担保之意。而另一些投资由中投公司和外管局操办。经在黑石集团(前称百仕通,Blackstone)和摩根斯坦利上的投资失手后,中投公司改变了策略而转向了各国与大宗商品相关的企业。
中国政府今年在努力推动企业走向境外,以开创全球性的品牌,对进口实施多元化,扩大出口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减少低回报率货币的储备。美国正是中国投资海外的理想之地,除了握有大量美元外,中国还需要美国当地的各种大量资源。
但问题是中国虽努力在各地寻找资源性资产,但大多数都被西方跨国集团控制,由此迫使中国走向非洲这类风险更大的地区。中国在2006年宣布了非洲年后,马上开始在当地收购各类资源的活动。
许多非洲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外国投资骤减。中国在当地投资受到了欢迎。除了直接投资外,中国还提供含廉价贷款、基础设施更新工程和出口信贷的组合交易。
中国工商银行(4.30,-0.01,-0.23%)购入了非洲大陆最大金融机构Standard Bank 20%的股权。中国除了为苏丹修建总统宫提供资助外,还为当地体育设施建设融资。中国同时将在当地建设一座港口和一座炼油厂。中国已构建了横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输油管线,并开始在喀布尔南部开采铜矿。中国希望能建设贯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公路和输油管线。
中国还在澳大利亚有大量投资,它在当地的活跃程度之高,让澳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oreignInvestment Review Board)甚至建议中国投资本国企业的股权比例在50%以下。中国去年投资澳采矿企业占澳全年采掘业交易量的40%。中国还承诺购买美国雪佛龙石油(Chevron)价值370亿美元,位于澳大利亚Barrow岛上的天然气田的20年开采权。
中国在今后数年内会面临来自其他快速发展中国家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更大竞争,所有这些走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都拥有天量的美元。据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EastWest Center)Christopher McNally的估算,在去年各国拥有的8.1万亿美元外汇中,60%以上由11个亚洲国家储备。
花旗银行在港金融分析师认为,金融危机鼓励人们在实物资产,而不是在美国债上投资。人们更愿意在商业活动上花掉外汇,而不是继续持有它。还有分析师称,由于在非洲投资各种自然资源上先行一步,中国在此要领先印度一大截。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其中产阶级人口未来10年内会超过3.5亿。中国已是世上最大铜、锌、钢材、煤、铝和船运铁矿石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人们由此可以想象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动向。投资者已在向由从此受益类的企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