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巴西再试水 盈利问题待解
新世纪周刊
"走出去"既是一架望远镜,也是一台显微镜,可以让国家电网检验自己,前提则应该是盈利
□ 本刊记者 严江宁 | 文
三年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家电网)几经辗转,获得菲律宾电网25年的经营权,实现"走出去"第一步。三年过去,国家电网再度出击南美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巴西,由于有了以前的经验,显得轻松不少。
"巴西和中国两方面政府的审批都已经下来了。现在只差最后清理被收购方原有的债务。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接手准备,希望今年12月底能顺利全部完成。"国家电网国际事业部一位主要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
今年8月,国家电网提出收购Elecnor SA等七家巴西输电公司股权,收购总价为31亿巴西雷亚尔(约合17亿美元)。这一交易由国家电网直属子公司--国家电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网国际)下属的巴西公司(State Grid Brazil Holding)执行,而国网国际正是此前国家电网推进菲律宾电网经营权收购的载体。
国家电网在巴西的投资目标不会仅仅止步于对七家巴西输电公司的收购,这只是巴西征程的开始。未来国网会将"走出去"的着眼点放在何方?而巴西的收购还会遭遇哪些阻力和挑战?要解决的难题不少。
从菲律宾到巴西
在首次"走出去"获得菲律宾电网25年经营权尝到甜头后,国家电网就一直在寻觅其他市场机会,并很快盯上拉丁美洲最大经济体巴西。与中国类似,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电力需求增加,电力行业也成为众多投资机构看好的一个行业。巴西能源调查局(Energy Research Agency)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9年巴西家庭用电量创下11年新高。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认为,巴西发展潜力大,同时电力市场已经厂网分开,出去学习这种体制有利于国内的电力体制改革。
巴西Elecnor SA、Abengoa SA、Isolux Ingenieria SA等七家能源公司部分项目股权打包出售给国家电网带来了机会。"我们很快进行专业尽职调查、评估和谈判,最后决定买下来。"参与交易的前述国网国际主要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
该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国家电网计划通过收购和经营管理了解当地监管条例、企业文化和社会环境,再逐步参与当地高端输电市场的开发和竞争。
今年10月,巴西媒体进一步报道称,国家电网有可能和巴西本地资源公司合作,参与当地一个水电站项目的竞标,同时,国家电网有可能会参与巴西输电领域的其他建设项目。
前述国家电网国际部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未来还是以输电作为主要的业务切入口,会优先考虑输电、送变电这一类项目。"我们仍以电力网络项目为主,如果只是纯粹的水电项目,肯定不是我们优先考虑的范畴。"他表示。
另一方面,国家电网希望在巴西扩展其特高压技术。国家电力科学院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告诉本刊记者,巴西是个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传输距离很长的国家,而且巴西的电力供应以水电为主,而水电项目除了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巴西方面表现出了对特高压技术的兴趣。今年7月,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部长巴西奥?齐摩尔曼访华时,参观了特高压上海奉贤换流站、上海东海风电场、特高压山西长治变电站等项目。
"像巴西这样的大国,将来肯定会有特高压的需求。但我们会比较谨慎,一步步来,主要看当地政府和市场有多大需求。"前述国网国际负责人称。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在巴西的收购项目并未遭遇太大阻力,监管机构一路绿灯。巴西国家电力能源机构一开始就表示原则上同意这一交易,并在今年九月正式放行这一交易。"我们始终对巴西政府强调的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最复杂的电网,尤其是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几十年没发生重大的事故。"前述国家电网人士称。
在巴西之前,国家电网的第一次海外试水颇吃了些苦头。2007年12月,在经历了三次招标失败后,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菲律宾蒙特罗电网资源公司、卡拉卡高电公司合资组建的"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最终以39.5亿美元价格中标,获得菲律宾国家输电网25年的特许经营权。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占40%股权,为单一最大股东,另两家菲律宾企业各占股30%。
在菲律宾项目上,国家电网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中间亦遭遇菲律宾国会巨大压力。招标结束后,菲律宾方面仍然屡现反对之声。有反对派议员称,将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请,阻止政府将经营权授予中国国家电网参加的联合体。
"最后这个联合体还是菲律宾人说了算,菲方的两家企业各占股30%,我们占股40%。因为他们从国家安全考虑,认为他们国家的电网不能被中国人控制。"国家电网一位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坦言。
国家电网让出了控股权,但很多业内人士现在谈及这一项目,大多评价"不错"。好处之一是带动了国内电力设备的出口。"2009年我们刚运营了一年,国网做的最主要是设备更新换代,用的大部分是中国的设备,当年就从中国采购了5000多万元。"前述内部人士表示。
"菲律宾项目我们已正常运营接近两年,而且各项运营的指标都超出了当地社会和监管部门预期。现在即将进入第三个监管期,对今后五年的电价政策、技术指标进行又一轮审查。总体来说,菲律宾的政府和社会对我们中方在决策、日常管理、运营上的表现都很满意。"国网国际负责人表示。
在菲律宾项目上的盈利,也让国家电网初尝"走出去"的甜头。国家电网曾披露,该项目在2009年全年共取得投资回报48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约占国网公司实际投资额的12.17%。
即便如此,国家电网在菲律宾也曾遭遇"水土不服"。前述国网国际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两国不同的文化差异上。在国内,员工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在菲律宾,员工"将自己的命看得更重要"。比如菲律宾台风期间,铁塔、导线被毁,引发大停电。如果是以前,一周才能恢复供电,而在国家电网管理下24小时内实现了恢复供电,百姓和政府都很高兴。可是,菲律宾当地员工却抱怨,"你们都不要命了吗,我们还要命呢。台风还没停,我们就要开始干吗?"
上述负责人解释说,其实,在国内,国网经常一停电了立刻就抢修,几小时就可恢复供电,但在菲律宾只能等台风稍微平缓一点才开始。
"走出去"首先要盈利
国家电网自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看,"走出去"既是一架望远镜,也是一台显微镜。"毕竟我们在中国做得再大再强,纬度也是单一的,我们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能否在国外复制,这一复制的过程就像一架望远镜,到更远的发展空间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和国际上的话语权;同时也是台显微镜,从另一方面来照射我们从战略到管理到底怎么样。"前述国网国际负责人认为,与整体盘子相比,国网投资的资产并不大,但对公司反省自己,检验自己的战略和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面对国家电网在海外市场的频频试水,业内不乏担忧:国家电网原本应该是一家被严格监管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司,国家电网的海外业务是否会亏损,变成赔本赚吆喝?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认为,国家电网"走出去"的前提是要能盈利,而能否盈利取决于两方面--管理能力和水平,能不能适应当地情况的变化。"因为国企在国内做老大做惯了,到了别国就不能继续在政府之上,对地方政府指手画脚。这是一个新课题。国网要做好防火墙,要防止国外做得亏损了,令国内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对于这种担心,国网国际的主要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回应说,"我们内部一个基本原则是,如果回报不比国内高两到三倍的话,我们都不会去看它。所以我们所选中的市场,除了有核心竞争力,他们的电价政策也优于国内,这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他看来,国内上游煤炭价格与国际接轨,下游则是低电价,反而是菲律宾、巴西这样的国家,上下游价格都和国际接轨。
韩晓平认为,国家电网在另一层面的挑战是能否适应国际新技术。国际上的技术追求不再是国家电网以前追求的"超大规模",更多的是智能化、扁平化的电网。国家电网在特高压方面虽有很强的优势,但在低压方面却处于劣势,智能电网也不及美国,因此,"国家电网还需要学习和适应未来在低压配电智能化的国际发展新要求。"
国网电网首席顾问周小谦认为,"走出去"需警惕潜在的政治风险。"比如在投资国一旦发生政治事件,谈好的项目和合同条款都可能被撕毁,这对投资的影响是很致命的。"周小谦说,像菲律宾国内出现的"反对国网控制权旁落"的情绪未来还是有可能出现。不过,他仍相信未来阻力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