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高价新股背后潜藏的利益链条解密

高价新股背后潜藏的利益链条解密

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网下机构可以用少量资金在3个月解禁期快满的时候拉升股价,然后掩护主力解套。并且网下机构的作用力都是相同的,因此资金量不需要太大,而看到股价突然拉升,往往有许多散户跟进,实际上是帮助机构解套。

  首日“破发”,实际上根本打 “破”不了各类机构的“发”财链条。在这只链条上,实力雄厚的机构已是刀俎,而散户再次沦为鱼肉。

  1月28日,中国西电(6.26,-0.05,-0.79%)的上市首日的破发还能成为新闻,因为它是三年半以来第一只首日破发的新股,但进入5月,破发已经不成为新闻,5月11日以来上市的11只新股有6只在首日破发,比例高达55%。

  于是计算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亏损多少成为媒体的另一突破。但是对于机构而言,浮亏只是浮亏。“即便破发,我们的赢面也是很大的。”华南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坦言。

  在这个链条上,赚钱的不只是参与网下新股认购的机构,从创投到投行,从公司高管到专业炒新大户,无不享受着新股发行带来的丰厚回报。

  在这个链条上,有两类投资人常年混迹于二级市场,它们是基金和炒新的私募或大户,它们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造福秘密。

  机构的算盘

  欲止又进。

  5月17日,卧龙电气(16.59,0.00,0.00%)股价大幅下降,海通证券(10.83,0.11,1.03%)成为最近两年来包销的首家券商。但在IPO市场,上一次出现承销商包销行为还是发生在2004年。

  这可以看出长达六年时间,承销商首发并无可能亏损的风险,只有多赚少赚的不同。这和机构对IPO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当下,虽然新股频频破发,但参与机构依然热情不减。

  5月21日公布发行结果的4只中小板新股:三元达、康盛股份、天虹商场和毅昌股份冻结2770亿元。其中,四只新股网下有效申购获得配售的比例分别为:1.7%、1.88%、2.1%和2.1%。

  配售比例较之前期并没有显著下降,可见机构资金对新股的追捧。

  实际上,新法规已经对机构的新股申购进行了限制。

  2009年新修订的《沪市股票上网发行资金申购实施办法》将网上申购单位及上限修改为:每一申购单位为1000股,申购数量不少于1000股,超过1000股的必须是1000股的整数倍,但最高不得超过当次社会公众股上网发行总量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万股。

  上投摩根评论道,如此一来,真正中签的会很少,因此公司并不会将新股认购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策略。

  即便如此,事实的情况是,新股还是被基金等机构所追逐。它们不怕风险吗?

  “基本上风险很小,参与网下认购的机构都能将成本赚回来。”前述那位华南地区的基金经理表示,浮亏只会短期停留在账面上。

  以年初的两只首日破发股――中国西电、二重重装(9.21,0.16,1.77%)为例。中国西电发行价7.9元,1月28日上市首日收盘价跌到了7.79元,310家机构账户认购了4.575亿股,总共浮亏超过5000万元。但是可以注意到中国西电在3个月后开始即4月1日出现了一个大幅上涨,当日涨幅10.05%,股价收于8.32元,而当日出现了高达20.77%的换手率。

  次日,该股一度上扬到8.39元,并且也出现了21.64%的换手率。两天合计换手高达42.41%。

  “很明显,是机构拉高股价在跑路。”深圳某私募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

  二重重装采取了另一种跑路路径。该股发行价为8.5元,2月2日上市首日,该股早盘以发行价开盘后迅速破发,盘中始终未能突破发行价,最低探至8.12元,收盘报8.15元,跌幅4.12%,换手率仅为26.48%。

  但两天后,该股就出现了涨停,换手率骤增到了46.56%,这是网上认购的投资者在跑路。此后该股股价不断冲高,虽然也受到地产新政影响,股价回落,但至5月4日网下配售机构认购股份解禁前,股价一直在发行价上方。5月4日,解禁第一天,该股换手率高达19.8%。

  在万马电缆(13.10,0.49,3.89%)、桂林三金(23.56,0.57,2.48%)等个股身上,均出现了上市后破发,3个月后突然股价暴涨的局面,一名基金经理介绍,网下机构可以用少量资金在3个月解禁期快满的时候拉升股价,然后掩护主力解套。并且网下机构的作用力都是相同的,因此资金量不需要太大,而看到股价突然拉升,往往有许多散户跟进,实际上是帮助机构解套。

  这就是为何频频破发,网下认购依然踊跃的原因。

  信托机构最擅长打新

  在各路机构中,有许多机构非常擅长打新。

  分大类来看,今年以来,最擅长打新的不是基金、保险,却是信托。云南信托和中国对外贸易信托旗下各类账户共计参加了507次和386次新股网下配售。

  云南信托和中国对外贸易信托今年发行了多只风险较低的产品,并且挂靠旗下的阳光私募也乐意分享打新收益。

  其次,保险公司是打新另一主力。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华泰财险、华泰人寿旗下各账户分别参与网下打新344次、264次、153次、152次。

  较为奇怪的是,险资中拥有资金量最大的中国人寿(24.02,0.02,0.08%)和中国平安(45.18,0.25,0.56%)直接参与打新较少,平安人寿42次、平安养老19次、平安财险10次、平安集团7次;中国人寿股份公司参与22次、中国人寿集团参与6次、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参与1次。

  核心提示:网下机构可以用少量资金在3个月解禁期快满的时候拉升股价,然后掩护主力解套。并且网下机构的作用力都是相同的,因此资金量不需要太大,而看到股价突然拉升,往往有许多散户跟进,实际上是帮助机构解套。

  接下来的打新军团是企业年金,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企业年金计划、中国工商银行(4.46,0.05,1.13%)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年金计划、中国建设银行(5.03,0.03,0.60%)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旗下各账户分别参与首发网下配售149次、143次、126次。

  民族证券、西南证券(12.55,0.06,0.48%)旗下的产品账户和自营账户今年以来参与新股首发的网下配售分别是107次、105次。

  基金中,参与打新频率最高的当属富国天利增长债券投资基金,共计参与了97只新股的打新。几乎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该基金全部参与。而该基金参与频率为各个机构中的第11名。

  在基金中,债券基金是打新的热衷者。除了富国天利外,排名2-7位的打新账户均为债券基金。

  一基金经理称,债券型基金往往有5%-10%的仓位可以用来投资股票,有的增强型基金投资股票比例高达20%。而它们多数股票投资就是打新。一方面是渴望获得无风险的收益。

  东方龙混合型基金是今年以来除债券基金外唯一挤进前十的偏股型基金,共计参与了54次打新。

  而同时,坊间也有一种质疑,新股屡次得以高价发行,而基金又以高报价的形式参与其中的询价,这里面投行和基金会不会存在利益输送。

  实际情况是,好处可能不是直接的。

  据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介绍,打新的程序是研究员调研后内部发一份推介报告,然后各个基金经理填写询价表,发给投行。

  但该基金经理透露了一个环节,投行会提前同基金经理直接进行电话勾兑,向基金经理报出自己想要的价格。而许多基金经理跟投行关系不错,往往会参与询价,价格合适的话,还会出到投行需要的价格。于是便参与了打新。

  如果基金经理买投行面子,那么投行虽然不会直接给这名基金经理好处,但是在安排调研等方面会给予间接好处。

  高泡沫的形成

  在新股发行改革之后,二级市的涨幅提前到了一级市场,造成了发行价格的上涨。但是多数情况下,二级市场依然会继续上涨,高估值的前移非但没有造成二级市场估值的平稳,反而进行了估值继续上涨的传递。

  根据wind统计,今年来上市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61倍,而经过深度调整截至5月21日,这些新股二级市场的动态市盈率高达62倍,如果按照发行静态市盈率的每股收益肯定会更高。

  为何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要继续爆炒新股。

  “炒新股是多年来的长盛不衰的投资主题。”有“新股猎豹”之称的深圳私募投资经理安阳表示。

  另一名基金经理也认可这种观点。他解释,新股往往拥有较高的资本公积金,因此较大概率存在高送配。此外,新股没有历史包袱,没有获利盘,不用为价高后获利盘的抛售而担心。

  安阳从具体实务上进行了介绍。他称,炒新的私募或者大户往往认为新股持股成本比较透明,在上市第一天之后,通常会有较高的换手,便可以测定主力成本,而老股票的主力持仓成本往往较为隐蔽。于是对新股进行炒作风险较小。因此市场会出现一群专门炒新的投资者。

  安阳介绍,据他观察东吴证券杭州文晖路营业部、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等有一群这样的投资者。

  前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孙建东认为,泡沫制造遵循“高价发行―新股上市上涨―更高价发行”的链条。

  据此逻辑,中国股市的泡沫跟新股发行利益链条密不可分。在这张链条上,机构、炒新私募或大户等都赚了钱,但当泡沫破灭,损失最多的是散户。

  更有投资者认为,这一轮市场的调整根本是泡沫的破灭,房地产新政不过是导火索。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称,在年初的时候他就测算,扣除了银行、煤炭、石化、采掘等大盘股集中的行业后,市场的平均动态市盈率高达50倍。因此他年初就向投资部门提示估值风险。他认为,这次调整就是对估值过高的修正。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