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赛迪顾问沦落:IPO数据造假报告出炉路径调查

赛迪顾问沦落:IPO数据造假报告出炉路径调查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孙勇杰 陆玲

  一夜之间,中国首家香港上市现代咨询企业赛迪顾问(08235)的光鲜形象突然崩塌。媒体报道称,赛迪顾问因卷入多家公司IPO的数据造假丑闻被证监会调查。

  5月4日,赛迪顾问发布公告称,没有收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出质疑以及正式立项调查相关的任何通知和信息。证监会新闻处有关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暂未听说调查赛迪顾问。”

  5月4日下午,北京海淀区紫竹桥赛迪大厦,门禁森严。时代周报记者在十层找到赛迪顾问总经理李峻办公室时,电话一直无应答的李峻正在跟几名高管开小会。

  此时,一名壮汉冲过来欲拽记者离开,被李峻制止。李问明来意后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理财周报》报道严重不实,我们严格按照商业法规向客户提供服务。”随后找来副总冉晓丹、市场部王晗接洽。经商议,李峻认为不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只能以公告为准。

  至于赛迪顾问为创业板IPO企业提供数据报告操作过程,冉晓丹说,“目前处于敏感时期,无法提供。”

  “我们作为一个提供数据的顾问公司,对企业上市能起到多大作用?微乎其微的。”赛迪顾问市场部王晗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但有关赛迪造假报道的影响严重程度,复牌后赛迪顾问的股价走势给了最好的说明。赛迪顾问5月4日复牌后开盘急跌16.4%,当天跌幅7.273%。

  假报告出炉路径

  很多业内人士对“赛迪顾问的造假”的传闻并不意外,称是“行业潜规则”。“数据不够权威和准确是整个咨询行业共同的问题”。一位声称没做过假的咨询公司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咨询公司造假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节省成本,没有做真实的调查,咨询几个专家,得来数据,然后去掉一个最高的,去掉一个最低的,得出结果。第二种,做个形式上的调查,比如做了100份调查问卷,而被调查者,其实就是自己的员工或者员工的朋友、家属,对外宣称做了1000份调查。第三种就是花钱买数据。甚至有些咨询公司的员工,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操作一套科学的样本调查。

  据其介绍,很多咨询公司只是招聘了一些在校学生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就能作出一份行业报告,钢铁、汽车行业因为数据来源很多,做假不容易,但在一些不为人所了解的细分行业,比如污水处理等,即使用了假数据也不易被发现。

  但问题是赛迪顾问做得“实在太过”了,过分到“把证监会当傻子”。据《理财周报》报道,证监会创业板部副主任李量在内部会议上对赛迪顾问点名批评:“要特别关注同业对比,目前在IPO招股书‘业务与技术’中都要披露公司的行业地位及主要竞争对手,目前一些咨询报告如CCID等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完全脱离了行业实际情况,没有保持咨询机构应该有的中立性、客观性,丧失了职业道德。”

  理财周报揭露的四条赛迪“潜规则”为:只要给10万元就给你排名;从来不和客户签署法律连带责任;多咨询项目的费用支付条件都很优惠;无法提供数据来源、数据推理过程、数据调研工作底稿。而赛迪的“造假”模式很简单。企业首先会问赛迪,可以给排名吗;赛迪肯定说可以,并根据客户要求出一份报告,挂在自己网站上公开销售;赛迪通过这种手法逃避了法律连带责任。赛迪为了笼络客户,会拿出所有行业的研究报告,但很多报告都只是一个框架,只是为了吸引客户打电话找他们。

  创收压力下的“变形”

  赛迪是如何沦落的?

  据一名曾在赛迪集团工作的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2002年以前,由于IT行业整体上升势头迅猛、盈利率颇高,引导IT咨询业先河的赛迪顾问,无论是报告质量还是信誉,都得到行内一致认可。

  “在工信部下属的计世集团中,还有一个计世咨询,就是因为没有赛迪顾问做得早,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不如赛迪顾问。”

  然而,2002年以后,随着IT行业的日益成熟,IT行业的增速明显不如以前。成功的业务往往很快就被复制,这时,IT行业内开始出现大量咨询公司,这些都使得赛迪顾问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

  同时,据曾在赛迪集团工作的员工介绍,由于赛迪集团成立之初的巨大成功,后继领导在效益方面的的压力很大,赛迪集团各个子公司创收任务都非常重。

  广州某券商电子信息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多次接到赛迪业务人员推销报告的电话,但试用后都没有买,“太贵了,没有必要,这些报告数据大多不准确,很多一看就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5月4日,时代周报记者在跟赛迪顾问公司的冉晓丹、王晗的交流中,谈到创收压力巨大时,两人也点头表示认可。

  “在这样的高压状况下,赛迪集团的子公司高管更换频繁,包括赛迪顾问高管平均两年一换。IT行业的不景气以及盈利率的高压,是赛迪老员工认为其逐渐‘业务变形’的主要原因。”据上述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赛迪顾问每年必须完成集团下达的经营指标,“IT业利润在下滑,但这个指标却是每年增长的”,“打折、低价,这都是必须的商业手段”,渐渐地,赛迪顾问贱卖报告已广为业内所知。

  经营压力之下,一方面开源,一方面节流,降低经营成本,也是赛迪顾问在“经营压力”之下的应对招数。降低成本,也包括在调研、研究过程中的成本。2003年之后,赛迪顾问信誉度日益降低,受到业内广泛质疑。

  此外,为了增加收入,赛迪顾问每年举办大量的会议、活动,吸引企业参与、赞助。在经营压力之下,赛迪集团经常有一些“创新性”的手段,而这些手段随后也被会IT业内其他公司复制,所以,业内人曾戏称,“赛迪引领IT先河”。

  而所谓“先河”的后果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压价越来越激烈。另一致命的是“赛迪的潜规则模式”被快速复制,开始是赛迪跳槽出来的团队开的小公司纷纷效仿赛迪的模式,随后,国内一些小咨询公司纷纷效仿,真实性、中立性、客观性大大下降渐成行业之痛。

  赛迪顾问之所以业务繁多,主要是背靠工信部,这让其显得比其他公司更有权威。

  公开资料显示,赛迪顾问原为国家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信息处,在提供IPO数据咨询服务的公司中,是业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据赛迪顾问2009年报,自称为创业板12家成功上市企业提供行业研究和募投可行性研究服务,在该领域市场占有率20%以上,位居国内同行第一。而赛迪顾问公司副总裁张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证实,去年创业板78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是赛迪顾问公司的客户。

  利益链条

  行业专家付亮在其微博(
http://t.sina.com.cn)中指出,赛迪顾问造假反映了咨询业的现状。“目前国内信息咨询公司整体生存环境不良,竞争激烈,除了投IPO公司之所好外几乎别无选择,卖假报告比卖真报告吃香。”

  一中型券商的投行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是没办法的事。发审委对此还是挺看重的,不然李量也不会批评赛迪。有时候很多小行业根本没有相关数据,协会也没有,但是证监会需要有中介机构去做。拟上市公司要想取信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只好找赛迪顾问中介机构出具倾向性报告来包装。”

  但一位参加过创业板首批IPO企业的券商投行负责人说,很多创业公司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在相关行业中可能仅此一家,需要独立第三方机构来确定其市场占有率和增长能力。大量的需求催生了一大堆小咨询公司,但他们根本没有行业规范可言。

  上述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很少用赛迪顾问的报告,因所保荐企业行业信息明确,不需要第三方机构出具市场占有率等数据。使用这种第三方数据必须谨慎,一旦IPO被否损失惨重。

  “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本身就是资本市场参与者,与其所评级的金融产品及其发行公司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而与投资者则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其实非常不适宜对于市场上的金融产品进行公开评级。特别是在缺少法律规范和监管约束的条件下,即使出了问题也往往可以逃避责任。”评论人士认为。

  打断将中介机构与被包装企业系在一起的利益链条,比如:中介机构与企业不发生直接利益连接,拟上市公司提前将“包装费用”预支付给监管部门或者监管部门委托的存管银行,由监管部门选择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上市财务真实性审计、评估等。无论最后是否能够上会通过,包装费用都从提前支付的费用中支出给中介公司。

  随着“造假”丑闻被陆续揭开,数据粉饰下的上市公司资本“泡沫”必将破灭,在造假报告下“潜伏”的创业板公司板块,也将面临一场股价的重新衡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