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伦
厄立特里亚城镇。在北部高原上,东南距阿斯马拉72公里。人口3.8万(1980)。地方性农产品(烟叶、咖啡、柑橘等)集散中心。有屠宰场和榨油、纽扣、面粉等小型工业。铁路通米齐瓦与阿斯马拉。有古城堡、教堂等古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意军曾在此激战。
东北非,在地理上是一块干涸之地,由于地处中纬度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炎热,北面地中海吹来的暖湿气流到不了这里,红海蒸发的水分也不能影响气候,所以这里常年干旱少雨。农业不发达,没有工业,十分贫瘠。但战略上此地又极为重要,它扼守着红海西岸,从这里可以控制红海的进出口海峡,向北可以威胁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她直接影响到亚欧两洲的命运。
这里以前是英法殖民地,二战爆发前,意大利法西斯军队扩展了它的占领地。说起来,亚平宁半岛上的人们并不是第一次在这块土地上横行,早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军队就踏上过这里。罗马帝国消亡后过了千年,罗马人的后裔意大利人再次企图霸占这块土地。
二战时非洲战场是一个重要战场,今天的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克仑战役之后的盟军与隆美尔麾下德军战斗上,从而忽视了发生在东北非的克仑会战,克仑战役的独特之二是她的残酷程度。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战役的过程。
1940年,德国横扫了法国,隔着海峡威胁到英国。此时法西斯主义的发明人,倡导者墨索里尼认为英国即将毁灭,夺取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的时机来了,他命令在东北非的意大利军队向英国军队占领区进攻。
1940年7月4日,两个旅的意军在炮兵、飞机和坦克掩护下,突然袭击苏丹城镇卡萨里。镇守此地的由英国军官和苏丹士兵组成的部队只有400人,面对由意军和厄利特里亚雇佣兵组成的8000人的进攻部队,英军主动出击到城外,向意军发起猛烈的突击,一阵机枪猛扫后迅速撤退。意军以伤亡500余人的代价拿下卡萨拉镇,而英军只损失12名士兵和7辆汽车。
到8月4日,意军集中近3万人开始进攻索马里,索马里的英军只有2500多人,英军只得向后撤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很快,来自印度的英军英印第5师抵达此地,这支部队有约一万人,是由英国军人与印度军人组成的混合部队,印,英国士兵比例为5:3,军官都是为英国人,英国非洲军队总指挥韦维尔爵士决定将这支部队部与另一位将领普拉特爵士指挥的部队会合投入对意军的反击。
1941年1月17日,普拉特率由苏丹、英国和印度士兵组成部队出击,部队代号“羚羊”,这支混合组成的部队极具很强的战斗力和突击能力。
在意军5个精锐营据险而守的克鲁峡谷,"羚羊"部队受到了意军的正面阻击,英军一面从正面攻击意军,一面出一支奇兵从意军背后发起攻击,意军被打得溃不成军,急忙逃回设防最坚固的要塞、群山环绕的克仑镇。
克仑要塞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意军在克鲁峡谷失守后将全部精锐部队集中到此地。克仑要塞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山峰林立,是一个由天险构成的难以攻击的堡垒。其主峰是多洛戈罗多克峰,在它的周围有金马仑岭,帆船峰,尖塔岭,小高岭等山峰,通向要塞的唯一通道唐戈拉斯峡谷中一条大路已被意军用炸药炸塌。
意军在主峰及各制高点依托天险用混凝土建造了很多阵地,凡是挖得动的地方都挖掘了工事和掩体,在重要的支撑点上修筑了碉堡。只有坚固的岩石,挖不动的地方没有修工事。即使是满山遍野的砾石和丛生的荆棘上也布置了层层的铁丝网障碍,意军的步兵,炮兵凭高而守,在后方起飞的空军支援下控制着克仑山口,以保护山后的克仑镇。
英军"羚羊"部队若想攻下克仑山口只能仰面强攻山峰,占领主峰及各制高点从而夺取山后的克仑镇。英军一旦夺取了克仑镇就可以进入平原,意军将无险可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羚羊”部队与2月3日出动两个营的英军向天险中的意军阵地发起攻击,英军士兵冒着意军强大的炮火和机枪扫射,经4个小时激战夺取了意军的一个战斗据点--金马伦岭。当晚,一个营的英军借夜色掩护,突袭另一个制高点帆船峰。意军由于倚仗天险,又是黑夜致使防范松懈,很快被英军赶下高地。
第二天一早,企图夺回帆船峰的意军发动猛烈炮击,密集的炮火将山峰笼罩在硝烟迷雾之中,守卫的英军死伤惨重。在强大炮火的掩护,意军将英军打下山去夺回了帆船峰。并接着疯狂炮击和进攻金马伦岭,但并未拿下金马仑岭。
之后意军开始昼夜不停地袭击金马仑岭上的英军。意军大口径迫击炮杀伤力极强,雨点般的迫击炮弹在岭上四处爆炸,弹片和碎石横飞。压得岭上的英军抬不起头来,只得紧贴在灼热的地面上。但英军没有屈服也没有退却,反而一有机会就主动派出小股部队反击意军。
这边意军炮击金马仑岭,在另一处阵地上,英军集中120门火炮轰击意军坚守的多洛戈罗多克山。英军猛烈的炮击过后,出动步兵进攻。但每当英军步兵接近意军阵地时,意军各种口径的火炮便一齐倾泻下来,给冲锋的英军以毁灭性打击。经过英军士兵反复冲锋,只有30名英军勇士冲上了意军阵地,占领了多洛戈罗多克山。
被赶下山的意军发动了接二连三的反扑,一次比一次凶猛冲锋,在意军的强烈反击下,英军守不住开始回撤,30人中只有9人退回自己的阵地上。意军炮火继续不间断地轰击英军阵地,意军飞机也出动轰炸,在烈日下的炎烤,空中落下的炸弹下英军饱受折磨。
英军指挥普拉特将军决定在帆船峰上建一个炮兵观察哨,以消灭隐蔽的意军炮兵,压制敌人的炮火为进攻部队开辟道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月10日,英军旁遮普营出击,他们在英军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冲上山峰,用刺刀和手榴弹消灭了守军。
说到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英印军队中的印度兵。自从英国将印度据为自己的殖民地后就招募印度人参加英印混编部队。英印军的军官都是英国人,士兵少部分是英国人,大部分是印度人,其中著名的山地人廓尔廓兵最为勇猛,这些来自喜马拉亚高山上的山民,身材矮小却特别吃苦耐劳,英勇无比,他们每人都有一把廓尔廓刀,特别擅长爬山,悬崖峭壁难不倒他们,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是他们的强项。曾有英军将领高度评价他们说:“他们从不要求炮火支援,从不知道投降,最善于用刀与敌人搏斗,是世界最好的山地战士。“
这些印度士兵来到非洲大地为英帝国作战,一直以英勇顽强著称,虽然他们来自山地很能吃苦,但非洲炎热的气候与他们的家乡不一样,这里的气候更干燥,而若想发挥他们短兵搏斗的长处又要冲过密集的炮活,但印度士兵们在战斗中的表现令人叫绝在克仑战役的山地战中,如果没有他们,以后英意两军的惨烈激战中谁能赢真不好说。
占领山峰的旁遮普营战士立足未稳就遭到意军炮火的沉重打击,一个营几百人转眼间只剩下几十人。但此次冲峰的目的达到了,英军在山上建立了观察哨,开始指引英军炮兵消灭几处意军炮兵阵地。
为了消灭英军的炮兵观察哨,当夜意军便发动了反扑。黑夜之中英军阵地弹雨如注,炮火连天,紧接着爆发了残酷的白刃战,英军280多名官兵战死,炮兵观察哨被消灭,英军再次被赶下山峰。
以后英军又多次发动进攻企图夺回山峰,但都未能如愿,英军只得放弃攻下的阵地。这使英军指挥官感到攻下要塞实在是太艰难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然而,克仑要塞必须攻克!据情报,沙漠之狐隆美尔正指挥他麾下精锐的德军准备发动一场正面攻势。那将威胁到苏伊士运河及英国在非洲的命脉,如果大批英军被牵制而攻不下克仑要塞,非洲局势形势将更严峻。
英军准备用一个月时间做进攻部署。英军凿井取水,维修装备,秘密挖掘坑道。在此期间,英军停止进攻全力准备。
这一个月,固守在金马伦岭上的两营英军是最艰苦最难熬的了。他们冒着酷热和意军猛烈的炮火,打退意军一次次反扑。此时,一直以绅士风度自豪的英军干出了一件残酷的事:他们不留任何俘虏,抓到意大利兵就推下悬崖,被推下去的意大利兵很多一时没有被摔死,挂在悬崖峭壁凄惨地嚎叫,这种回荡在山谷的惨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英军之所以一改风格这样做不是疯了,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一名意大利军官在投降后,当英军士兵接近他时,他忽然向英军士兵甩手榴弹,当场炸死了几个英军,这种不守战场规矩的行为激怒了英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惨烈的场面。
金马仑岭上的英军顽强坚守,山下的英军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进攻部队开展山地实战训练,使士兵能够适应山地作战。英国皇家空军袭击了意军几座飞机场,逐步夺回空中优势。意大利人也没闲着,他们千方百计加固工事和阵地,准备在英军进攻时给英军沉重的打击。
一个月后,英军做好了一切进攻准备,进攻部队"羚羊"的指挥官改由梅塞维旅长指挥,3月1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1985年前的这一天。罗马皇帝恺撒遇刺,梅塞维旅长决定在这一天发动进攻,给意大利人致命的一刺。
3月14日夜,英军第5英印师进入阵地后,等待兄弟部队英印第4师夺取帆船峰和另一座名叫桑奇尔的山峰的消息。
3月15日黎明,克仑地区上空电闪雷鸣,雷声在群山间隆隆回响,仿佛是老天爷对即将开始的血战发怒。但英军却借着老天爷的怒吼发出了更震耳的炮火声,炮火声之大盖过了滚滚雷声。在英军炮火之下意军占领的山峰化为一片火海。
炮火之中,英军金马伦营开始冲锋。英军战士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上攀登,他们穿过道道铁丝网和荆棘,迎着意军从岩石后和山洞中拼命向英军投下的炸弹,前赴后继不顾一切地向上冲,成群的英军倒下,后面冲上来的士兵踩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冲锋。英军付出了8名军官和280名士兵的代价,经过血腥撕杀终于从意军手中夺取了两座险恶的山峰。
隧道内的英军冲了出去,冲向还没睁开眼的意军,两个多小时激战后,英军夺取了预定目标。自克仑战役打响后,一直顽强作战的意大利军队精神垮了,很多意大利士兵开始举起双手投降。
唐戈拉斯峡谷的左侧被英军控制后,多洛戈罗多克山上的守军冒着意军的枪炮,一步步逼近峡谷右侧的意军阵地,他们终于夺取了右侧的一些山头。控制了峡谷后的英军立刻清理峡谷。英军工兵们冒着意军炮火在峡谷中以最快速度清理被封死的通道。意军发现无法阻止英军前进,开始后撤。
3月26日下午,意军再次重新集结兵力,以坦克和重炮为掩护,对丢失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马拉塔营的士兵打退了意军三次进攻,使意军这种强弩之末的进攻未能奏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月27日凌晨4时30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英军用猛烈炮火再次轰击意军阵地。而意军却没有任何还击的迹象,这是53天苦战以来的第一次。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这里时,意军阵地上徐徐举起一面白旗,苦战几十个昼夜的英军官兵此时此刻欢呼起来,意军彻底被打垮了!
英军工兵历尽艰苦奋力清理唐戈拉斯峡谷,终于打开了一条不足4米宽的通道,英军坦克和装甲车隆隆驶过,对意军发起最后的攻击。上午10点,当英军坦克,装甲车开到克仑平原时,发现意军已经逃跑。
守卫制高点饱经磨难和战火考验的西约克郡兵也加入到总攻的行列。他们在一条已干涸的河道里集结。河床里布满了意军士兵的尸体和牲畜尸体以及被炸毁的各种军车。苦战10昼夜的不到休息的西约克郡士兵不在这条尸体遍地的河床里喘息片刻。
克仑要塞被英军攻克后,英军于4月1日攻占阿斯马拉城,4月8日,驻马萨瓦城的意军投降。自此,克仑战役宣告结束,克仑战役自1月19日开始到4月8日共进行了70余天,英军投入了两个师的兵力,共歼灭65个营的意军,俘虏意军4万多,彻底打垮了意军在东北非的攻势。
克仑战役是一场二战中异常残酷的战役,她的残酷程度不亚于二战中的任何一场战役,从战役的过程看,这是一场山地战,战术上双方都使用了山地战防守,反击,夺取等几乎所有山地战战术,从使用的兵器上看,交战双方都动用了大量的火炮及坦克,装甲车等陆战兵器,双方空军都投入了战斗。双方都发动了多次的冲锋,反冲锋,夜战及突袭战,惨烈的白刃战在每次夺取与反夺取制高点的战斗中都有发生。交战双方都在拼火力拼兵力拼意志拼顽强。双方部队中有欧洲人,亚洲人,非洲人,兵员的组成几乎包括了各色人种。整个战役期间英军以惊人的毅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夺取了一座座依托险恶的山峰和高地以及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天然堡垒,打败了意大利军队。而意军表现出的顽强与勇敢也是二战中少有的。两支作战顽强的军队碰到一起,最后倒下者不是败在战术上,完全是败在战斗意志上。
克仑战役的战略意义之重大,在于由于英军取得了克仑战役的胜利,从而保住了对东北非的控制,当来自印度,澳大利亚,东非等英国的殖民地,装载着战略物资及补充兵员的飞机横穿非洲空中航线及满载的船舶航行于红海海上航线时,这些对作战极为重要的物资与兵员的安全有了保证。到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线后,美国对英国的援助船只得以顺利通过红海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从而保证了盟军在中东,在地中海,在南欧战胜法西斯。克仑战役之后,英军可以腾出兵力全力对付北非的隆美尔率领的德军,以保卫苏伊士运河。如果没有克仑战役的胜利,意军依然控制着克仑要塞及东北非地区,上述所有都将受到威胁,克仑战役之后的北非战役英军将无法对阵隆美尔的德军。设想一下,如果苏伊士运河被德军占领,非洲的空中航线及红海海上航线无法运送物资及兵员,在北非,在地中海,在南欧,盟军将一筹莫展,希特勒前出印度洋的美梦也许就不是空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至于在二战后人们普遍对克仑战役关注不够,甚至战后英国在颁发勋章时,克仑战役的参战者竟没有一人得到这种金星勋章的原因,只能说虽然英军在克仑战役中打得残酷顽强并取得了克仑战役的胜利,但由于后来的非洲作战中,英军与盟军共同对付入侵非洲的德军的各战役,因德军统帅隆美尔的“沙漠之狐”的名气之大,打败隆美尔使所有参战的英军,盟军将领都得到了极大的声誉,同时克仑战役中意军表现出来的顽强与战斗力在此战后再没有一次出色的表现,使人们对打败意大利军队普遍认为没什么神奇,这些都无形中降低了克仑战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