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资源并购政策风险抬头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银莲
中国的海外并购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尽管充裕的资金保障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有力前提,但和2009年相比,随着经济的复苏,更多的国家开始布局资源储备,从事并购业务的环球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张昕提醒说,矿产国的政策性风险甚至政府势力的影响力正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环境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政策性风险上升明显
澳洲、加拿大等传统资源大国的并购机会正在减少。
如2009年,44%的并购项目发生在发达国家,而2010年以来,南美洲、中亚等地区则成为新的热点。德勤9月7日发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亦证实,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活跃的矿业、油气业等资源、能源类产业中,非洲正代替澳大利亚、加拿大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土。
“这些新兴热点国家的共同特点是政策性风险较高,矿产品质不明确以及需要在当地进行更多的辅助性基础项目投资。”My steel钢铁分析师曾节胜表示。这种大型的资源类并购项目不仅动辄涉资上亿元,其从前期的协议签署,到两国相关部门的批准,再到后期的开采经营,整个过程通常要持续数年。这期间,当地的政局变化、政策变动等都有可能对投资结果产生影响。其中,政策性风险尤其需要引起中国企业的关注。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矿产资源海外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分析报告显示,非洲地区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部分非洲国家不同程度上卷入过战乱。政变上台的政府对于国内局势和能源矿产的控制力度趋于收紧。例如2009年3月,马达加斯加发生的政治事件使得马达加斯加独立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新政府迅速地搁置了所有的矿业合同,以审查税收和权利金。同样在非洲,几内亚军政府以安全名义废止Rusal公司对Friguia的并购,同时没收力拓Simandou铁矿项目的一半份额。
拉丁美洲国家除了政府中党派斗争有可能引发政局动荡外,近年来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和浮动汇率制也提升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例如阿根廷政府比索贬值,使得该国投资资产缩水。
“最近颇受关注的菲律宾其实是国内不少企业新近关注的一个潜在投资区域。金、铜、镍、铝、铬、钴、银、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但对于想到该国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来自其政权与当地宗教组织之间的博弈或许应纳入投资风险的考虑。”一位长期从事国际投资政策风险分析的咨询机构分析师表示,因为当地天主教会在矿产最丰富的南部棉兰岛等地区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极大的话语权。该教会曾公开反对采矿。新总统阿基诺三世自6月上任之后未来一年内,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对于开放采矿业的优惠政策预计将极为谨慎。
除了政局变化,大量资本的涌入,也使得东道国政府希望从这些跨国并购中获得利益。澳大利亚政府计划从2012年7月开始,对资源开采类企业开征高达40%的资源税。
2009年8月,蒙古议会曾通过矿产资源法修订案,大幅降低了投资者矿业开发税。刺激外来资本进入。而2010年4月底,该国就颁布总统令,无限期停止颁发新的探矿证并停止转让探矿证、采矿证。为了继续在蒙古市场的投资,企业开始采取股权合作的方式在蒙古进行投资。
然而,根据蒙古国矿产能源部网站上披露的投资政策,目前蒙古已确立了15个战略性的重大矿。对于这些矿产,如果国家参与了前期开采投入的,股权要占到51%以上;如果没有参与的,则国家不低于34%的股份。
“蒙古到目前并未签署矿业开采的稳定性协议,依照目前其国家对于矿产的参与程度,目前所依据的蒙古《矿产法》每一次修订都引发投资者的担忧。”专门研究海外矿产投资的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牛女士提醒,2008年蒙古国政府曾将开采砂金的权利金由2.5%提高到7.5%,创造了世界上最高的权利金征收标准。而投资当地砂金产业的企业的部分利润就这样“被转移”了。
据悉,针对蒙古和菲律宾这两个地区矿业投资环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在近期出局专项投资风险报告。
学会规避风险
“投资必然面临风险,而中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强与我们的投资结构有一定关系。”洛希尔投资银行北京首席代表朴学谦说,“我国企业向海外投资,中国矿业企业在收购海外资产时,习惯于目标全部买下,在不熟悉东道国政治、经济背景的情况下全资进入,就独自承担很多政治、经营和社会风险。”
“依照我们曾经运作的经验,在海外投资中,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要明白自己的投资与当地哪些利益集团有所关联。如果能够依靠当地利益集团建立起持久关系,培育不同利益集团的关系网络,将能够规避或者减少投资风险。例如,提前获得政策变动趋势等等。在运作中,除了现金收购,多种形式的股权合作方式应该灵活应用。适当加强与东道国发展银行和其他融资机构的合作也将有助于企业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判断当地的风险局势。”
他提示,企业应该逐渐将投资分散到更多区域,而不是集中在某几个国家或矿产,以避免目的地国家的审批限制以及市场风险。在这方面,日本企业是个榜样。据公开资料统计,日本三井本综合商社,在海外矿产投资项目中往往只占5%~10%股份,并不控股,也不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但他却是目前全球第四大铁矿石出口商,甚至控制中国6亿多吨铁矿石的运输权。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额为500亿美元,对进口的依存度为61%左右,铜和钾的依存度甚至高达70%。以铁矿石为例,中国企业铁矿石海外权益资源量约8000万吨左右,占进口量的比重只有12%,而日本境外权益量占进口量的比重是53.8%。这个差别正是因为日本公司控制的境外铁矿石供应比重远远高于中国。
作为矿石资源的需求大国,中国却是始终陷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定价权的尴尬境地。海外购矿是保障矿产供应的必行之路。大手笔的投资案例频现的同时,投资风险管理也正在成为企业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