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官渡之战的悬疑:曹操真是以一敌十,大胜袁绍?

官渡之战的悬疑:曹操真是以一敌十,大胜袁绍?

       长乐居士

  传统的历史观念的表述中,公元200年曹军在官渡之胜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之一。不少权威的历史学著作中更是以类似于“曹操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在官渡大败地广兵强的袁绍”来加以描述。

  近来,在网上有些博客,引经据典,不但否定了以一破十,而且认定曹、袁军兵力大体相当。其根据主要是什么呢?一是从曹军控制的地域看,曹操势力不弱于袁绍;二是从曹军发展史、兵源看,曹军兵力应不少于袁;三是从曹军的屯田成就看,曹操可以供养大量的军队。

  看起来,这样说也是有理由的,所以,需要认真加以分析。

  一、地盘

  袁绍当时据有冀青并幽四州,即现在的河北全境、山西、山东大部及河南的北部。而曹操据有兖豫司徐四州,即现在河南省大部、山东东南部及山西、陕西、苏北小部分。相比之下,势力应差不多。但实际情况却有很大差别。

  袁绍的主要根据地冀州,是北方破坏较少的最富有的大州,在官渡之战前九年(191年)就已经据有。以后逐次获得其它三州。

  而曹操的最初根据地是兖州,在官渡之战前六年前(194年)被吕布偷袭夺走,曹操几乎没有存身之地,第二年才收复。官渡之战前四年前(196年)借迎汉帝的名义,获得豫州司州大片土地,但并未全部控制。如关中地区是官渡之战的前一年(199年)才派人去安抚的。虽然官渡之战前两年(198年)杀吕布占有徐州,但就在官渡之战开战之际,刘备又据徐州反。在官渡之战中,刘备还据豫州的汝南郡起兵反曹操。可见曹操所占地区远非袁绍多年经营的四州那样稳固。

  此外,曹操所具有四州本是人口密度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但也是在汉末大混战中,破坏最惨重的地区,大量士民逃离。曹丕当皇帝后还想从冀州向河南移民十万户,可见冀州之富和曹操占有地区之荒凉。

  可见曹操所据四州既不完整,破损最惨重,也不稳固。从地盘上看,确是袁强曹弱。

  二、兵力

  有人认为既然曹操起兵时已经有五千兵力,以后胜多败少,收编部队肯定不少。计算起来应几十万,不会比袁绍少。实际上,当时能有多少兵,关键在于能有多少粮食养活他们,不至于溃散。曹操所据有的是饱经战乱反复蹂躏的地盘,他是不可能养大量军队的,至少比袁绍所能养的军队少很多。何况,曹操所据许多地区并不稳定,必须驻兵,还得在南方驻兵防孙策和刘表,能集中到官渡来的兵力也不可能是曹操的全部。

  有人喜欢讲曹操在曾接受三十万黄巾投降,且择其精锐组成青州军,似乎是曹军的主力。实际上,青州军既不强,数量也不很大。这可以由下面两件事得到佐证:

  194年曹操和吕布作战,吕布先以骑兵冲击青州军,青州军逃跑,曹军大败,曹操“坠马,烧左手”,有惊有险。可见青州军是曹军中薄弱部。

  197年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军败退,青州军抢掠,于禁率手下数百人“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军跑到曹操那里去告状。以此观之,能以数百人讨之(其中有杀伤之事),说青州军千人或稍多,也还可能,说他们万人或更多,是不可信的。

  可见不能以史载曹操受三十万黄巾降,就认定曹操兵力就有极大增加。同样也不能因曹操曾打过不少胜仗,就判断他的兵员就很多。

  三、屯田

  196年秋曹操下令开始屯田。有人以《三国志》中裴松之注中引《魏书》“是岁(196年)乃募民屯田许下(指许昌附近)。得谷百万斛。”为根据,认为屯田使曹操当年就得到大量粮食,因而曹军不会因缺粮而不能扩张军队。

  虽然引文中“得谷百万斛”可以解释为当年所得,但因屯田令是秋天才下的,这是绝不可能的。而且,一般说来,在屯田的前一、二年,根本无法收租税。在下屯田令后的第二年,曹操攻袁术,还因缺粮以小斗发军人口粮,为防止兵变杀主管人员,就可证明曹操手中粮并不多。

  在《三国志?卷十一》袁焕传中载:“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可见屯田并非一帆风顺。屯田的负责人先后为枣祗、任峻及国渊,国渊应是在比较晚的时间才主管此事的。在《三国志?卷十一》他的传中说他采取了很多措施,才在“五年中仓廪丰实”。可见,屯田能见成效绝非易事。至于具体何时才得到大量粮食,史无明载,无法妄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屯田不可能立竿见影。从下屯田令到官渡之战中间只有三个收获季节,不能设想曹军已经根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

  认为曹军因屯田就能大量扩张,以至于在实力上和军力上都可能和袁绍比肩,是不合适的。

  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官渡之战前,确是袁强曹弱。例如:

  199年袁绍准备进攻许昌时,“(曹方的)诸将以为不敌。”(三国志武帝记建安四年)

  200年荀攸向曹操进言:“今兵少不敌。”(武帝记建安五年)

  200年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