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穆时代”埃及何去何从
来源:南方日报
继8月3日首次出庭受审后,昨日穆巴拉克迎来“笼中二审”。“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会是怎么样的?美国的中东政策会有何改变?本报特邀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中东问题专家殷罡,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东问题专家王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问题专家时殷弘就此进行解读。
埃及难成伊斯兰国家
南方日报:作为此次埃及推翻穆巴拉克的主力??穆斯林兄弟会,在穆巴拉克下台不久便决定建立自己的政党。若穆斯林兄弟会获得多数席位,今后的埃及会发展成为伊斯兰国家吗?
殷罡:人们一般认为,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激进的伊斯兰宗教组织,但是近年来,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已经明显地温和化。它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在阿拉伯国家生存、发展、壮大、掌权的理智政党。
王联:这种可能性很低。自1952年纳赛尔革命以后,埃及基本上算是一个相对世俗化的国家了。要试图从一个世俗的路线转到伊斯兰的路线上去,难度挺大的。一方面,穆斯林兄弟会在组建“自由与正义党”后公开表示过,政党将独立于穆斯林兄弟会,并向基督徒与妇女开放。另一方面,对于拥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和地缘战略意义的埃及,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不会容许其走上伊斯兰教国家的发展道路。
美国能逼老穆交权却难以影响卡扎菲
南方日报: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中东剧变中,有一个“有趣”现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坚持抵抗,至今仍手握政权,穆巴拉克主动交权,却面临全民审判。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殷罡:这两个国家状况不同。在利比亚,没有民主、议会、政党这些概念,一直是卡扎菲说了算;在埃及,则是多党存在,而且受美国的影响比较深。因此,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对待民众诉求方面采取的措施也会不一样。在埃及爆发民主运动的初期,穆巴拉克想采取一种逐步、稳健的方式交出权力。但是到了后期,穆巴拉克家庭内部在交权问题上出现分歧,最终埃及军方和美国中情局联手发动了政变,把穆巴拉克强制地送到西奈半岛。利比亚实行的是家族统治,利比亚政治动荡的初期,就表现出一种众叛亲不离的状态,很多人离开他了,但是亲属没有背叛他,而且他有很强的军事力量。
王联:第一,埃及的政治和地缘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利比亚,美国希望通过幕后的力量对穆巴拉克施加压力迫使其下台,使军方能够暂时管理国家,从而为美国赢得时间,并为未来的以苏伊士运河为中心的地缘政治重新洗牌、重新布局。
第二,在过去30年,美国和埃及事实上是一种同盟国家的关系,穆巴拉克同美国历届领导人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往,这暗示着美国有能力施加压力迫使穆巴拉克交权。而对于卡扎菲来说,美国与利比亚的政治关系恢复大概是在2005年,在此之前,美利关系几乎是不共戴天的敌对关系,美国及欧洲国家很难对卡扎菲直接施加影响。
中东政治强人会避免政治清算
南方日报:对穆巴拉克的审判将对也门、叙利亚及利比亚领导人的决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若穆巴拉克最终被判处死刑,上述国家领导人会为了避免下台而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和对策吗?
殷罡:这个时候,如果卡扎菲不做军事上的坚决抵抗,那他的下场会很悲惨,穆巴拉克的下场让他明白了,他必须抵抗到底才有出路。
王联:对也门、叙利亚、利比亚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会产生很负面的影响。如果交权,他们可能会走向如穆巴拉克受审这样一种道路。如果不交权,撑下去,也许还能保持现状,所以他们抱有侥幸心态。对于这样长期掌权的政治人物来说,他们会尽量避免来一场政治清算,即便下台,他们也会试图在下台前谈妥未来的政治安排等问题。
南方日报:埃及公开审问被推翻政权的国家领导人,在阿拉伯国家中是首例。在这场风云突变的政治风暴之后,阿拉伯世界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殷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东会出现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的并存。中东国家的发展,根据每个国家国情和历史文化的不同,并不存在一种总体的、均衡的发展。同时,这场民主运动对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是一种推进,甚至对以色列的社会变革也有推动作用。
王联:对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连锁政治变革,我觉得可能性不是特别大。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但由于教派和地缘政治的差异,他最终没能把伊斯兰革命输送到伊朗以外的其他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方向,不会在阿拉伯世界特别是海湾那些君主立宪国家中间成为主流,当地领导人及美欧等外部势力,不会容忍在当前混乱局势下出现更多的麻烦。
美式民主难在中东推行
南方日报:穆斯林兄弟会等宗教势力将有可能营造一个脱美甚至反美的埃及。据您的观察,美国如何对待这支即将崛起的政治新秀?
时殷弘:美国当然很警惕穆斯林兄弟会,穆斯林兄弟会参与埃及政治生活的程度正在增加。美国在密切关注局势,但并没有过多的公开插手,而是处于一种坐观其变的状态。
南方日报:美国的中东政策会有何转变?
殷罡:美国同中东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打交道的对象变了,但美国的中东政策依然是:维持稳定。
王联:在动乱刚开始的时候,希拉里国务卿曾经说“穆斯林兄弟会从来就不是埃及的合法代表,美国不会同它打交道”,但不久前,美国开始和穆斯林兄弟会接触。“没有永久的盟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套用这句话正合适。美国政府正在改变过去相对僵硬的立场,试图跟有可能赢得选举,或至少在议会中将占据较大影响力的政治组织、宗教团体展开接触,从而最大限度地来维护美国在当地的利益。
时殷弘:美式民主在中东的推行永远也执行不了,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美国并没有想要恢复前总统小布什“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全盘纲领。对于美国来说,现在总的大方向是:响应示威民众,维护美国在埃及的威望,使埃及的社会大众不至于反美,从而维护美国在埃及、中东的战略利益。
美国中东政策很复杂,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具体国情不一样,美国采取的政策也因此有所差异。在巴林、沙特、也门,美国比较倾向于防止变革过于激进。
南方日报:在埃及,军人干政传统下的威权主义体制由来已久。公审穆巴拉克是否宣告个人威权即将终结?后穆巴拉克时代是继续轮回于军方掌权的泥淖,还是新的民主的开始?
殷罡:我认为,埃及正在走向民主化,如果这种民主进程过渡顺利的话,军人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一种适当的地位,不干涉政治。但是目前埃及正处于过渡阶段,军方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作用这一点上,不会做得太彻底。毕竟军方完全放弃干预可能对埃及的民主化进程不利。
后穆巴拉克时代,我想穆斯林兄弟会应该也有比较成熟的打算。如果穆斯林兄弟会能够控制埃及的局势,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与此同时,埃及也存在着很多世俗政党,他们今后也会同穆斯林兄弟会的力量、同宗教力量展开一种民主体制下的竞争。如果这种竞争是和平的,那么对埃及来说是好事,反之就比较麻烦。
王联: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一个人像穆巴拉克那样,个人独揽权力30年,而最高军事委员会的那些将领们,他们本身也不具备穆巴拉克这样的政治威望。未来,埃及比较可能进入一个混乱、动荡的发展时期。
对后穆巴拉克时代是一个新的民主时代的说法,我表示怀疑。也许埃及未来10年的政治发展,会像50年代土耳其那样进入到一个政治动荡、议会多党的发展阶段,但埃及的军方并没有土耳其那样根深蒂固的军人干政传统。总的来说,埃及的民主在开始阶段会是一种混乱的民主,更多意义上会依赖于外部的大国。从国际政治角度来说,美国影响力不容忽视;从地区政治角度上说,沙特会扮演某个重要角色。
(殷罡 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中东问题专家;王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东问题专家;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问题专家;赖竞超 南方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