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菲律宾首富进军中国零售市场 净资产达91亿美元

菲律宾首富进军中国零售市场 净资产达91亿美元

《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孙广勇 施至成

  比起李嘉诚、郭台铭来,87岁的施至成在中国大陆不算耳熟能详,但在菲律宾,他和他的家族企业却无人不知。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公布了2012年菲律宾富豪排行榜,有“商场大王”之称的施至成以91亿美元的净资产蝉联菲律宾首富。从2008年开始,他已经连续5年稳居此位,成为菲律宾华商的代表人物。

  华商在菲律宾商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次排行榜上,名列前10位的富豪中至少有7位是华人,而施至成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菲律宾《利润》杂志发行人卡尔?克雷杰用“狐狸”一词来形容他,因为“对于购物中心的投资,他从未犯过错误,一次也没有”。

  从小鞋店起家

  “许多年前,一个陌生的小男孩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身无分文,也不知道英语或他加禄语(菲律宾主要语言之一)为何物。”这是施至成2002年在菲律宾戴拉萨大学演讲时的开场白。

  施至成祖籍中国福建晋江,父母早年去菲律宾做生意。1936年,不满12岁的施至成坐船漂洋过海,到菲律宾找父母。当时,一家人十分困顿,父母用全部积蓄开了间小杂货铺,卖蔬菜、干货和日用品。这种杂货铺被当地华人称为“菜仔店”,十分窄小。每天晚上,施至成必须先清理好柜台才能腾出地方睡觉。

  初到菲律宾时,施至成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心里想的主要还是帮助父亲维持家计。不久,二战爆发,小杂货铺遭到毁灭性破坏。父亲无奈之下回国,施至成却选择继续留在菲律宾。为了完成学业,他想方设法谋生,除了继续卖食杂,还在鞋店里当学徒,甚至做了一段时间鞋匠。

  22岁时,施至成大学毕业了。当时二战刚刚结束,物质生活非常匮乏,很多菲律宾人没有鞋穿。施至成注意到这一点后,便在卖食杂的同时卖鞋,没想到生意越来越好。从此,他开始涉足鞋店生意,到1948年末,他已经成了一家大鞋店的合伙人。施至成对鞋子生意很有兴趣和感情,这也是他后来的购物中心一直叫做“鞋庄”(SM,英文SHOEMART的缩写)的原因之一。

  事业初期,施至成到处寻找货源,足迹遍布欧美。20世纪50年代只有螺旋桨飞机,去一次美国要颠簸40个小时,施至成经常飞往美国波士顿和纽约取经,研究怎样提高鞋子产量、设计出更好的款式,并观察当地人如何做生意。1958年,施至成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设了第一家“鞋庄”。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开始出现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超级商场,这种新的经营形式对施至成有很大启发,他逐渐对零售业产生了兴趣。“我妈妈在鞋店里加了柜台卖童装。渐渐的,女装加了进来,男装和饰品也加了进来,我们经营的已不止是一家鞋店了。”施至成的大女儿施蒂丝曾回忆说。

  1972年,在经营了多年鞋店生意之后,施至成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张,在马尼拉开设了第一家自己的百货商场。

  靠“一站式”商场称霸

  有了商场,施至成又想开综合性的大型购物中心。1985年,他的第一家“鞋庄”购物商场终于开业。它占地17公顷,可出租面积26万平方米。不过,这个庞然大物当时在业界招致一片质疑。因为它位于马尼拉北部郊区的奎松市,当时属于萧条闭塞之地。许多人认为该商场注定门庭冷落,但结果却出人意料。施蒂丝回忆说:“最初,顾客三三两两,没过多久便像潮水般涌来,我们已经被接受了。”

  第一家大型购物商场的成功令施至成的事业进入了高速扩展期,也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菲律宾的零售业格局。不久,更大的机遇接踵而至。1986年,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在实行了近20年的军事管制后下台,施至成预感到,随着社会生活逐渐开放,零售业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果断地在首都地区购买大片土地,建立起一个又一个购物中心,他的企业也开始从单纯的零售逐渐转向房地产开发和购物中心管理。与此同时,一种新的商场经营理念在菲律宾被施至成推广开了,即“一站式”购物体验。

  所谓“一站式”购物,即通过齐全的商品和全方位的服务,让顾客一次性购齐所需要的全部商品,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种商业理念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用施至成的话说:“我将美国模式带到了菲律宾,并改良创新,比如新增了滑冰场等娱乐场所。在这里,每逢节假日,顾客可以吃住玩一起进行,待两天再高兴地回家。这就是我们商场的不同之处。”

  施至成还根据菲律宾人爱看电影的习惯,在每一家购物中心内都设立了电影院,并配备了相关的娱乐设施,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菲律宾人的生活方式。过去,菲律宾人每周末都会去做礼拜,然后去公园或海边;而现在,他们可以到有中央空调的购物中心避暑,同时享受全方位购物的乐趣,购物中心也成了人们聚会的场所。

  做事不怕慢半拍

  施至成常说:“商人应该具备一双鹰眼,当机遇突然降临时,你必须时刻准备抓住它,否则会很快落入其他人手中。”这种机遇,除了商机之外,还包括对于政策、文化的敏锐把握。

  施至成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将购物中心的营业面积出租给其他商家,获取的利润将远远大于在相同面积上销售自己的产品,而且租金来源稳定,几乎无需环节繁琐的资金再投入。

  菲律宾宪法禁止外国企业在菲拥有土地等不动产,在40年的时间里,无论政府如何更迭,这条法律条文丝毫没有改变。因此,大量海外企业对菲律宾市场垂涎许久却苦无机会。施至成充分把握了这一点,通过自己的购物中心为国外企业提供了入驻商机,自己也赚了大把的钱。现在,施至成旗下的各个购物中心和超市每周末的客流量达300万人次,商场营业面积的出租率总能保持在90%以上。

  据身边人透露,施至成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慢半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事都要停三停,不要求快,要求稳。”每次决策之前,他都要听取多方汇报,然后仔细地思考。曾经有人质疑:停三停的话,不怕失去很多机遇吗?施至成回答:如果一件事情能够经受住“停三停”的压力,那么这件事情的成功就没有问题。

  在“停三停”加“慢半拍”的指导下,施至成目前拥有了36家连锁购物中心,111家超市、家电中心、五金店、玩具店和家具店等,他的集团还拥有菲律宾第二大银行“金融银行”。

  耄耋之年看好中国内地

  1992年,施至成在故乡晋江投资建造了中国内地第一座自己品牌的购物中心,当时很多人反对,因为晋江只是一个县级市。“但我很坚持。我可以到中国任何发达的省份去做,但来这里做,完全是为了家乡。”在一片质疑声中,施至成在晋江罗山福埔这块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出巨资兴建了建筑面积为17.6万平方米的购物广场。没想到,建成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开业,而这一等就是10多年。“这得用很多的心神去投资和创造,不是现成的,也不是简单的,一切都很艰苦。”施至成曾经这样感叹,却没有打消长远的投资计划。

  除了情感因素,即将饱和的菲律宾零售业市场,也迫使施至成把眼光投向本土以外的地方。菲律宾人口只有9000多万,新的购物中心仍在不断建成,要继续维持和发展,必须开拓国际市场。在施至成看来,中国的购物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大多数的发展还不专业,而且其建设成本比菲律宾低,商铺租金则比菲律宾高,另外,中国的人均经济指标已经超过菲律宾,人口又是菲律宾的10多倍,因此,中国是发展购物中心的理想市场。2002年,施至成在厦门投资兴建了其集团在内地第一家真正的购物中心,2007年又开到了成都。目前,其集团在中国苏州、重庆、淄博、天津等城市拥有自己的产业,施至成计划到2013年时,每年能在中国开设3家新商场。

  美满的家庭生活

  施至成的两女四子都是在菲律宾长大的,现在有孙辈18个,每一个都会讲闽南话,因为这是施至成订立的家训,而这家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后代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尽管施家资产过亿,但施至成的生活很简朴,并教育其子女从小节俭。据说,大家最怕的就是和施至成出去吃饭,因为他容不得一点浪费。如果菜点得太多,就非得看着所有人把菜吃完了才肯离席。“即使席上只剩下两个丸子,他都要打包。”

  目前,年近九旬的施至成依然担任着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但公司的日常运作主要由他的子女们来打理:儿子施汉生担任公司总裁,主要负责零售业务;施俊龙任副董事长,主攻房产业务;二女儿伊丽莎白运营酒店和会展业务;施汉铭和施俊麟分别负责购物中心和超级市场。而施至成的大女儿、负责零售和金融业务的施蒂丝,曾经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商界50名女强人之一。

  作为6个子女中的老大,施蒂丝经常被媒体称为施至成的继承人,但她本人并不这样认为。施蒂丝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充当管理协调者的角色,“我无意成为集团的领导者。即使是现在,我也没有领导什么??我只是在维护中枢的运转。”但在菲律宾商界的其他人看来,施蒂丝扮演的角色绝不止于此。“在菲律宾内外,她备受尊敬,时间已经证明,她有能力继承其父的衣钵。”

  现在的施至成仍然时常到自己的购物商场巡视。每到一处卖场,他必看三样东西:海鲜、熟食和厕所。他说,看海鲜和熟食的新鲜程度,可以判断商场客流情况;看厕所是否干净则能反映商场的管理状况。在很多人眼里,施至成对于自己集团的管理方式,就像是经营一个街边小店那样简单。“对我的父亲来说,企业就是家族。”施蒂丝说,“父亲的名字正如他的品行,要做的事,一定要做成功。”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