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中日历史上的全部战争

中日历史上的全部战争

日本最初与中国建交,按照有史可查的资料来说,是汉代;而最为人熟知的,则是三国时期的卑弥呼(邪马台国)与曹魏的建交;


在中国与日本建交近2000年的历史里,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次数并不多,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与日本之间隔着广阔的大海,双方很难有直接冲突(所以中国的对外战争更多的是在与北方游牧民族、西南方少数民族作战);二是日本长期处于一种非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态,无法组织足够的兵力作战,更多的是内部领国之间的中小规模战争。这样一来,日本没办法去打中国,中国也没理由去打日本,所以中日之间的战争,在2000年的历史中,特别是前1500年的历史中,则是少之又少。

第一次:唐日之战

在邪马台王国衰落后,日本一个新兴的大和奴隶制国家迅速崛起,并且统一了日本。统一的大和奴隶制国家一建立,就开始有预谋、有步骤地利用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进行侵略活动。那时候他主要是利用百济和新罗的虚弱,借着与百济、新罗共同抗击高句丽,达到控制南部的目的。而百济和新罗当时也默认了日本为自己的保护国,所以日本也试图向北方进军。可是高句丽实力实在太强大,日本一时还无法完全攻破高句丽。他在刘宋时期还上书宋帝希望能册封都督朝鲜半岛。中国南北朝结束后隋帝国成为了东亚最强大的势力,而高句丽又与北方的突厥有密切联系。隋为了保证安全,三征高句丽,却都无功而返,反而大伤国力。(还有点印象貌似是隋刚统一的时候高句丽已经请表称臣了,不过后来高句丽老国王死了小的即位后就不大安分)

唐朝成立后,高句丽因为抵御住了隋的三次东征,就更加不安分,不断骚扰中国东北边境,还和百济相勾结,企图一举吞并新罗。唐朝本来想休养生息,对三国都实行了册封,希望他们自生自灭,尽量保证自己不参与其中。但是当时百济和日本关系密切,日本希望能在朝鲜三国的纷争中也分一杯羹。所以是,高句丽,百济,日本三家联合试图一举灭掉新罗。新罗向唐求援,唐屡次向各方调停都没有什么用,高宗就决定出兵彻底解决朝鲜问题。唐军联合新罗,迅速灭亡百济。但是一些百济的流亡者又逃窜到日本求援。日本虽然不愿和大唐开战,但是如果唐再帮新罗灭了高句丽后,朝鲜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权称为大唐的藩属,那么他侵占朝鲜将完全不可能实现。所以日本也出兵参战。在白江口海战中唐军彻底击溃日军。第一次中日战争结束。随后唐与新罗南北夹击,灭掉高句丽,新罗遂统一朝鲜。当然,后来新罗又蠢蠢欲动,唐新又打了一仗,这是后话了。




所以我认为,中日第一次的战争,就是一个为了争夺朝鲜控制权的问题。即使说没有百年后丰臣秀吉那种赤裸裸的侵略性质,插手地方事务,扶植傀儡政权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这一点唐日都一样,没有谁高尚谁低劣的区分。而关于战争结果我也想补充一点:唐朝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东亚第一强国,用武力稳固了东亚的朝贡册封的国际秩序。日本认识到了自身实力的不足,看到了和大唐帝国的差距,于是虚心学习,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华。中日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公式,本着铭记历史,向前发展的原则,双方手拉手进入了一段化干戈为玉帛的蜜月期。朝鲜则不负众望的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无能,事实证明这不是最后一次

第二次:日元战争


其实蒙古兴起后,第一次发现海军很重要并不是因为日本,而是因为高丽(当时的朝鲜半岛已经由王建建立的高丽结束“后三国时代”完成统一”。蒙古攻打高丽打了七次,高丽朝廷无力抵抗,只能避居海岛,蒙古人却也无可奈何。但是长居海岛也不是个事,高丽于是决定主动称臣议和。并通过系列政治联姻来巩固关系。

随后元开始筹划攻击日本。开始时元已经发出通告,希望日本臣服于元。但是,日本当时的幕府执权北条时宗拒绝臣服,并开始着手于准备战争防御。

1271年,忽必烈迁都北京,计划征日。这时的高丽已经臣服于元,并作为元的先遣队负责水军战舰的制造。1274年,元军攻日,登陆后大获全胜,并对对马、壹岐展开屠杀。随后,元军凭借着常年战争的经验、优良的武器,起送击溃日军。夜晚时,元军撤回舰船上休息。但意外的是,元军舰队恰恰进入了台风区,又因为高丽舰船不坚固的原因,几乎全军覆灭。

1275年,忽必烈再度遣使要求日本投降,北条时宗将来行的使节全部斩首,忽必烈再度计划攻日。

1281年,元军兵分两路攻日。东路元军先到,统帅忻都骄傲轻敌,被日军牢牢抵御在博多。而江南军则遇到台风,舰船被毁。最终东路军也被日军全歼。

要我客观的说,这一次的战争事实上对日本来说是一次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而对元来说,不过是他灭宋后“东方战线”的延伸而已(借用下这个名词),在元帝国的世界征服战略里,这实在不算个什么事情。比起长子西征等大手笔,日本没打下来就算了。


对日本,一方面是导致镰仓幕府衰退――战争需要大量的犒赏,但其时即没有领土也没有物质奖赏,使幕府在武士心中地位降低;二是使足利家时自尽。我还要重申一点的就是让日本民族的自信心爆棚!!!纵横天下,击败辽宋,击败波兰,击败条顿,几乎无可匹敌的蒙古帝国都被我斩落马下不敢再来了,还主动遣使修好(忽必烈没攻下后确实对日本采取了怀柔的政策)。所以日本的那种民族自尊顿时极大上升!我一直认为这是后来壬辰战争的隐线。具体的下面我会再说。


第三次:壬辰战争


这场战争比较精彩,因为一方的日本刚刚经过被后世大书特书的“战国时期”,另一方的大明则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这句可不是我自己邹的,这是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里的话)

从日本说起,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历史很多人都比较熟悉,我就不说了。而有人提出了丰臣秀吉为什么在统一后立刻攻打朝鲜是为了削弱各个地方大名,这我表示赞成,因为秀吉在平定天下后将家康由原来经营多年的三河迁到贫瘠的关东就是这个意思。但在这里我也想从人的本性上证明一下我在上一段中“民族自尊膨胀引发对外战争”的观点。这个被我拿来说事的人当然是日本的正一位关白大政大臣――木下藤吉,羽柴秀吉,丰臣秀吉。

众所周知,丰臣秀吉的成长十分坎坷,一介布衣,卖过针线,要不是织田信长慧眼识才招他为奉行(日本职务),给他武士身份,估计他也一辈子都是农民或小贩了。而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为织田的霸业打下了基础(后来证明其实都是他自己的),也给自己的身份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从信长的御膳房主管(御台所奉行),到部将,到家老,到大将,又到了城主,守护大名,最终在信长死后继承霸业以疾风怒涛之势一统天下。要知道,我在这里说说容易,他可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抉择与奋斗。并且看看被他击败的对手:明智光秀几乎就是个全才,且出身名门;柴田胜家作为织田家的首席家臣,战功彪炳,是当时全日本公认的名将;广岛毛利家家大业大的,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大破柴田胜家而保持沉默;九州大名大友义统对他击败柴田家发来贺电并表示臣服;九州另一大势力,拥有“五代无庸主”之名的岛津家在死扛数次后也只能屈服;伊达政宗这个独眼龙在日本东北拥有极高的威望,一仗没打就过来表示臣服了;后来的日本之主德川家康也在小牧山之战后心服(其实是家康打胜了,但是秀吉的气量和准确的决策力让他决定放弃和秀吉对抗,臣服与其);最后被击败的是名门望族北条家,小田原之战也是日本史上大书特书的一次著名战例。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我想拉回来说再说秀吉的出身,是什么,一介布衣。从刚进织田家时受众位打牌武士的冷嘲热讽,从被织田信长“猴子,猴子”的呼来唤去,到君临天下,拜受天皇所赐的正一位关白,到全日本的大名在手下臣服,无数的文臣武将为自己尽忠效力。他的自信心爆棚了,不客气的说,大方向上已经忘乎所以了。他以为他能白手起家完成他的主君织田信长都没完成的统一大业,那么他也开始再次开创历史,攻击朝鲜,攻击大明,成为东亚的霸主。这点从他对他的养子羽柴秀次的话中可以看出来:“攻下明,你就是中国的关白!” 当然,这点也直接导致了他在朝鲜战争的彻底失败。当小西行长和宇喜多秀家发觉战况不利请求见好就收撤兵回国时,他粗暴的拒绝了这个正确的建议。反而在同明的和谈中提出了让朝鲜宣誓效忠日本,明朝下嫁公主给日本等不可理喻的要求。对此我能想象的出来的唯一的一个可能就是秀吉已经老了,已经被他年轻时的丰功伟绩完全冲昏脑子了。


所以,把这个情况从个人给扩大到民族,国家,也许也是可行的。他们以为他们在长期的内战中已经积攒了足够的武力来开疆扩土,击败不可一世的蒙元就是佐证!所以他们才在统一后就进行扩张,希望能延续战国时代尚武的作风和彪悍的战斗力,一鼓作气成为东亚的霸主。

壬辰战争实际是削弱了各个大名的实力,因为本身日本各大名内部就分派斗争不断(石田三成为首的近江派和加藤清正为首的武功派)。但是这里各个大名似乎漏了一个人――德川家康的关东人马。我看了不少这一时段的书,似乎就是确确实实没发现有家康的队伍或将领出征。而以毛利家,岛津家,以及原来秀吉的嫡系部队为主。或许这也是丰臣家迅速灭亡的原因吧。至于明日军事实力的比较。明军的火炮,特别是弗朗机炮要比日军的“大筒”要先进的多,但是火枪方面日本的“铁炮”却远远优于明军的鸟统也是无可争议的。何况明军为了这场仗也调集了当时全国大部分的精锐:李如松的辽东军,吴惟忠的戚家军,还有名声不是很响的俞家军等。日本则几乎是倾巢而出,什么贱岳七本抢,加藤十六将的也都到场了。海军方面,日本虽然没有正规水军,但是就那些海贼党也形成了不小的战斗力。几个著名的水军将领如九鬼家隆,藤堂高虎等也先后出战,铁甲船出没出动我记不得了。明朝方面,朝军有李舜臣,明军有邓子龙,陈磷等。应该说,这是双方当时实力的一个比较真实的对比。所以日本在德川幕府建立后又安分了一阵子。

第四次: 甲午战争

心酸的历史就不用再重提了,我们记在心中,永不忘却!我要再加一点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那可是真的举国投入了军事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民间自己办厂修路,政府大把掏钱建船造炮,军队,尤其是海军人员,一门心思放在了击破假想敌舰队的演练中。而中国军队在干什么,军官贪污腐化,士兵疏于训练,吸鸦片者也不乏其人(这主要是陆军,清海军素质相对高些,但上述现象也有)。即使有那么几艘优良战舰,总体实力也还是和日本海军差一大截。再加上军工制造的弄虚作假(很多炮弹中装的是沙子,没有火药,击中敌舰后也不爆炸)等各项不利,即使有部分军队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但必败的结果还是无可避免。我想,除了上述现实原因,我们还有一个更要命的就是我们海洋意识的淡薄,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多年来靠海吃饭,几千年来也不断的锤炼出了系列海上作战技巧。而我们则自郑和后就比较轻视海军,一直着眼于陆上骑射,连火器都没多大进步,光靠洋务那几年找洋鬼子急功近利的补是来不及的。所以,海洋日本击败大陆中国是历史必然。

此次战役对于大清,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随即发生了失败的戊戌变法,而之后不过15年的时间,清灭亡。

对于日本,一方面使日本开始向大国迈步,标志着明治维新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使日本走上武力扩张资本的道路。10年后的日俄之战,日本击败俄国,将亚洲的霸权握在手中。进而使日本军国主义抬头,最终发展成为日本法西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战胜国后,日本获得了更多的资本,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众矢之的。我又要多说一点,这次的甲午战争可以说是更大的膨胀了日本的自信。他们认为只要他们想干,就一定能干成。所以这也是他们二战失败的一个大因素!!


还忘了一个小朋友,朝鲜,他的结果比较简单明了――直接变成殖民地。

第五次: 二战

这次我们可以忽略朝鲜了,这次他连微不足道的作用都没起了。

二战大家都很熟,我就直接评论,从一开始日本的大战略决策就错了。 为了击败朝鲜,就要占领中国东北;为了保障东北,就要击败俄国(这里还是日俄战争的阶段,没到二战,不好意思);为了吞并伪满洲,就要占领华北;为了华北,就要拿下山西,上海,南京;为了彻底制服中国,就要同英美苏联开战。他的胃口太大了!兵力太分散了!补给线太长了!树敌太多了!而偏偏我们中国又是一个极富战略纵深的大国!他陷入了自己的泥潭中,最终也导致了失败。

这就是我们和日本2000年来的所有战争,我们得到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认为,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在心里好好思索一番。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820028_1.html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