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市招商成秀场:重复签约 几千万包装成数亿
宏观经济人民日报朱磊 张志锋2016-07-17
本报记者 朱 磊 张志锋
红旗飞扬,彩球飘飘,礼仪小姐落落大方……在西北某省一场招商会的签约现场,几个项目的签约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场面。而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
跑场子只为了做样子
西部另一省份一家文化企业为了改善印刷质量,引入了一套新设备,正式使用一段时间后,当地举办经贸洽谈会。为了凑够签约数目,有关部门就动员这家企业,为设备的引进再举行一次签约仪式。企业碍于面子,只好派出代表配合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为经贸洽谈的成果“添砖加瓦”。
“我们合同早已签过,拿到洽谈会上再签一回,纯粹是做样子,可是不做还不行。”该企业负责人说。
“重复签约并不少见。”中部某市一位财政部门负责人坦言,目前招商引资仍然有任务,从省一级分解到市一级,市一级再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完成任务有困难,就把主意打到重复签约上来,企业对此邀约往往是虽不情愿却也不愿得罪人,只好来回跑场。一位企业老板发牢骚说,一个月内省里市里来回跑了四五趟,打乱了他原本要出国考察的计划。
几千万包装成几个亿
以中部该市为例,今年,该部门的任务是招商引资一个亿,到5月份完成的任务还不到1/4,负责人着急地找熟悉部门的领导,看看有没有可能在对方的项目中分一杯羹:“如果实在不行,就联合招商,但是在土地等数字上面做一些工作,使几千万的投资变成几个亿。”
重复签约到底有多明显?一位知情人介绍,少则一两次,多则四五次。有的协议只是意向性的,也敢往签约项目的数字里面兑。这样签的意向书,并不是合同,不具备约束力。
西部有个招商会为拼凑签约成果,让各个经济部门到全国各地招商,不管项目最后能否落地,先把企业邀请到再说,第一要参会,第二要签约。一位参与招商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完成“邀商”任务,就到兄弟省市找对口单位求援,请人家出面组织企业参展,尽量能“签约”。对方有此类需求,当地也会全力配合。真有项目还好办,多数没有干货,或者落不了地,双方只好“表演”签约。
假政绩出不来真效果
重复签约有两个目的:一是将签约仪式的气氛捧热,营造一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景象,造成当地是热门投资地域的假象;二是让数字漂亮,通过媒体宣传,提升政绩。一位经济部门负责人自我反思:“说到底,这还是一种虚荣的政绩观在作怪,国家现在强调不以GDP论英雄,但在当地事实上经济发展指标仍然是目前最明显的成绩单。”
各地经济部门为完成招商任务也常叫苦不迭,任务的繁重使得重复签约似乎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然而,招商只是形式,如何让企业留下来、让市场保持健康发展这个重大而根本的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
“我跟企业负责人聊天,发现这种冲动性地招商引资本质上是一种最大的短视行为,招商时什么都敢答应,招来后原本承诺的配套、人工、补贴等都难以兑现,最终招商会变成‘招伤’,企业留不住,口碑也差了。”一位负责人说。
用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增长,靠的是硬邦邦的“实绩”,而不是假数字堆砌的“泡沫”。重复签约,不仅华而不实、劳民伤财,更是政绩注水、形式主义的体现。贪一时之功、解一时之困,牺牲的是投资者的信任,助长的是弄虚作假的歪风。
??编 后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