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穆尔西当选埃及总统
【财新网】(特派纽约记者 倪伟峰)埃及总统选举委员会在当地时间6月24日下午3时宣布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穆尔西(Mohammed Morsi)将成为后穆巴拉克时代的第一位民选总统。这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定义该地区未来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现年60岁的穆尔西在上周最后一轮大选中以51.73%的微弱优势打败穆巴拉克的最后一任总理沙非克(Ahmed Shafiq),共获选票1323万张;沙非克所获票数为1235万张。
选举委员会称,本轮选举的投票率为51.58%。选举结果公布后,开罗解放广场上的民众一片欢呼,高喊穆尔西的名字。到当天深夜,广场上仍像是个载歌载舞的嘉年华。
虽然穆尔西的当选被看成是穆斯林兄弟会84年跌宕历史中里程碑式的胜利,但由于埃及宪法一直难产,议会又被军方勒令解散,穆尔西今后的总统之路将是一个与军方不断博弈的过程,埃及民主转型进程也可能有更多不确定因素。
穆尔西阵营的发言人在结果公布后的发言中称,穆尔西的首要任务便是重振埃及濒临崩溃的经济。此前,穆尔西在竞选中承诺当选后将联合埃及社会更广泛的世俗派和基督徒力量,让埃及成为真正民主和自由的国家。
在结果公布后不久,穆尔西辞去其在穆斯林兄弟会中的职务,包括自由与正义党的主席一职。他曾在竞选中承诺此举。
华盛顿方面也立即对穆尔西的当选表示祝贺。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相信埃及保持地区安全与稳定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也表示,他希望两国间的和平条约能够继续履行下去。
自6月16-17日最后一轮选举后,穆尔西和沙非克均单方面宣布胜利,而埃及半官方媒体Ahram Online也一度有自相矛盾的报道。在其英文版上,Ahram Online报道称沙非克以50.7%的微弱优势打败穆尔西;但其阿拉伯语的页面上却说穆尔西赢得了此次大选。
在结果公布前,埃及国内和国际媒体对大选结果有诸多猜测。有分析认为,埃及军方会倾向于沙非克赢得大选,因为后者为穆巴拉克时期的最后一任总理,也一直被军方看作是可以和自己合作的“伙伴”;而伊斯兰主义者穆尔西却一直是军方想象中的麻烦制造者。
曾在去年埃及革命后誓言帮助埃及平稳过渡的军方近来毫不掩饰自己和兄弟会的矛盾。由于民众对军方的表现感到失望,人们担心军方将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利范围,让埃及从一个独裁国家变成另一个专制社会。
因此在6月22日“周五祈祷”后,数万名开罗民众响应兄弟会的号召,前往开罗的解放广场抗议。这些抗议者中还包括基督徒和自由派。作为回应,埃及军方称“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埃及社会的秩序”。
“我们将用‘铁拳’来对待每一个挑战公共和私人部门的人。”埃及军方全国最高武装委员会在22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
埃及军方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的种种举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和其当初的承诺背道而驰。去年2月,军方最高将领坦塔维(Field Marshal Hussein Tantawi)承诺将在6个月内还政于民,并帮助埃及顺利从独裁过渡到民主。但近来的举动在许多观察家看来是场谋划已久的“政变”。
“军方的计划是在没有穆巴拉克的前提下维持旧体制,因此就有了近来一系列的危机。”自去年革命后便常驻开罗的埃及局势观察家、国际记者哈桑(Abdalla Hassan)对财新记者表示。
另外,埃及军方在6月18日发表了《宪法宣言》,试图将自己的权利凌驾于总统之上。这份《宣言》包括“对和军事事务有关的所有决定,诸如委任领导人等。”在限制总统权利方面,这份宣言称,“总统有权利宣布战争,但必须经过军方的批准。”
不过,在这短短的几周内,兄弟会在埃及民间的支持率得到了大幅上升。这包括更广泛地团结自由派。曾公开对兄弟会表示质疑的埃及革命领导人之一郭宁(Wael Ghonim)在结果公布后表达了其对穆尔西的支持。“(穆尔西是)埃及近代史上首位民选总统,(民主)革命也将继续进行。”
但穆尔西的当选并不表明埃及民主有了最终保障。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穆尔西将与埃及军方展开一场更加激烈的博弈,包括如何打破军方在埃及社会的经济利益等。这场较量原本悄无声息,但自6月14日埃及宪法法庭要求议会解散以来,双方的冲突被摆上了台面。
若兄弟会和军方的冲突进一步深化,埃及社会的动荡将愈演愈烈,这对该地区其他正在转型的国家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埃及自由派的代表人物、前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上周曾表示,他正在和军事委员会与穆尔西保持紧密接触,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他上周亦警告称,若代表旧势力的沙菲克赢得大选,埃及二次革命的可能性也将进一步加大。
但二次革命的代价毫无疑问仍将是惨痛的。去年2月,800人在反抗穆巴拉克独裁统治的革命中丧生,另有6000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