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网络革命与教育失衡
刘云 刘卿欣
失业者利用网络平台发泄自己的不满。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到如今“阿拉伯之夏”,埃及数量庞大的失业者通过互联网,掀起一场“网络革命”。
2013年6月下旬,在埃及首位民选总统穆尔西就职一周年之际,埃及爆发了反对总统穆尔西的示威活动。6月30日,1400万埃及民众走上街头,要求穆尔西下台。支持与反对穆尔西两派民众发生激烈的冲突对抗,导致多人受伤乃至死亡,埃及政局再次陷入严重动荡之中。
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到如今的“阿拉伯之夏”,埃及“空谈家”太多也许是引发埃及政局动荡的重要因素。
有句阿拉伯俗语说道:什么是好书开罗人写,大马士革人出版,巴格达人阅读。这句俗语是指,开罗人(埃及人)善于提出新思想,有商业头脑的大马士革人靠出版赚钱,而巴格达人热衷于阅读。去过埃及首都开罗的国人都知道,虽说埃及经济落后,但传媒出版业却超前发达,街头上出售报刊杂志品种很多。埃及人善于提出新思想,但只一味提出各种新思想、新观点,却不努力付诸实施与行动,就有空谈误国之嫌。
根据2007年17期《教育发展研究》“埃及高等教育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文提供的数据,在埃及著名的曼苏拉大学2006年的工学院学生人数仅为8100人,医学院为8200人,而文科类商学院却为25500人,艺术学院为19500人,法学院为17000人,教育学院为14000人,仅从这组数据对比中就可发现埃及大学中,文科生与工科学比例失衡非常严重。
与埃及类似,在中东各国的大学中,高等教育失衡现象十分严重,表现为工科高等教育过于薄弱,工科生招生和就读比例偏低,而文科高等教育则一枝独秀。一些曾在中东国家工作过的中国工程师,对中东国家工程师的评价是,除少数工程师外,多数工程师仅勉强合格。奇瑞老总伊同耀介绍说,奇瑞在叙利亚开了一家分公司,当地人对懂技术的中国工程师很崇拜,有一年伊同耀到叙利亚分公司为当地员工进行了一次培训,一年后,伊同耀再次到叙利亚分公司视察工作,发现一年前他讲课时在黑板上写的字竞被当地雇员完整保存下来,伊同耀笑着说,他当时感受到一种像神一样被顶礼膜拜的感觉。
埃及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依靠大学免费教育,埃及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大众化,而中国是在1999年高校扩招后才逐步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中国类似,埃及来自农村与小城镇的文科生毕业后不大可能回自己家乡,主要滞留在大中城市,然而埃及大中城市又不能给这些文科大学生提供多少就业机会。埃及人口城市化比例达到70%,仅首都开罗人口就集中了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文科生主要集中在开罗等大城市,他们的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成为无住房、无配偶、无稳定职业的“三无青年”。
德国《明镜》周刊称,在约8000万人口的埃及,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2/3,而其中九成没有稳定工作,半数人没有结婚。《明镜》周刊给出了这样的总结:“阿拉伯危机:没有工作,没有住房,没有老婆。”
失业者利用网络平台发泄自己的不满。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到如今“阿拉伯之夏”,埃及数量庞大的失业者通过利用互联网“脸谱”、“推特”等“网络2.0”,掀起一场“网络革命”,即在网上联络、组织和煽动更多的人走上街头与广场“闹革命”。在埃及变局中,“脸谱”网站成为青年人发动抗议倡议和组织抗议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8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就向白宫提交过《中东青年膨胀:机遇还是挑战》等报告,建议美国利用中东国家的“青年膨胀”问题,重新塑造中东青年的政治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将“网络与青年的结合”转变为一支促进中东国家变化的力量,加速中东地区向“民主和自由”转变。
其实在中国也存在类似埃及的高等教育过度膨胀、失衡所导致的就业难问题。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经管、金融、法律、新闻、英语、艺术、播音主持等热门文科扩招幅度达十多倍。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牵头进行的一项国家级课题“大众化阶段的毕业生供求状况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显示,1998年全国高校开设新闻系的仅有70余所,总招生人数是5920人。但是到了2010年,全国已有500多所学校开设新闻系,招生人数达75000人。而中国的新闻媒体岗位有多少?2000年,新闻记者14万人,播音主持7万人,两者总计21万人;2010年记者19万人,播音主持减少到5.6万人,两者总计24.6万人。这也就意味着,10年时间,传媒岗位增加不到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不过4000人,可2010年大学新闻系招生人数却比1998年增加了12倍。当毕业生带着满腔的新闻理想推开校门走向社会时,马上会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无冕之王的位置,而是残酷的就业冬天。
相关调查材料显示,我国的所谓“蚁族”大学生大多是文科专业,对这些就业难的文科生来说,找不到相对稳定、薪酬合理的工作岗位那就只好先当“蚁族”,作为人生的起步。30岁是“蚁族”最重要的年龄“门槛”,如果年满30岁仍未摆脱“蚁族”的状态,则其前景堪忧。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大城市,年过30岁的“大龄蚁族”正急剧增加,给社会治理与稳定带来一定的问题。
今后,高校应扩招还是减招,文、理、工三科应如何设置,比例如何,值得我们深思。
(刘云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制度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刘卿欣系成都益林管理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