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积极为华商服务 记埃及华人联谊理事会会长陈建南
新华网开罗10月5日电(记者马岩)在埃及中资企业圈里,有一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埃及华人联谊理事会会长陈建南。初见陈建南,记者就感受到他的和蔼可亲、热情好客和乐于助人。
陈建南1996年开始走出国门做生意,起初在荷兰、捷克等欧洲国家,2000年一次到埃及旅游的机会让他决定转战埃及。来到埃及后,陈建南发现这里的华侨华人数量少、没有华人社团,华商各自为战、势单力薄,一旦出了问题,很难维护自身权益。2001年,他联合20多家中资企业共同组建埃及华人联谊理事会(简称“华联会”),创立了埃及首个华商互帮互助组织。
走到华联会总部大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插在楼顶的一面五星红旗。陈建南表示,他已出国打拼10余年,孤单、迷茫、无助的感觉都曾有过,但每当看到国旗,他就精神抖擞、力量倍增,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他说,每当看到国旗,就仿佛看到家的影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从华联会总部大楼一启用,他就决定把五星红旗插上楼顶,让每一名来这里的中国人都有回家的感觉。
说起埃及的投资环境,陈建南认为总体还不错:气候条件既便于交通运输,又节省厂房建设成本;汽油、电力、天然气价格低廉;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连接带,特别是距离欧洲发达国家较近。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华商在埃及需要面对的困难也不少,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埃及的法治不健全,社会信誉比较差,”陈建南说,“在这里,埃及贸易伙伴拖欠华商货款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华商由于不懂阿拉伯语,在交易合同上乱签字,在经商过程中蒙受损失却无处讲理。
为帮助华商维权,华联会2009年成立一家专为侨胞服务的律师事务所,聘请水平较高的律师,为侨胞争取权益。该律师事务所自成立后,每年平均为华商处理100多起法律纠纷。
此外,华联会还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有华商被骗,华联会就会把骗子的信息和照片发到QQ群、微信群等,提醒其他侨胞不再上当。
2011年埃及政局动荡后,埃及治安状况严重恶化,一些华商开的工厂被暴徒洗劫。华联会成立华人安全事务部,在开罗、亚历山大、伊斯梅利亚等主要城市的华人聚居区设立联络站,及时报告华侨华人的安全问题,并与使领馆密切配合,尽全力保护在埃侨胞安全。
陈建南说,宣传也是华联会一项重要工作,华联会已开办自己的杂志、报刊、网站,随时发布最新涉华信息,让在埃侨胞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新情况。华联会还出版了一本《工作生活指南》,通过各种渠道发到每一名初到埃及的中国公民手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埃及环境,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华联会还定期举办讲座,邀请一些埃及法律专家为华商详细介绍有关法律,帮助他们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