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埃及求治须提振经济

埃及求治须提振经济

原标题:埃及求治须提振经济
  开罗的解放广场以见证埃及“民主进程”而举世闻名,也映照着埃及政治重建的轮回。

  过去两年的“革命”,为埃及输入了民主的概念却没有建立起民主的理念,没有学会尊重别人,遵守游戏规则。就在本月6日,埃及再现抗议示威。埃及政治中,仍旧充满着“零和博弈”。

  穆尔西“一派独大”的做法,使他没能在宗教、世俗和利益群体间铺就合作之路,更没能在重建秩序和发展经济方面有所建树。2012至2013财年,其经济增长率已降至2%左右,通胀率高达10%以上,投资率仅为14%,失业率升至13.2%,实际失业的人数会更多。人们重建家园的希望迅速被失业窘困和不安争斗的现实掩盖,失落、愤怒和颠覆再次轮回。

  其实,“执政为民”是民主政治的魂魄,执政的根本是为人民福祉而奋斗。当下的埃及过渡政府更应当把民生建设摆在第一位,民生问题的根本是发展问题。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路线图”,促进经济增长,远比循环往复的街头政治重要的多。任何政党都应当把实现、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地发展经济,积极有效吸引投资和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将成为稳定埃及局势最为积极的有效举措。

  同时,埃及经济重建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帮助。今年7月埃及军队提出政治过渡路线图以来,国际社会和中东各国对埃及变局的态度各异。沙特等部分海湾国家迅速力挺,慷慨资助,但批评之声也一直未停。笔者认为,埃及局势的任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埃及的市场需求和民生需求,反而留有更多的市场空白需要新的经济力量来填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地区传统大国埃及的经济总量必然需要提振。从政治发展的角度上看,埃及政治转型和发展之路也必将延续下去,不论它面临多少曲折和艰难,而这一切必将对未来中东地区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国际社会对埃及的前景应有信心和耐心。

  (吴思科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来源:解放日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