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如果用陆游《游山西村》这首诗,概括埃及的政治形势再恰当不过了。伊斯兰为背景的穆尔西入选埃及总统之后,与军方的争斗就没有停息过。7月15日,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坦塔维参加第二野战军司令权力移交仪式时发表谈话说,“埃及是全体埃及人民的,不属于任何一个集团,国家武装力量绝不允许穆斯林兄弟会独揽国家大权。”从这次公开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军方政要对穆尔西政府并没有任何的妥协,而且很强硬。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直被视为弱势的穆尔西总统却突然“发力”,将军方高层一窝端大换血。不仅军方核心人物坦塔维本人被“退休”,而且军方二号人物总参谋长阿南,及海军、空军、防空军司令均被撤换,在此之前还有被撤换的国家情报总局局长、共和国卫队司令。
军政双方对峙“白热化”的阶段中,因为军方之前没有丝毫妥协的迹象。总统穆尔西对军方大动手术,速度之快,做事之坚决,令世界哗然。穆尔西彻底清洗军政高层的行为,让世人不得不担心,会遭到埃及军方的反扑,从而造成国家更大的动荡。当大家屏住呼吸等待埃及军方的进一步反应时,却不断地从埃及传出利好穆尔西政府的消息,比如原军防长坦塔维和参谋长阿南愿意接受总统安排;埃及军事委员会也支持总统的决定。
穆尔西从一个跛脚鸭总统,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军政一把抓的真正总统。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埃及军方内部之前产生了分裂。被撤换的几位军事政要,如今年龄老矣,对政治的欲望和追求已没有了动力,而且诸位都是前政权遗老,深谙政治之险恶,尤其军方处于内部分裂之时,对下层军官的号召力已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选择激流而退保全自身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埃及军方退出政治的舞台,使总统穆尔西失去了牵绊。在埃及总统的宝座上,他将如虎添翼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和智慧。然而有多大的权利就会有多大的担责。埃及眼前的形式并不乐观:
一:由于一年多的动荡,埃及的经济遭受重大的伤害,经济发展举步不前、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失业率上升的诸多困难。在埃及网站有一则题为《埃及总统宫殿变成投诉中心》的新闻中,从中我们可以窥视一斑。该文援引人权中心主任哈桑的话说:“最近已经有4万公民的投诉得到提交”。而投诉的名目更是五花八门,有投诉制度的;有索求权利的;有要求国家赔偿的……正如一名奥马尔法齐的市民说,为了投诉他在这里安营扎寨已经排队等了一个月。他告诉记者,去年的群众抗议活动中,他的售货厅遭到破坏,他因此失去了生意。只能靠洗车和乞讨维持生活。
二:在军政博弈中,穆尔西虽然胜利了。但穆尔西的胜利,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胜利,他既是政府的胜利,更是伊斯兰穆兄会的胜利。穆尔西不仅掌控政府大权,而且掌握了军队。埃及政治势力如今存在多元化,其不仅存在军方势力,而且还有数量不小的自由派及前政府势力的拥护者。他们与伊斯兰教有着不同的追求却身处弱势。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梦想和渴望,寄托在一个强大的可以与伊斯兰势力抗衡的军方存在。军方实际上已经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军方垮台,穆尔西总统权利得以恢复,反而导致这些民众担心独裁政治的再次产生。更因为其伊斯兰宗教的背景,占据10%的埃及基督徒更会担心埃及的伊斯兰化,将使他们遭受迫害。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埃及国内的经济前景并不明朗,一时半会难以恢复;国内政治势力穿插交杂、繁琐无序,也是一个难以下手的死疙瘩。面对国内民众的诸多诉求,如果让总统的穆尔西给每个国民都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简直是不可能的。一旦民众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同样会产生民众和政府间的矛盾。正如一位上访的穆斯林民众说她的儿子不是恐怖份子,却被当作恐怖份子逮捕。他哭诉道:“我曾经与他(穆尔西)站在一起,然而他却抛弃了我。”在国内政治和宗教严重缺乏互信的情况下,总统穆尔西在调节各个势力之间的利益平衡上也是如履薄冰;在多方势力街头政治依然不断的情况下,只能互相激化更多的矛盾和对立。穆尔西在与军方的博弈中获得完胜,可谓是他当上总统创造了一个奇迹。但穆尔西毕竟是总统而不是司令,他面对的将是更多的政治和宗教矛盾,但愿他还能制造出更多的奇迹。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3_50153.html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