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可:美国这个民主导师在埃及陷入悖论
香港《太阳报》6月20日文章,原题:埃及乱局美国自食其果 埃及总统选举后,局势更加动荡不安,随着埃及军方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夺权,架空民选总统穆尔西,使该国陷入新一轮政治角斗。埃及乱局使美国左右为难,但这是当年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的苦果。
埃及是美国在中东、北非的战略支点,作用相当于以色列。穆巴拉克时代,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几十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帮助穆氏维持政权,而穆氏则替美国在中东充当和事老及清道夫,为巴以谈判牵线,助美国攻击伊拉克、制裁伊朗。没想到,穆氏却成为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牺牲品。
九一一后,美国为根绝伊斯兰世界的恐怖主义,智囊们提出要民主改造伊斯兰,在中东推行美式民主,从根源上断绝恐怖主义。为此,美国国务院制订了雄心勃勃的中东民主化路线图与时间表,美国民主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亦划拨不菲的资金及人员,前往中东地区发展非政府组织,鼓动君主国家、独裁国家的民众走向街头,推行颜色革命。
出乎美国意料的是,伊朗等国的反美政权没有被颜色革命推翻,反而穆氏政权被街头革命摧毁,而埃及真正实行民主选举后,选出来的偏偏不是亲美的军方代表沙菲克,而是反美的穆斯林兄弟会代表穆尔西。如果穆尔西上台,埃及外交政策势必改弦更张,从亲美到反美,从推以到反以;而兄弟会在中东各国同声相气,在埃及得手后,很可能将经验推广到整个中东以至北非,届时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将受全面挑战。
民主导师 陷入悖论
美国历来以民主自由的导师自居,但如今在埃及却陷入悖论。民选的埃及总统穆尔西是反美的,独裁的军方是亲美的,华盛顿如何选边站呢?支持穆尔西,美国显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支持军方独裁,美国又要背上破坏民主自由的骂名。在白宫的会议室里,恐怕官员们正在大骂当年制订和实施大中东民主化计划的前朝外交人员。
美国虽然表态要求埃及军方按计划向民选总统交权,但对埃及军方单方面解散国会、攫取立法权、架空民选总统的做法却不置一词。如果类似事件发生在伊朗或者俄罗斯,美国早就吵翻天了。事实上,美国在各国推行民主是为了扶植亲美政权,若选出来的不是亲美政权,美国也会想方设法将其搞下台,尤其是埃及这样战略地位极端重要的国家,美国怎么会让其旁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