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实验】解析:日本兵为何在中国比赛杀人!
新近两则有关二战的新闻似乎不太引人注目:在波兰,辛德勒工厂改建为博物馆;在日本,“百人斩”主角后人未能告倒当事媒体。
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是我最爱的影片,看过无数次了。在纳粹大屠杀期间,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想尽各种办法,从集中营中救出1200多名犹太人。大片《辛德勒的名单》使辛德勒和他的工厂闻名于世。波兰文化部如今斥资120万美元,在工厂原址上改建辛德勒博物馆,以便世人更好地纪念辛德勒(8月23日《新京报》)。
被称为“百人斩”的砍杀百人比赛惨绝人寰,那是南京大屠杀中侵华日军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当年,两名日军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展开杀人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最终,向井敏明以106人对105人“胜出”。《东京日日新闻》(现《每日新闻》)1937年刊登了“百人斩”俩主角持刀而立、洋洋自得的著名照片;1947年,这两名手上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被南京军事法庭被判处死刑,次年被“斩”于雨花台刑场。如今,他俩的3名后人以损害“名誉”为由,起诉媒体与记者,结果被驳回(8月24日《新京报》)。
辛德勒的“名单”是救人的名单,而“百人斩”是杀人的比赛。救出1200多名犹太人,辛德勒可是万般周旋、费尽心机;而杀掉211名中国人,那两名刽子手大抵是费了吹灰之力、用了举手之劳。“百人斩”主角后人要状告当事媒体,无非是说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是捏造事实而损害了“先人名誉”,这就像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发生南京大屠杀一样,都认为那是未曾发生的事。其实,在有组织的战争机器下,发生这类“百人斩”的惨绝人寰之事,根本不是“难事”,而是“轻而易举”的。著名的“艾希曼实验”能够剖解其中的一种人性奥秘。
1950年开始,美国心理学教授斯坦莱?米格兰姆进行了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艾希曼实验”:被指定的“学生”和“老师”来到实验室,“学生”坐着,双手被绑在椅子上,并且给手腕连上电极;他必须跟老师学习、回答问题,如果弄错了,“老师”就要对他施以电击,电击的强度是可以逐步升级的。“老师”手中掌握着从15伏特到450伏特的电击控制装置,从最微弱到最强烈的电击都有明显标志。“老师”不停给题,只要“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出错,马上予以电击;根据学生逐次所犯的错误,“老师”可增强电击。实验中,受到电击的“学生”先是显出痛苦表情;达到75伏特时,开始呻吟;至150伏特,“学生”提出终止学习的要求;至285伏特,“学生”的反应则是极度痛苦的叫喊;而升到450伏特则是死去活来了……通常会出现师生间激烈争论的过程,“学生”哀求停止试验时,“老师”并不停手,因为他“有约在身”――他从实验者那里得到的指令就是不要因为学生的原因而中断实验,不管发生什么都要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最终,“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以破裂告终。
被电击是极痛苦的,所以至今还有弄刑讯逼供的恶警在利用摇把式电话机进行电击。但在这个实验中,并没有真正的电击存在!“学生”都是知情者,他或她只是作出痛苦的表情而已。“学生”只是配角,真正被“实验”的主角是负责“电击”的“老师”们。实验的目的,其实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接受和服从一项有悖良心的指令,实验结果令人“绝望”:没有一位“老师”拒绝这一试验、拒绝对学生进行不人道的电击;而在电击过程中,他们越来越变得残忍:对于学生开始出现的痛苦,他们表示“蔑视”;对于学生苦苦哀求停止实验,他们充耳不闻;当学生发出尖锐的喊叫时,他们甚至因为“学习过程”被干扰而愤怒倍增,毫不客气地把手中的电击强度再次升高!在40名实验者中,有30人把电压升到顶点――450伏特!
他们的想法是:“那家伙脑子笨,傻瓜,只好给他电刺激!”然而,这些人并不是生性残忍,他们只不过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人、职员、技术人员,是随机抽样选出来的。事后他们异口同声地解释:“你让我这么做,我有什么错?”心理学家米格兰姆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那些对于他人没有任何敌意的人,也会承担非常可怕的破坏性工作;而且明明知道自己的破坏行为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已经感到所做的事情与自己的基本道德规范相抵触,能够选择抵抗权威的人是极少数。事实上,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指令”,一个人就可以摆脱自身责任的重负而进入一个无道德限制的非人性状态。这个实验也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好人也会干坏事”这句话――邪恶之事并非都是恶人做出来的;在某种制度环境里,一个人的残酷往往与个性无关,而与服从的权力、服从的组织机构密切有关。
所以,两名日军少尉进行杀人比赛的“百人斩”,一气儿分别杀了106人和105人,这本身是“不奇怪”的――即使这两个日本兵平常在家里好丈夫、好父亲。这个“艾希曼实验”就揭示了其背后真正可怕的“服从机制”:当某个人被吸纳到一个系统中,接受它的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无论是多么的残忍残酷残暴残虐,他们通常也会按照游戏规则做下去。
由此我们也看到,残酷残忍是容易的,而同情悲悯却很难。从人性的剖面看,这也说明人性泯灭是容易的,而确立伟大的人性则很艰难。在辛德勒工厂的门房旁设有一块纪念匾额,上面刻着的就是那句著名的希伯来名言:“拯救一个人等于拯救全世界。”在那种战争环境和杀戮氛围下,怀着同情悲悯去救“一个人”都是极不容易的,“救一个人”真是“拯救全世界”。所以,闪烁人性美好辉光的辛德勒,就是人类之中最伟大的稀有产品,也从一个角度验证了“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责任编辑:悲风)
[作者:徐迅雷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