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各国高智商连环杀人犯 女人爱上杀人犯11种理由

各国高智商连环杀人犯 女人爱上杀人犯11种理由

来源:搜狐科学

  【导语】

  他们的猎物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人说“宁愿被雷劈中两次,也不愿意被连环杀人犯谋杀”;他们的大脑结构也许与谋杀有紧密的联系;他们成为某些人的伴侣甚至偶像;他们可能就住在你的隔壁……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定义,连环杀人犯是至少杀过3个人的罪犯,但黑帮和恐怖分子不属于此列。据逃生者说,他们或者想融入普通人的圈子以便消除他们的疑心,或者聪明、魅力出众并有好人缘。然而他们并不是出于金钱或政治的动机。杀人本身就是目的。

  泰德?邦迪(Ted Bundy)是连环杀人犯的最好例子。他的犯罪显示了连环杀人犯的诸多典型特征,甚至成为衡量罪犯是否是连环杀人犯的标准尺度。



1974年1月4日午夜。邦迪潜入华盛顿大学18岁的学生琼妮?伦兹的卧室,趁她熟睡之际用撬棍猛击她的头部。在接下来的半年多里,他跟踪并杀害了华盛顿州7名以上的女大学生。杀人过后,他还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这种貌似正常的状态,被称为,一副“精神健全的面具”。

  由于本身是一名大学毕业生,还参加过当地的竞选工作,因此这种角色的对比转换非常引人关注。庭审时,他成了媒体的宠儿。邦迪在法庭上的表现让法官折服:“这与佛罗里达州法律第78204条不符,我宣布我不认罪。”法庭判决他的一级谋杀罪名成立,1989年,在等待执行死刑十年之后,一把电椅终结了邦迪的生命。

  邦迪就是联邦调查局所说的高智商杀人犯。在接近被害人之前,他会仔细研究她们几星期,包括查看她们的公寓或汽车,研究她们的背景,这样他就能更好地接近她们。冷静缜密的计算能力,是连环杀人犯的典型特点。此外,他们是精神变态者,不理会别人的痛苦感受,不为自己的犯罪自责,对面临的惩罚毫无反应,没有负罪感,在他们的心理构成中没有内疚。连环杀人犯通常被判定神智清醒,适合进行庭审。

  被称为“致命医生” 的哈罗德?希普曼(Harold Shipman),自1975年起的20年间,于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小镇杀害了200多名病人。他给老年人注射过量吗啡,然后伪造病历,使病人看上去像是健康不佳自然死亡。他的疯狂谋杀终结于1998年,当时他想伪造一份被害人的遗嘱,以窃取她的50万美元。2004年1月,他在狱中上吊自杀。

  面对智商和精神超常的对手,如何才能抓住连环杀人犯?答案是像他们一样思考。



心理画像,即联邦调查局所说的罪犯调查分析,具有几个关键步骤。在犯罪模式比较固定的时候,分析被害人可以了解凶手。

  凶手具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分辨哪些女性容易受攻击,哪些女性比较单纯,哪些女性社会经验不足或者比较自卑。思考这些由凶手想的问题,可以帮助犯罪心理画像师确定是哪种人犯的罪。

  一般情况下,凶手如果是白人男子,其中不少拥有一位控制欲很强的母亲,而父亲的缺位造成了一种畸形的人格。这种人格会隐藏许多年,在将近30岁的时候彻底暴露。要深入了解凶手的思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连环杀人犯曾经说:“别人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可以慢跑,而我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杀人,那样感觉好多了。”

  许多人认为,美国是世界连环杀人犯之都。但历史上,一些血债累累的连环杀人犯并不是美国人。“安第斯山之王”佩特罗?阿隆佐?洛佩兹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杀了300多名年轻女子。1980年,洛佩兹被捕,但厄瓜多尔政府将他驱逐到哥伦比亚,令他重获自由;没有人知道他现在的行踪。

  伊莎贝拉?巴托里(Erzsebet Bathory)是历史上最凶残的连环杀人犯,被称为“吸血鬼伯爵夫人”。她是16世纪的一个匈牙利贵族,被控杀害了80个人,但传说她杀害了650人之多。她挟持农家少女,喝人血并用来洗澡。没人敢去逮捕一个伯爵夫人,但当她谋杀贵族少女时,情况发生了改变。1614年,她死在监狱里。

  日本人佐川一成(Issei Sagawa),可以说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个。他承认自己1981年在巴黎杀害并吃了一名荷兰女学生的肉:“我把尸体搬进浴室,然后开始切割。我选了一把小号的叉子,想把肉叉起来,但是做不到,最后只能拿把大号的刀砍下去。”法国当局以患有精神病为由,把他关进精神病院,最终将他驱逐回国。在日本的精神病院里仅住了一年后,医生宣布他已痊愈并让他出院。佐川一成已成为日本的名人,他说他不会再杀人了:“有些人讨厌我出现在公众场合,他们说我是食人狂魔。有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还活着?我应该死掉。”


  是什么造就了恶魔?环境因素还是天注定?犯罪心理学家在分析连环杀人犯时所关心的社会学因素,主要是他们童年时期受的虐待。

  一项联邦调查局对36名性侵害者及连环杀人犯的研究,提供了关于他们童年的统计数据:他们中有74%受过心理虐待,42%受过身体虐待,43%受过性虐待,超过一半人的父母有精神病史或犯罪记录。大脑内部的成像图显示,暴力罪犯前额叶皮层的脑细胞数量比正常人少11%。



这部分大脑负责移情作用、幽默感和人格。前额叶皮层受到很大损伤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这个人冷酷无情地虐杀他人。

  许多连环杀人犯都有头部受损伤的病史,如剖腹产、青少年时期的脑外伤等;此外,有的人还多了一条Y染色体,这一现象在暴力罪犯身上出现得比一般人更频繁。连环杀人犯有着很低的静息心率和唤醒水平,这种状态能激起对极端刺激的欲求,他们希望寻找刺激,而且没有良知和同情心。

  美国官方已经给一些重罪犯服用了生物药剂。1996年,加利福尼亚州成为美国第一个通过“化学去势法”的州。性骚扰儿童的惯犯必须服用药物抑制他们的性欲。醋酸安宫黄体素是一种避孕药,但可以降低男性使用者的睾丸激素含量,达到小男孩的水平。这种治疗法也适用于连环杀人犯。

  也许,我们可以依靠精确的大脑成像,来“预测”潜在的暴力侵犯者。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人们的孩提时代,以八成的把握预测出,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会不会变成一个暴力罪犯。社会该如何对待那些“有可能”的孩子?把他们处理掉,还是不让他们出生?这听上去像科幻小说,但也是个道德禁区。

  追捕凶犯一般由案发当地警察局处理,然而连环杀人犯往往流动作案,一个罪犯的多个犯罪现场之间也许相隔几百公里。当代技术能帮助执法者寻找美国全境内未落网凶犯之间的联系。国家级数据库联邦调查局的“暴力犯罪分析计量系统”可以专门寻找看似毫无关联的凶杀案之间的相似点,通过研究暴力犯罪的行为特点,包括实施攻击用的设备、工具,被害人遇到嫌犯的地点,被害人最后出现的地点,发现尸体的位置等。

  然而执法者并不总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抓捕罪犯。凶犯犯案越多,他们被抓捕到的概率也就越高,被称为“贪多必失”:“他们舒舒服服地作案,总觉得警察是傻子,实际因为他们的作案方式千篇一律,早被警察盯上。”

  有时破案的线索就像交通违章一样普通。“先知撒母尔之子”大卫?伯科威茨(David Berkowitz)在70年代震惊了纽约。他杀了6个人,却因为一张停车罚单落网;

    最狡猾的连环杀人犯泰德?邦迪,也是因为眼尖的巡警发现了他偷来实施犯罪的甲克虫汽车;杀死25个人的“弯刀杀手”胡安?科罗纳原本可以逍遥法外,但他却把有自己签名的收据,留在了被害人的墓地;

     英国杀手丹尼斯?尼尔森将被捕归咎于自己乱倒垃圾。他杀害了12名青年男子后肢解了他们,然后想用抽水马桶将部分内脏冲走,结果堵塞了整幢楼的下水道;

    捆虐杀人犯丹尼斯?雷德的被捕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从1974年到1991年,雷德在堪萨斯州的威奇托杀害了至少10个人,被害人被他捆绑、折磨并杀害。当媒体似乎对他失去兴趣时,他写了许多信给电视台,提供了关于他身份的线索。他提供的线索实在太多,警方终于在2005年揭开了谜团。


  多数人会憎恶连环杀人犯及其罪行,但有些人却被他们吸引,甚至爱上了他们。专家认为,一些人喜欢连环杀人犯,是因为觉得他们很厉害。有些人希望成为他们忏悔的对象,还有些人则希望他们能带给自己对暴虐父亲的回忆。

  维罗妮卡?康普顿因为需要写一个关于女性连环杀人犯的剧本,去监狱采访“山腰扼杀者”肯尼思?比安基。见面后,康普顿爱上了后者。两人沟通的结果是康普顿同意做一次类似案件,让当局以为真正的罪犯依然在逃,然后把比安基释放。

  康普顿成功引诱了一名女子来到汽车旅馆,但被害人反抗后反而制服了她,之后报了警。事情的结果是康普顿因为失手而被关进监狱,比安基也因此对她失去了兴趣。后来,康普顿爱上了泰德?邦迪和“日落大道杀手”道格?克拉克;克拉克甚至送给她一具无头女尸作为情人节礼物!

  前面提到的连环杀人犯泰德?邦迪,甚至收到了几百名女性仰慕者的信,出席他庭审的女性,还都留起类似他手下那些受害者的中分发型。最后,利用佛罗里达法律的一条“在法庭上宣布结婚具有法律效力”,泰德?邦迪和其中的一名仰慕者卡萝尔?安布恩于1980年宣判听证期间结了婚。不到一年,布恩就怀上了邦迪的孩子,没人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在世界各地,还有更多的连环杀人犯没有落网,这让人深感恐惧。但有些国家甚至不承认本国可能有连环杀人犯。所以,很难说清全世界实际有多少这样的人存在。他们看上去像好人,但他们说谎,而你也相信他们的话。他们会蛊惑人,而且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有人说,“宁愿被雷劈中两次,也不愿意被连环杀人犯谋杀。”

  她们为什么爱上杀人犯?

  曾经为撰写《爱上杀人犯的女人们》一书采访过数十名妇女的调查报道记者希拉?埃森博格(Sheila Isenberg)表示:“这些女人与杀人犯之间的恋情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她们的需要。”看上去匪夷所思,但这些就是与连环杀人犯坠入情网的主要理由:

  1. 拯救幻想:这些人(大多数是女性,但不限定于女性)相信自己有改变像连环杀人犯那样残忍的人的能力;

  2. 母性:很多女人说,她们在那些连环杀手身上看到了小男孩似的感觉,并强烈感觉自己有抚育和保护那个小男孩的需要;

  3. 戏剧感的需要:在连环杀人犯身上所发生的真实判决,以及其间突然发生的事件等,对于有些女人来说有种强烈的戏剧吸引力;

  4. 受虐狂:有些人在罪犯身上会感受到更大的性吸引力;

  5. 重获旧时回忆:一些曾经受到虐待、忽视或失去父亲的人把罪犯看做可以填补这种感受的角色;

  6. 各式幻想:一些人生活在自己制造的各式暴力幻想之中,而杀人犯是唯一可以实施这些幻想的人;

  7. 自卑感:一些女人由于自卑而认为自己无法找到男性伴侣,并认为监狱中的男犯十分孤独,和他们交往会更容易;

  8. 受关注感:当她们开始和杀人犯交往时,人们会议论纷纷,媒体也会开始关注她们;

  9. 崇高感:她们从无名小卒变成社会焦点;

  10. 展现勇气的机会:和所爱的人一起“对抗世界”;

  11. “美女与野兽”情结:她们喜欢靠近可能伤害到自己的危险,不过总有一线希望;

附件

 伊莎贝拉?巴托里.jpg (26.84 KB)

2007-6-27 06:43

1

 伊莎贝拉?巴托里.jpg

“先知撒母尔之子”大卫?伯科威茨.jpg (16.3 KB)

2007-6-27 06:43

2

“先知撒母尔之子”大卫?伯科威茨.jpg

艾琳?沃诺斯 电影《女魔头》主角.jpg (15.13 KB)

2007-6-27 06:43

3

艾琳?沃诺斯 电影《女魔头》主角.jpg

艾琳?沃诺斯小时候.jpg (21.41 KB)

2007-6-27 06:43

4

艾琳?沃诺斯小时候.jpg

丹尼斯?雷德.jpg (6.8 KB)

2007-6-27 06:43

5

丹尼斯?雷德.jpg

丹尼斯?雷德2.jpg (17.63 KB)

2007-6-27 06:43

6

丹尼斯?雷德2.jpg

哈罗德?希普曼.jpg (17.88 KB)

2007-6-27 06:43

7

哈罗德?希普曼.jpg

连环杀人搭档保罗?伯纳多和卡拉?霍穆尔卡.jpg (13.45 KB)

2007-6-27 06:43

8

连环杀人搭档保罗?伯纳多和卡拉?霍穆尔卡.jpg

泰德?邦迪.jpg (10.35 KB)

2007-6-27 06:43

9

泰德?邦迪.jpg

泰德?邦迪2.jpg (20.55 KB)

2007-6-27 06:43

10

泰德?邦迪2.jpg

约翰?韦恩?盖西.gif (73.75 KB)

2007-6-27 06:43

11

约翰?韦恩?盖西.gif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