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2015年(首届)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京召开,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2015年(首届)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京召开,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中国日报11月15日电 2015年11月15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新华社?望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德恒律师事务所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5(首届)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大学教授、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媒体人士等对如何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路径和模式,“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契机,“一带一路”建设中第三方服务机制建立,国际产业转移中心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等问题给予了解答并开展了充分的项目信息交流。首届论坛致力于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机制平台,积极探索中国优势产能转移新模式,务实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在上午的开幕式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胡振民,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主席团主席、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燕国,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副司长王保东,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分别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博士在开幕式致辞中就如何充分认识产能合作概念、意义以及应该如何实施国际产能合作进行了深入阐述。她指出,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巨大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有65个国家、44亿人口、2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与制造能力建设具有旺盛的需求。这将凝聚更多国家的资源、政策和市场,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福祉。国际产能合作将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产能升级、促进资源的合理分布、促进经济全球化。

她认为,首先,产能合作就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推进产业的输出和能力的输出,产能国际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和综合性的产业输出,而不是劣质、过剩的产品输出。“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产能的输出或产能的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共商、共建和共享的“三共”原则,也为完成产业和能力的输出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目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将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相关的产业转移、利用各国先进经验加速发展进程;中国通过产能国际合作融入到更大的全球市场、加速自身的产业升级;发达国家也可利用产能国际合作开拓全球市场。因此,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的国际产能合作带来了“双赢”甚至“多赢”的重要局面,它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将我国的资本、技术和能力带到全球,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为我国发展产生不竭的动力。

再次,针对应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国际产能合作的问题,赵白鸽博士第一个建议是明晰产能转移的策略。在产能合作过程中应该严格实行因地制宜或者“一国一策”的方式,认真分析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状况,不能或者要避免一窝蜂的行为、无序的竞争以及无计划的机会主义。第二个建议是形成一个以核心技术为主导的产业转移,而不仅仅是考虑转移过剩、甚至淘汰的技术和产能,围绕我国取得的核心尖端技术来进行产能转移的战略布局将会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个建议是必须形成行业的协同及合力。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各企业、各行业的能力及国际化的视野,并使各行各业进行有序的分工,全球着眼、统筹设计、统筹布局来建立并推动对外产能合作。

2015年(首届)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京召开,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赵白鸽博士
最后,赵白鸽博士介绍,2015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统筹成立的蓝迪国际智库不仅以智库身份对国家的政策和策略提供建议,同时也为“走出去”的企业搭建重要的服务平台。该平台已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提供“走出去”的政策、产业、法律、标准、信息、投融资、保险、公共关系、宣传媒体及典型案例等全面系统的支撑。目前,蓝迪国际智库已经切实开展了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中国和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关键的合作工作,有数以百计的中国企业参与到此平台。蓝迪国际智库将通过与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的对接,为“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并奠定重要的专业基础。

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博士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一直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参与者。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主要是“引进来”承接发达国家以及亚洲“四小龙”的产能、技术和资金。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以及产业链条上的地位已大幅攀升。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商品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是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的优势产业和充裕产能。这些产业与产能是很多欠发达国家非常需要的。而国际产能合作绝不是简单地走出去,不是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要实现互利共赢。面对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严峻形势,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要同舟共济,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用合作推动平衡,用创新谋求发展。

为实现以上目标,王丽博士介绍了她所领导的德恒律师事务所在“一带一路”几十个国家通过协助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投资建设合作的法律支持,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所做的工作。德恒律师事务所联合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中非商会、哈萨克斯坦商会、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产能合作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创立了一带一路服务机制。该机制依托“一带一路”战略,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国别产业政策为保障,以专业实务研究为基础、以PPP方式组织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多层次资源配置为核心的市场服务机制。作为国际服务资源整合平台,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将为顺利实现国际产能合作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强大的支持。

国家认监委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谭晓东博士在开幕式之后的关于国际产能合作路径和模式探讨全体论坛中发表了如何有效开展和支撑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项目承接和产品贸易等工作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就国际产能合作需要“提质增效升级”,形成“优进优出新格局”,逐步达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新常态。首先,从产能需求的宏观格局观来说,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及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必然要从“产品、行业、产业”三维一体的内在整体关联性,形成对产能需求的宏观认知格局,才会将产能支撑产品功能的提质增效升级有更为明确的方向。其次,从对产能规制的微观格局观来说,国际当前较为普遍共识的“综合质量概念”,??“计量、标准与合格评定”,是规制产能的有效微观基础。以“国家质量基础”理念,三位一体的促进现代企业内在生产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发展,是确保我国未来“2025年工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功和必须强化的制度安排。中国产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要到更为普遍的认同和发展,就必须在宏观需求和微观规制“双格局观”指引下,提升认知和创新性发现有效实施路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