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萨赫勒??萨哈拉地区动荡对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埃及开罗召开

“萨赫勒??萨哈拉地区动荡对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埃及开罗召开

  2014年6月22日至23日,“萨赫勒?萨哈拉地区动荡对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埃及开罗召开。本次会议是中非联合研究与交流计划的项目之一,由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和(埃及)地区战略研究中心(The Regional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 in Egypt)联合主办。会议主题是“萨赫勒?萨哈拉地区动荡对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世界历史研究所亚非拉室主任毕健康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

  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阁下和中国非洲事务特别代表钟建华阁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埃及、塞内加尔、乍得、尼日利亚、布基纳法索和马里等国的2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中方学者还有外交学院的唐晓、北京大学的吴冰冰和潘华琼、浙江师范大学的刘云和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郭佳。

  会议的具体议题是:(1)萨赫勒??撒哈拉国家的现实与未来;(2)萨赫勒?萨哈拉地区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3)外部力量在萨赫勒??萨哈拉地区的角色。

  毕健康研究员向会议提交并正式宣读的论文是《中埃战略互信与中国对萨赫勒??撒哈拉地区的不干涉政策》。



毕健康研究员

  毕健康在论文中首先回顾了近六十年来中国与埃及友好合作关系,指出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埃战略互信的基石,因而不可动摇。然而,虽然不干涉原则起源于西方,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共同构成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并明确载入了《联合国宪章》,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尚方宝剑,但是二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遭遇严峻挑战。从现实层面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公开、直接与间接的干预与军事行动,直接冲击不干涉原则;联合国维和行动,尤其是“第二代维和行动”,不仅数量剧增,而且愈来愈多地卷入一些国家的内部冲突,并在事实上放弃了非武力原则;正是由于非洲国家战乱频仍,发生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出身非洲的两位原联合国秘书长布彻罗斯?加利和科菲?安南,均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干预冲突并在冲突后进行和平建设,持积极态度;2002年正式成立非洲联盟,主张积极介入成员国的内战和武装冲突。从精神层面看,与国际政治中的上述干预现实相呼应,西方学术界推出了种种新干涉主义“理论”,如内乱“溢出”论、国家主权过时论、人道主义干涉论、“保护的责任”等。

  中国对于如何坚持不干涉原则,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阻止或缓和冲突与人道主义灾难,提出了建设性的主张。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张义山大使指出:“有关当事国应主动担负有罪不罚的责任,将肇事者绳之以法。我们鼓励当事国充分发挥国内司法机构的作用,也赞同在不损害一国主权、尊重当事方意愿的前提下提供建设性帮助。”(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408/3931851.html, 2014-01-12.)如果当事国政府明确表示,不能自主地履行人权保护责任,那么,应该优先采取和平手段。征得当事国同意后,部署联合国人员对受冲突影响的平民进行保护,如派遣人道主义救援队,部署民事警察,对冲突各方进行斡旋以促成和解等,防止或避免冲突升级。

  毕健康在会上发言时讲,中国与非洲互为发展机遇,互为战略支撑,要努力筑牢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要在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积极参与非洲事务。坚持不干涉内政,就要维护联合国权威;就要坚持邀请原则,即应有关当事国(方)的邀请,参与斡旋和调解,而不强行介入;更重要的是,坚持和平原则,“劝和促谈”,化干戈为玉帛,反对挥舞大棒,进行制裁甚至军事打击。

  (世界历史研究所亚非拉室 毕健康供稿)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