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百年视野中的埃及之变

百年视野中的埃及之变

来源: 《环球》杂志

  在军方独大、制约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即使再次民选,新政府权力和威望也势必受损,一旦出现政治僵局,不排除埃及军方再度出手的可能。

  对埃及巨变的解释,不可局限于两年多来发生的政治动荡。置于更长的历史中观察,能够梳理出埃及一百多年来政治体制不断变革的路径。

  1882~1922年英国占领埃及期间,埃及人通过组建世俗政党和发挥议会功能,不断为摆脱英国占领和健全立宪制度进行斗争,终于在1922年迫使英国宣布埃及独立。

  独立后,国王福阿德一世宣布埃及为君主立宪国,确立了所有埃及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则,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均拥有立法权。此后埃及在君主立宪实践中,尽管一直受到英国干涉和二战的冲击,存在着当选执政的华夫脱党同国王的权力冲突,但君主立宪框架没有动摇。埃及君主立宪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末代君主法鲁克昏庸无能,社会矛盾激化到失控地步,为试图建立新体制的“自由军官组织”提供了变革的土壤和成功的机会。

  根据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原定计划,应在1954年夺取政权。由于国王试图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双方矛盾激化,革命提前于1952年7月爆发。由于举事仓促,纳赛尔等人对政变成功后的国家体制问题,并无深思熟虑。经过短暂的纠结,最终走上了军人专制的道路。纳赛尔之后,埃及的政治发展道路才逐渐明晰。

  1970年9月纳赛尔病逝,萨达特继任总统,开始实施健全法律体系和向多党制过渡等体制改革。但是执政后期开始压制反对党,多党制尝试走到尽头。

  穆巴拉克继任总统后,恢复了反对派的活动,继续试水多党制。

  焦点在于总统选举。根据以往埃及的选举法,总统候选人只有一个,由议会推举,无连任限制。在执政党控制了议会多数席位的情况下,穆巴拉克担任了5届总统,并在2002年将自己的儿子扶植为民族民主党副总书记,形成“穆巴拉克王朝”的雏形,受到广泛批评,并得罪了军方。

  2005年是埃及变革的一个转折点。内外压力之下,特别是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的冲击,促使穆巴拉克在当年2月修改宪法,允许多人竞选总统。2005年9月,埃及首次总统竞选如期举行,共有10位候选人参选,穆巴拉克得票率88.5%,埃及总统选举制的变革基本完成,其规则延续至今。

  在穆巴拉克治下,埃及基本实现了多党制和总统竞选制。

  不过,由于执政党过于强势,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反对党不断受到各种限制和刁难,埃及2010年的议会选举出现了民主倒退。反对派群情激奋,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2011年的社会大动荡和穆巴拉克的垮台。

  之后穆尔西的上台,被外界视作埃及政治体制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因此穆尔西非程序化被逼下台,对埃及政治文明不可谓不是一次重大挫折。

  有鉴于军方在埃及国内所拥有的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埃及未来的政局依照军方早前所公布的路线图继续执行下去的可能性最大。但也可以预料,倘若没有军方或其他力量的非正常干预,穆兄会则可能在选举中卷土重来,军方和其他力量会接受否?

  权力的诱惑是巨大的,在军方独大、制约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即使再次民选,新政府权力和威望也势必受损,一旦出现政治僵局,不排除埃及军方再度出手的可能。若此,这可能真是埃及的悲剧了。(殷罡 高阔)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