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君玉:埃及为“美式民主”付出血的代价
一年前,穆尔西承载“西方民主”走向胜利的伟大希望,在成为“全体埃及人总统”的誓言中,开启了一个“文人统治、立宪、现代化”的“新时代”。一年后,美国“中东、北非地区民主标杆”的盛赞言犹在耳,但埃及已物是人非。军方重返政权,民选总统成了阶下囚,国家陷入新一轮动?,前景未明。埃及正在为这一“泊来的民主”付出血的代价。
在中东、北非地区,每当有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受害者都是无辜百姓。埃及连日来的街头骚乱已造成几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令人担忧的是,群众示威潮依然风起云涌,军警镇压越来越残酷,冲突愈发显示出你死我活的对抗性,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埃及局势下一步的发展越来越远离自由、平等、民主的大方向。
埃及正在经?着“二次革命”的阵痛。如果说“一次革命”针对的是穆巴拉克专权,是为了推翻专制统治,让埃及进入民主的轨道,那么,“二次革命”“革”掉了埃及发展的“伊斯兰方向”。埃及的民主化进程已经失败。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心脏,中东、北非局势的风向标。两年前,那场始发于突尼斯人的骚乱,经埃及放大,迅速蔓延至整个地区。穆巴拉克倒台成为阿拉伯世界送给美国的意外“大礼”,标?着专制制度的瓦解。在华盛顿的精心包装下,许多人对美式民主在阿拉伯世界开花结果深信不疑,“革命”成为一种时尚,凡“造反者”均被冠以民主斗士,受到美国支持和鼓励。在一轮又一轮“革命风暴”中,“暴君”政权被一个个攻下,阿拉伯世界民主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
但接下来局势的发展却大大出乎美方意料。穆尔西绝不是华盛顿心仪的“盟友”。其上台后推行的政策与美方要求相去甚远。无论是内阁改组、议会选举,还是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穆尔西举措多有违宪,其在民主大旗下推行的另一种专制。色彩浓烈的穆兄会将埃及带向伊斯兰化,再加上埃及中东核心大国的地位,埃及的选举影响到周边国家,令骚乱后的国家普遍出现伊斯兰势头抬头、壮大的趋势。这与美策动“颜色革命”的初衷背道而驰。
华盛顿是埃及“一次革命”的幕后黑手,对“二次革命”自然也不会缺席。对这场再明显不过的“军事政变”,美国的放任策略实际上正是明确的支持。奥巴马在整篇声明中,未使用“政变”一词,没有对军方罢黜民选总统的谴责,也没有对穆尔西政权的支持,有的只是对埃及局势的“深切关注”,以及军方“尽快把权力移交下一个民选文人政府”的呼吁。英国的立场则更为明确,当军方成功接管政权后,英外相立刻表示承认新政权,并称军方行动获得埃及人民支持。
“美式民主”与伊斯兰世界结合,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一剂被奉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却在埃及失去效力。军警对示威群众大开杀戒,不吝是对“民主”进程的巨大讽刺,而城市街头上的淋淋鲜血,则是这个国家对所谓“民主进程”应该付出的惨重代价。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