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动荡难有穷期 政治正常化前景不明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在埃及首任民选总统穆尔西被推翻下台后,迎接埃及的却是更多的血腥与暴力。
当地时间周一,军方与前总统穆尔西的支持者在首都开罗爆发严重暴力冲突,目前埃及卫生部确认这一暴力冲突导致严重伤亡,其中至少有51人死亡,约435人受伤。埃及军方表示,之所以开枪是因为受到穆尔西支持者实弹攻击共和国卫队总部引发的。
为避免埃及进一步深陷动荡,埃及临时总统阿兹利?曼苏尔9日下令通过新宪法宣言,以期在6个月后尽早进行大选,终结埃及国内的混乱局面。同时,曼苏尔还在同日宣布临时政府内重要职位的人选。其中,前财长、自由派经济学家贝卜拉维(Hazem el-Beblawi)被任命为总理。反对派领袖、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巴拉迪将担任副总统。
对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中东问题专家普遍认为,埃及当前脆弱的政治生态急需各方达成共识。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认为,经过之前政变的教训,埃及民众和军方都应该更理智,可以寻求变革,但要制止暴力对抗的倾向。
转型中的埃及缺乏国内共识
当地时间7月3日晚,埃及国防部长塞西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穆尔西已经下台,埃及军方正在控制遭罢黜的总统穆尔西。但此后,埃及国内的动荡并没有随穆尔西的下台而停止。
埃及军方发言人艾哈迈德?阿里表示,9日凌晨,穆尔西支持者向关押穆尔西的共和国卫队总部发起进攻,示威者向军警射击,此举引发了冲突。“我们小心地在共和国卫队总部附近与示威者周旋,他们用实弹向我们射击,同时向我们投掷燃烧瓶、石块等。”阿里解释道。
而支持穆尔西的穆斯林兄弟会(下称“穆兄会”)发表声明,称军方向正在做礼拜的示威者开枪“屠杀”,谴责军方行为有违保卫国家和民众安全的职责,并号召民众全面“起义”。
埃及的动荡已经引发美国、欧盟等长期对埃及援助的国家关注。联合国表示对埃及的动乱局势深切关注,指出埃及正在“走向一条错误的道路”。美国也呼吁埃及军方最大程度地保持“克制”。目前,美国政府依旧避免将埃及军方把穆尔西赶下台的行径称为“政变”。因为,“政变”的定性将导致美国对埃及的援助在法律上构成障碍。
目前,白宫也尚未打算停止对埃及的经济援助。据悉,埃及军方每年从美国政府获得近13亿美元的援助。埃及军方也一再强调,并非通过“政变”将穆尔西赶下台,而是“顺应民意”。沙特和阿联酋也承诺向埃及提供80亿美元救助资金支撑该国濒临崩溃的经济。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杨福昌认为,穆尔西政府如此快速地终结,主要因为政治上国家不稳定,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从街头不断的示威游行和党派僵持对立都可看出。同时,过去一年,经济没有发展,且困难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埃及社会对国家未来走向认识上的分裂。
政治正常化还需摸索
曼苏尔公布的埃及新宪法宣言规定六个月后将进行大选,这一进程比多数人意料的要快些。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新宪法的前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致力于埃及宪法研究的教授内森?布朗(Nathan Brown)表示,埃及新宪法是埃及政局动荡时期的产物,其中的一些内容仅在重复后穆巴拉克时期埃及政府所犯的错误。
“比如,新宪法是由一个匿名委员会起草;又是由临时政府高层颁布;时间表安排得过于仓促;宪法条款又比较模糊。另外,新宪法还承诺旨在实现各派和解,但又未能给出具体的措施或者指导方针,因此可行性大打折扣。”布朗表示。
不过,穆兄会显然没有接过临时政府递来的“橄榄枝”,不仅在过去几日中驻扎开罗东北部继续示威游行,同时还誓言不会配合临时政府的任何举措,除非穆尔西能重回总统宝座。目前看来,这一希望非常渺茫。
对此,杨福昌表示,埃及未来的政治正常化需要一个探索阶段。“对于未来国家如何治理、走什么道路,埃及、突尼斯等中东转型国家都在摸索。这一转型很可能不止一年两年五年,还要更长时间,才可能找到政治、经济上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作者:潘寅茹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