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总统大选“换人更要换思路”
5月23日至24日,埃及总统大选正式启动,共有12名总统候选人参加角逐,因此本次大选竞争激烈。这次选举是穆巴拉克垮台后举行的首次总统选举,同时它也是自1952年“七月革命”以来,埃及由威权政体转向民主政体的重要标志,由此本次选举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埃及这次总统选举是继去年“一?二五革命”推翻穆巴拉克旧政权之后,建立新制度的重要尝试。其直接目标便是彻底终结延续了几十年“穆巴拉克时代”,使该国由领导人事实上的终身制统治变成定期轮换制,同时,这种政治更替主要体现的是多数埃及民众的意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当权者自己说了算。因此,不难理解,本次选举是埃及政治中的大事,也是好事。
不过话说回来,民主选举解决的只是国家领导人产生方式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所谓“程序合法”的问题,至于领导人当选后应该推行何种政策路线,重点侧重服务哪个阶级,则不是民主选举本身所能解决的。
很显然,未来埃及领导人推行何种政治路线问题(它涉及到“实质合法性”问题),远比领导人通过何种方式产生更为重要。事实上,当初穆巴拉克被赶下台,除了其长期专权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其在经济上推行新自由主义,大规模实行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私有化,并由此造成一大批靠裙带关系致富的权贵资本,使该国贫富分化加大,贫困率进一步增加到48%。同时,这种新自由主义还造成埃及民族工业进一步解体,日趋沦为西方经济体系的边缘地带,成为依靠石油、旅游、苏伊士运河等地租性收益过活的落后国家。而在外交领域,穆巴拉克则推行亲西方外交,充当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支柱,同时埃及还与阿拉伯世界的宿敌??以色列关系密切,甚至长期以低于成本价向以色列出售天然气,由此造成埃及在国际社会和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地位和影响力日趋下降。
从这一意义上,埃及民众无论是当初起身抗议穆巴拉克统治,还是这次积极参与大选投票,与其说他们关心的是政治参与本身,不如说是期待未来的埃及领导人能够推行一种不同于穆巴拉克时期的政策路线,真正帮助埃及民众和国家摆脱落后和依附状态,真正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振埃及地区大国雄风。因此,如果埃及真的要通过总统选举翻开新的历史一页,走上一条焕然一新的发展道路,仅仅总统换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换思路,换路线,换政策。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摒弃新自由主义发展思路,振兴民族工业;同时纠正过去过度亲近美国和以色列的对外政策。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埃及总统大选实际是在世俗的官僚权贵与伊斯兰宗教人士之间的角逐,两派候选人的出身和背景决定了其政策纲领具有先天局限,其上台后能否在政策思路上脱胎换骨,真正推行新政,仍需拭目以待。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田文林 编辑:小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