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科技城计划因财产纠纷遇阻
本报讯 埃及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首个科技城??终于将要实现了。建筑物会以清新的玻璃和钢骨为主要材料,研究员和学生岗位正“虚位以待”。科技城的启动典礼计划于今年9月隆重举行。但是一场激烈的财产纠纷正在消磨着人们对这个科技园区和大学复合体的热情。在这场起源于近年埃及政治混乱的争论中,另一所大学宣称其拥有科技城的部分建筑物,并且其科学研究也遭到了阻碍。
目前该园区的“占有者”是埃及裔美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艾哈迈德?柴威尔领衔的柴威尔科技城。柴威尔于1999年首次提出科技城概念,计划次年科技城奠基。“但是,由于不稳定的政治和官僚主义,该项目很快就停滞下来。”柴威尔表示。
埃及政府随后将科技城的部分用地分配给了尼罗河大学。尼罗河大学是埃及首座研究型大学,由非营利性组织埃及科技教育基金会于2006年建立。目前,该校大约拥有学生370名,其中四分之三是研究生。
随后,尼罗河大学在科技城开始施工建设,直到2011年1月埃及革命爆发时,研究人员已经搬进了新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受革命余波影响,被推翻的旧政府所作出的许多决定都被废除或修改,其中就包括旧政府分配给尼罗河大学的土地。“由于和旧政府的牵连,使得尼罗河大学受到损害,这很不公平。”学校员工如是说。2011年2月,埃及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委员会签字将建筑物和土地转让予过渡政府。“那是迫于政府的压力,是非法的。”尼罗河大学负责科研的副校长、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研究员穆斯塔法?加南说。
2011年5月,政府重新将土地和建筑物分配给了柴威尔科技城,并宣布该科技城是科技复兴国家工程的一部分。“从那时起,尼罗河大学研究者就没有了合适的工作地点,被迫租用‘限时’实验室。”该校纳米技术项目主任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穆塔勒布说。结果就是,研究进展“慢如蜗牛”,他补充道。
去年,柴威尔和尼罗河大学的代表几次会面,尝试打破这种局面,但是对话都以失败告终。“我们实际上签署了一份协议,欲将尼罗河大学和科技城合并。”柴威尔说。但是,尼罗河大学的条件是要保持独立的身份,加南说,因为条件得不到保证,协议也就告吹。
政府已经补偿了尼罗河大学装备、建筑和实验室的开销,但是不包括建筑物本身。“我们用那些钱能做什么?”加南问。除非局面改变,否则尼罗河大学的未来依然摇摆不定,他补充道。“尼罗河大学现在是勉强生存,但我们会生存得更长远。”
尼罗河大学的学生通过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等网站发起强有力的网络运动,寻求支持,拯救自己的大学。与此同时,柴威尔的大学计划取得进展,他承诺本科生课程会在数周内挂到网上。“它不仅是一所大学,”柴威尔说,“我们尝试给埃及找回一些自豪,以示埃及有能力作出世界水平的研究。”
另一方面,一个政府委员会于今年4月早些时候对尼罗河大学案件举行了听证会,并于当月29日作出决定,将促进当事双方和解,寻求折中办法。“我们正尝试与柴威尔和尼罗河大学沟通,以期达成一个友好协议。”该委员会成员、艾资哈尔大学哲学家阿卜杜勒?塔瓦卜?奥斯曼说道。现有数个方案备选,奥斯曼说:“是尼罗河大学‘回归故里’,还是柴威尔能另寻他处,或者是他们同意补偿?”
柴威尔认为,政府已经把建筑物合法地分配给他,现在要变是悔之晚矣,而尼罗河大学应该接受政府的补偿提议。
加南希望4月末举行的总统选举能帮助打破僵局。“我们希望一旦总统宣誓就职,能够看到一些希望。”他说。(任春晓)
《中国科学报》 (2012-05-07 A2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