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僭主
文/吕伟明
北京是一个不夜城,无论几点入睡,附近的楼群里仍然有人在孜孜不倦。习惯了新的作息时间之后,颈椎时常不适,早上醒来先揉揉脖颈,便常常忘了看窗外是什么天气。春节以来,京城先落雪,再大雾,又刮了几天大风,忽阴忽晴了一个月,突然下了一个傍晚的急雨。待老天爷的威风都演示过一遍,白昼也不知不觉被拉长了,夜晚由此显得弥足珍贵,每当公事一了,应酬一散,和家人通一遍电话,就读几页书,写几行字,顺便琢磨一些老祖宗的事儿。
一琢磨,就净想几千年前的典故。几千年下来,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历史写得明明白白,老百姓心里也有一杆秤。可我不由想着,假如这历史是真假参半的该怎么办?书里有了水分,这好人和坏人的身份是不是也被颠倒了呢?
我只知道尧肯定是个好人。《史记》说他“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孔子也说他“惟天为大,惟尧之德。帝王之德,莫盛于尧。”所以,尧这样的好人做天下共主,那是实至名归的事情。尧之后是舜,既然人民归服于尧的盛德,那么舜必须要顺应好人政治的规则,才能出人头地。舜符合出人头地的条件:其一,舜是颛顼后裔,是名门之后;其二,舜是穷人,祖先五世为庶人,了解民间疾苦;其三,表现卓绝,舜家门不幸,“父顽、母嚣、象傲”。按照已成正史的说法,舜的父母和兄弟都要致他于死地,而他们如此狠毒,舜依然十分友善,坚守孝道,得到社会舆论同情。舆论的力量在当时人口稀少的中国很快发挥了作用,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肯定了舆论的准确性。于是,“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舜成了尧之下最有号召力的好人。
按照儒家的传说,尧、舜、禹之间的相继都是纯粹出于公心的。尧看自己的女婿如此仁义,就让舜参预政事,舜便迅速培植起自己的势力,《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这八才子未居庙堂,舜便推荐他们做了官。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左传?文公十八年》也有记载:“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同样被舜罗致进了中枢机构。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既笼络了两大部族,也主宰了财政和舆论管制。舜得了势,首先要做的却是打击政敌。帝鸿氏之子混沌、少?氏之子穷奇,颛顼氏之子?杌、缙云氏之子饕餮,被舜贬低成“四凶”,全流放到边地。可今天翻看《左传》的记载,不免生疑。《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山海经》也对四凶进行全盘神化,无一不穷凶极恶、青面獠牙。所以,完全可以相信这“四凶”全是武将,而且更肯定当时他们是为数不多的忠实于尧的武装力量首脑。他们被流放后,尧大势已去。这时,舜的伪善本性才显露无疑。
后来的儒家对舜是一面倒的颂扬,而且一口咬定是尧禅让于舜,《尚书》便有舜“受终于文祖”的说法。可《吕览》中的《去私》和《求人》两篇都说尧有十子,《孟子?万章上篇》和《淮南子?泰族训》却都说舜有九子,一对比就少了一个儿子,而《庄子?盗跖篇》就有尧杀长子的观点,后来《竹书纪年》更有舜囚尧,并阻止丹朱,使之不能与尧相见的记载。只是数百年后,孔子与先秦诸子身处春秋乱世,憧憬大同之世,便不约而同将遥远的尧舜时代无限美化,因此纷纷希望复古,儒家希望恢复井田,墨家希望节制消费,法家希望实业官营,连道家也怀念小康以前的时代。这种复古思潮最终形成了主流思想,舜便被后来人一厢情愿地认定为好人。刘知几后来写《疑古篇》,说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实质上是篡夺,不过他的怀疑迅速被主流思想湮没。
舜从有预谋地拉拢人心开始,一步步攫取了最高权力,《史记》记载,舜摄政28年后,尧才去世。我相信这28年里,尧必定处在被软禁状态。由于尧在民间还有崇高威望,舜虽然不敢致尧于死地,但是因为舜未经合法政治推选程序的僭主身份,舜才始终疑神疑鬼,才发生对异议分子的不断清洗。于是,共工、?兜、三苗被流放,鲧被杀于羽山。鲧是颛顼之子,而舜是颛顼的七世孙,舜对同一部族的长辈下手,可见当时舜面临着何等严峻的统治危机,只有将对立面统统消灭,他的位子才能稳固。
鲧被杀的理由是治水不力,犯了渎职罪。共工等或流或死之后,舜再也没有敌对势力,“四罪而天下咸服”。随后,历史经过后世的裱糊匠之手,舜被塑造成一个圣王。只有屈原一个人在为鲧打抱不平:“鲧直以亡身兮,终夭乎羽之野。”死于非命,不过是因为生前仗义执言罢了。屈原又问:“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如果鲧真的不懂治水,为什么天下都说他有这种才能,否则也不会一用就是9年。所以,可以推断,鲧被杀中止了即将成功的治水工程,舜一时找不到人选,只好用鲧之子禹来接替,不料禹在治水的13年中,积累起足够的民心,也走上了僭主之路。
上古时期尧、舜、禹之间的禅让虽然只是孔子的梦境,但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的,尧、舜毕竟都是寿终正寝。《鹿鼎记》里康熙讲“尧舜禹汤”,韦小宝听成“鸟生鱼汤”,虽是小说家言,纯属虚构,但各有各的理解,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