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想当中东“第一主角”
“作为一个连接中东和欧洲的大国,‘土耳其时代’正在到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穆罕默德?埃尤卜认为,一个强势的土耳其正在复出。“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土耳其不仅没有受到波及,相反一枝独秀,而且接连打出强劲的外交牌:与以色列翻脸,支持巴勒斯坦“入联”,帮伊朗缓解与美关系,到埃及、利比亚推销民主……土耳其成了赢得阿拉伯民众好感的“主角”,这让中东大国的传统“座次”似乎就要发生改变。“突然间信心爆棚的”土耳其是真心想联合阿拉伯国家对付以色列,还是想恢复昔日帝国的辉煌?在复杂动荡、大国染指的中东,“土耳其时代”能否强势到来恐怕不会像学者分析的那样容易实现。
东地中海国家突然信心爆棚
20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的办公室附近发生了爆炸,但这并没有减少人们对其刚结束的埃及、突尼斯和利比亚之行的议论。要不是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抢先一步,埃尔多安就成了访问利比亚新政权的第一个外国政府首脑。他还是15年来首次访问突尼斯的土耳其总理。因此,埃尔多安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和“明星般的追捧”。埃及《周报》说,“强势的土耳其总理同时在向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展示土耳其的肌肉和力量”。“阿拉伯人在线”网评论说,在不少中东国家出现动荡的情势下,土耳其却“独善其身”,大有取代埃及、沙特,成为地区最重要国家的趋势。
土耳其《国民报》等媒体评论说,土耳其欲借中东一些国家政局发生巨变之机,支持它们对民主和自由的诉求,强调土耳其对中东的现在和未来负有相同使命,进而建立以自己为轴心的势力范围,极力在该地区扮演“发挥领导作用”的新秩序创建者。土耳其政治专栏作家阿斯莉表示,尽管目前的土以争端一定程度上源于意识形态和机会主义,但土耳其渴望扩大地区影响力才是主要原因,与5年前还担心美国犹太游说集团能让本国经济受损相比,现在土耳其政府“突然间信心爆棚”。
美驻土耳其前大使阿布拉莫维兹认为,埃尔多安的算盘是:作为北约成员国、欧盟候选国和世界第16大经济体,土耳其能以其他中东国家均无能为力的方式推动该地区局势发展。他表示,东地中海已成为威胁言论频出的大火炉,特别是土耳其强烈对抗以色列的做法,严重威胁到美国的中东利益。
在中东复制“土耳其模式”
近10年来,与其他伊斯兰国家相比,土耳其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宗教与世俗之争也逐渐淡化。土耳其中东问题专家格克罕?巴希克表示,埃尔多安的正义与发展党以“伊斯兰和民主之间持久的婚姻”形象出现在中东地区那些独裁政府被推翻了的国家面前。有消息说,美国希望这些国家也出现埃尔多安式的人物和像正义与发展党一样相对温和的执政党。许多伊斯兰国家开始探讨如何借鉴土耳其的经验,推动各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专家学者称,“土耳其模式”正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典范。可以说,这也是促使土耳其在中东强势出头的重要原因之一,土耳其认定这是加强其在中东地区地位的良机。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学者阿卜杜?陶菲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土耳其一直都有大国梦情结,现在中东风云变幻,给它创造了绝佳的机会插手地区事务,成就大国梦。但也有不同声音回应“土耳其模式”之说。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发言人就表示:“土耳其的模式无法复制到埃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我们不会跟在其他国家后面亦步亦趋”。
土耳其横跨亚、欧两大洲,其中97%在亚洲,3%在欧洲,西南面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阿拉伯人在线”网站近日在评论土耳其时说,土耳其是一个“大块头的怪物”、“多种混合体”,使人很难对土耳其是什么样的国家做出准确定位。在阿拉伯人的历史中,有400多年是受土耳其人统治的,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至今仍被阿拉伯人“怀恨”在心,一些历史教科书认为,今天阿拉伯人的落后全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造成的。阿拉伯人还对土耳其不再用阿拉伯字母而改用拉丁字母表示愤慨。埃及著名伊斯兰学者法悉尔曾在《金字塔报》撰文说,土耳其“早晚会褪去伊斯兰的色彩而成为一个欧洲国家”。
“向东看”前景并不明朗
土耳其早在1923年成立共和国之初就提出了面向西方的对外政策。“土耳其之父”凯末尔曾说,“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始于它陶醉在对西方的胜利中而切断了与欧洲各民族的联系,这是一个错误,我们不会再重复这个错误。”到现在为止,土耳其普通民众仍对凯末尔推崇备至。在一家酒店工作的厄迈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凯末尔1938年11月10日因病去世,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有人以不同方式怀念他。”据了解,历史上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伊斯坦布尔的法蒂?苏丹?迈赫迈特、1974年派兵进入北塞浦路斯的前总理比伦特?埃杰维特也是土耳其人心目中的重要人物。
但土耳其人向西看的梦想并不顺利,特别是自1999年就被接纳为欧盟候选国以来,一直吃“闭门羹”,这让土耳其人有些心灰意冷。随着欧盟在全球经济衰退中步履维艰,土耳其人觉得欧盟成员国地位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其出口市场已转向北非、海湾、俄罗斯甚至中亚。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近日公布的调查表明:43%的土耳其人认为北约不再是不可或缺;另有53%的人对欧盟表示不满。
《纽约时报》18日报道说,美国在中东的两个主要盟友以色列和土耳其正在发生冲突,这两个国家的人口都不是阿拉伯人,它们曾因为自己是“局外人”而结成联盟。如今,它们的外交政策差别加剧,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的以色列把眼光放到了“新欧洲”西方,被欧洲抛弃的土耳其转向东方。就是因为埃尔多安上台后“向东”政策转变,造成埃土关系从盟友恶化到相互敌视。2008年底,以色列入侵加沙后,土耳其公开站在哈马斯一边指责以色列。2009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中,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为以色列在加沙军事行动辩护,而埃尔多安情绪激动地指责以色列是一个“野蛮国家”,封锁加沙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埃尔多安的指责直接引发土耳其爆发大规模反以示威游行。
对土耳其外交“向东看”,也有以色列舆论认为,这是土执政党在为明年大选争取国内的伊斯兰势力支持。土耳其最终能获得什么角色,土耳其一相情愿还不行,因为中东各国自顾不暇,前景不明,各大国在中东争斗也会更复杂。这次埃尔多安受到突尼斯民众的热捧,而突尼斯政府却显得有些冷淡。
恢复帝国荣耀让美以担心
土耳其的强势引起欧美媒体和学者的争论。“美国之音”14日在题为“土耳其自我标榜为无畏的地区强国”的评论中称,土耳其最近的行动被许多人认为是在奉行“新奥斯曼主义”。英国外交政策智库亨利?杰克逊学会的迈克尔?维斯15日在“自由欧洲电台”网站撰文,对土耳其最近的新奥斯曼外交政策表示反感。有美国网民跟帖说:“土耳其试图恢复奥斯曼帝国的荣耀并非什么秘密,他们已在全球设立了600多所土耳其语学校。”但也有人说:“新奥斯曼?吓唬小孩子吧?别再这么宣传了。”
美国卡托研究所研究员里昂?哈达尔16日在《赫芬顿邮报》撰文驳斥了有关土耳其奉行新奥斯曼主义的说法。哈达尔称,在土以关系恶化之前,以色列右翼分子和美国的新保守分子就开始渲染,“作为重新构建奥斯曼帝国和哈里发王权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土耳其正加入叙利亚和伊朗的反美、反以色列邪恶轴心”,但他认为,土耳其的行为其实主要出于地缘政治和实力外交政策的考虑。
以色列右翼指责土耳其的“大奥斯曼帝国”野心,让民众原来对“盟友”土耳其的一些好感荡然无存。一些以色列大学生甚至担忧,土耳其和伊朗关系越来越活跃,支持哈马斯等伊斯兰极端组织,中东迟早还得大打一仗。但土耳其哈杰泰佩大学教授侯赛因对记者说:“土耳其和以色列的紧张关系不会转变为战争,因为美国不会允许!”
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在强盛时期曾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但现在土耳其只是面积7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的中等国家。如何看昔日的辉煌,也是土耳其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在很多土耳其学者看来,曾经的辉煌和衰败已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现在要富强。据观察,只有1/10左右的土耳其人怀有历史失落感,而有一半的人已对当今的国家状况感到满意。
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是一个伊斯兰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的政党。在今年6月的大选中再度获胜后,正义与发展党政府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执政到建国100周年即2023年的目标到那时,土耳其经济进入世界前10位,人均收入从现在的约1万美元达到2.5万美元。埃尔多安还在许多场合呼吁每对夫妇生育3个孩子。据说,土耳其的人口目标是1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土耳其开始谋求作为地区大国在中东、中亚、巴尔干、高加索等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与周边邻国“零问题”和发展彼此经济、政治关系。
土耳其在中东不仅有军事、经济实力,而且还有“软实力”。土耳其是唯一一个既是北约成员国又是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国家,土耳其在斡旋中东各方关系方面有自身优势。土耳其还积极充当伊朗核危机调解人,总理埃尔多安透露,与美国交恶的伊朗总统内贾德曾希望土耳其“牵线搭桥”,向美国总统传话,有意化解美伊30年“仇恨”。
在复杂多变的中东,与邻国“零问题”谈何容易。由于土耳其领导人多次表示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已失去合法性,叙已将土视为“敌人”。土耳其同伊朗的关系近年来发展密切,但土同意北约在其领土上部署预警雷达系统也引起伊朗不快。土耳其同伊拉克的关系也因库尔德工人党武装长期在伊北部活动而不时出现麻烦。土耳其《国民报》著名专栏作家萨米?科汗9月7日撰文说,“零问题”只是一种外交目标和选择,虽然好听,却很难成功。因此在这方面不能太雄心勃勃,期望值不能太高。
(新华国际)